APP下载

静吸复合与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普外科小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2018-05-11杨红军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8年3期
关键词:氯胺酮七氟醚普外科

杨红军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焦作 454000)

近年来随着手术治疗技术的提升,手术疗法的临床应用比例不断增加,这也极大地提升了麻醉方式和麻醉使用药物在临床手术中的地位及作用[1]。复合麻醉在使用中体现出诱导快、体征平稳、术后不良反应少和麻醉持续时间长等优势,因此逐渐为小儿普外科手术所应用。静脉复合麻醉是指应用多种药物静脉注射或静脉输注的麻醉方式,该麻醉方式为临床中常用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普外科各种类型的手术中。但由于儿童身体器官尚未完全发育,各项机能较弱,易产生不良反应。在刘静等[2]的研究中发现,在行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中单纯应用静脉复合麻醉患儿术后的苏醒时间偏长,且呕吐等不良反应比例偏高。静吸复合麻醉是指将经面罩、鼻罩等吸入麻醉药物和应用静脉麻醉相结合的麻醉方式,该方式由于存在较高的可控性而应用于小儿手术中。为深入了解静吸复合及静脉复合两种麻醉法在小儿手术中的作用,本研究对本院74例择期进行普外科小手术的小儿患者分别实施静吸复合麻醉与静脉复合麻醉,比较两种麻醉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择期小手术治疗的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3±0.7)岁,体质量13~41 kg,平均体质量(20.4±1.1)kg,ASAI级疝气手术18例,ASAI级隐睾手术6例,ASAI级鞘膜积液手术13例。观察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4±0.8)岁,体质量13~40 kg,平均体质量(20.1±1.5)kg,ASAI级疝气手术19例,ASAI级隐睾手术5例,ASAI级鞘膜积液手术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入手术室后,用七氟醚对受术患儿进行吸入式诱导,在预充呼吸出现回路后,使用面罩扣住其口鼻,并打开压力阀,将七氟醚浓度调至6%~8%,氧流量开至6~8 L/min,通常1 min左右患儿即可成功入睡,在其入睡后,再次调整七氟醚至2%浓度,随后开放静脉,使用阿托品(0.01 mg/kg)、丙泊酚(1~1.5 mg/kg)联合氯胺酮(1 mg/kg)进行注射,手术开始后,结合实际情况对七氟醚的术中浓度进行合理调节,通常要求1%~3%浓度水平。待皮下缝完后,对七氟醚进行关闭。

对照组进行静脉复合麻醉:开放静脉后,使用阿托品(0.01 mg/kg)、咪达唑仑(0.1 mg/kg)联合氯胺酮(2 mg/kg)进行注射,待患儿入睡即可根据其疼痛反射与手术刺激程序状况间断性地静注氯胺酮(1 mg/kg)来维持麻醉。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不同麻醉方案下两组麻醉后手术进行时间、苏醒时间、处于麻醉状态时间及麻醉起效至手术切皮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指标有躁动、喉痉挛及恶心呕吐;比较麻醉前后两组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指标情况。

1.4 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处于麻醉状态时间及麻醉起效至手术切皮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为16.22%,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4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麻醉前后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麻醉后SPO2、RR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P、DBP、HR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麻醉、手术相关时间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表3 麻醉前后两组体征指标比较

3 讨论

由于患儿的器官功能不足,免疫能力、对麻醉药物的耐受能力偏低,因此,在普外科手术中儿童对于临床麻醉的要求更高,麻醉方式应更安全[3]。

在临床上,咪达唑仑与氯胺酮联合麻醉在普外科小儿手术中较为常用,然而当采用肌注或静脉注射时,患儿的配合度和依从性较低,不但影响患儿的心理,而且影响手术正常进行。应用氯胺酮进行麻醉时会增加患儿唾液和痰液的分泌量,可能会阻塞患儿的气道,另外该药物会影响机体心血管正常功能和呼吸频率等体征,增加患儿术后喉痉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率,因此该药物不能单独应用[4]。在本研究中,将丙泊酚和氯胺酮协同应用的静吸复合麻醉会降低氯氨酮的使用剂量,两者还可产生拮抗效应,从而减少氯胺酮对机体心血管的影响,保证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患儿各循环指标的稳定。

丙泊酚具有作用速度快和术后患者苏醒完全的优势,但是该药物的持续麻醉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在术中为保证该药物的麻醉效果,需分次推注[5]。麻醉药物七氟醚不但具有诱导起效快、麻醉持续时间较长的优势,易于控制麻醉深度,术后患者的苏醒速度快,而且该药物不会增加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量,降低在手术过程中患儿发生呼吸异常的风险[6]。另外,由于七氟醚的气血分配系数为0.63,不但诱导迅速,而且气味较舒适,提高患儿的依从性,降低患儿的焦虑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处于麻醉状态时间及麻醉起效至手术切皮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观察组SPO2、RR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SBP、DBP及HR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应用七氟醚、丙泊酚和氯胺酮的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良好。李熹等[7]的研究报道,在经皮肾镜碎石手术中应用静吸复合麻醉后患者的心率及动脉压的波动幅度比静脉复合麻醉更低,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静吸复合麻醉有助于维持患儿体征的稳定性。刘涛[8]研究发现,七氟醚吸入式麻醉的患儿术后苏醒更快,也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静吸复合麻醉较静脉复合麻醉效果更优,安全稳定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晓锋.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5):454-455.

[2] 刘静.鼻咽通气道-面罩自主呼吸下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9):902-905.

[3] 潘应锋.静吸复合麻醉与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手术麻醉效果的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10(a02):1433-1434.

[4] 李勇.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5):183-184.

[5] 陈裕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168-170.

[6] 姜秀玲.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效果比较[J].医疗装备,2016,29(24):76-77.

[7] 李熹,和儒林,汤芸芸,等.静吸复合全麻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2):227-229.

[8] 刘涛.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5,28(31):145.

猜你喜欢

氯胺酮七氟醚普外科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七氟醚麻醉对患儿发育期大脑的损伤及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不同浓度七氟醚预处理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R 氯胺酮国内外药品研究资料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