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班级管理中如何在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力
2018-05-10杜时雨
杜时雨
摘要:区域活动即活动区,是指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满足儿童操作的不同兴趣,使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获得认知、情感、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活动区也是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力的场所。幼儿园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幼儿活动水平明显提高,想象有意性水平也明显提高,需要更大的表达与创造空间[1],因此中班活动区培养幼儿创新力是任重而道远的。本文选择了对一个中班在活动区中培养幼儿创新力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出了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在区域活动培养幼儿创新力的方法和策略。研究过程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观察法为辅。
关键词:班级管理;区域活动;创新力;教师;幼儿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社会越发达,对人的创新力要求越高。根据才能发展的“递减原理——人的才能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可以推断出创新教育可以充分开发幼儿天赋的心智潜能。创新力的强弱是衡量人的素质和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与其社会的贡献成正比,创新力培养问题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倍受关注的问题,幼儿期是人才成长的奠基阶段,也是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幼儿的主体意识和创新力的萌芽已经产生,素质教育要从幼儿抓起,从小培养幼儿发展、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这是每个幼教工作者都应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实践证明,游戏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与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尤其在活动区活动中,幼儿想象力与创新力的培养会发挥得淋淋尽致,活动区活动是现代幼儿教育机构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是将多种类型的游戏融于一个教学班里,这里有建筑结构游戏,有角色游戏,有音乐表演游戏,有益智游戏,还有可操作性的美工制作活动和新奇的科学探索活动。这些游戏都相应地配备了一些玩具和游戏材料,活动区使用多种玩具及游戏材料集中展现在一个教学班里,形成了一个物质材料很丰富的游戏环境[2]。活动区活动以其“自主、宽松、愉快”的活动形式,深受幼儿喜爱,如何充分利用活动区活动的优势,在活动区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成为每一位幼儿教师努力探讨的问题。
本研究目的是:探索出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力,以及在区域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二、研究过程
在新学期开始,通过活动区活动观察中一班的35名幼儿,做出如下分析:大部分幼儿总是需要教师提醒才能开始活动,当游戏过程中缺少各种游戏材料时不想办法或停止游戏,遇到新奇事物不懂的事情,很少通过尝试、操作、研究、探索;很少有幼儿向教师提出活动建议,很少通过尝试、探索、发现材料的不同用途,一物多用;游戏时,多数幼儿喜欢和伙伴一起玩,很少有幼儿主动向小朋友提出活动主题,设计游戏内容,在活动区活动中,更是很少能根据需要发展主题情节;在活动区活动中大部分幼儿兴趣不广泛,有一定的好奇心,对所选择的活动专注程度不高,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动手操作,直至成功。从总体看,本班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缺乏创造力。那么怎样才能在活动区中培养幼儿的创新力呢?
我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游戏水平、教师指导游戏的策略,巧妙地投放材料等内容,开展自我实践探讨研究。抓住每次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或记录一些有目的的观察或随时发现的现象及幼儿突出的表现等内容,以此来推动本班幼儿游戏的发展水平。在学期初,我都会认真分析上学期幼儿发展情况做出具体的研究计划,在实践中尝试、分析、总结、归纳、提升从而总结出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法、策略。
(一)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人的思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多种思维活动是相互作用的。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能促进幼儿多向思维的发展,为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打下基础。因此,要培養幼儿的创新思维,就必须创设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就创造性的表现而言,如何让一个人感受到最大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呢?我们营造的环境应在多支持少反对、多肯定少否定、多接纳少排斥、多表扬少指责、多关心少忽视、多信任少怀疑、多自由少限制、多自主少被动、多选择少指定等积极的氛围里,幼儿才会获得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他们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和表现。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始终注重给幼儿提供适宜的、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在宽松、愉快,并且十分游戏性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愿望自由地选择活动内容,决定游戏的玩法,制定游戏的规则,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促进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在区域活动中动脑动手,积极去想、去做、去创新,从而开放幼儿的思维。
(二)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引导幼儿一物多用,综合运用,树立创新意识
活动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要开展好活动区活动,教师应在合理设置活动区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各活动区所需的适宜设备、玩具材料,并具体分析探索现有各类材料的不同特点及其教育功能,尽可能探究和发掘每一种玩具或游戏材料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教育功能,了解、掌握各种材料的多样化玩法,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变换和调整,科学地指导幼儿使用操作[3]。
材料取自身边的资源(大多是废旧材料)。材料有一定的结构,暗含着教育目标与内容。在活动区活动中正确引导幼儿对材料的运用是培养幼儿创新力的必要手段。材料是开展活动区必不可少的条件。它的提供对决定幼儿可能获得怎样的学习经验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幼儿可在活动区活动中,利用各种活动材料,进行探索,主动创新。
(三)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幼儿的创新力
教师时常会面临幼儿在活动中遇到了困难或挑战的情景。幼儿的创新力往往会在这样的时刻受到激发,如果条件允许,他们的创新力就会非常活跃地展现出来。同时,这也是个考验教师教育机智的重要时刻。教师必须立即进行决策:是否帮助?怎样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做出选择是不容易的。因为教师不及时帮助,幼儿就有可能因无法解决问题而丧失信心,丧失继续探索的兴趣。而丧失兴趣就丧失了创新的动力,也就白白错过了有价值的教育时机。但是如果教师帮助过度,又会使问题过于容易失去对幼儿的挑战性和吸引力,难以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总之,教师不能帮助过多,也不能让有价值的教育时机丧失,这是一种较难把握的平衡。
幼儿所需要的是足够的时间,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等待”意味着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进程予以密切的关注,对幼儿在面临问题情景时的情绪状态予以密切注意,对幼儿试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予以密切注视,审慎地保持“不发言”的态度。教师应该相信幼儿意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发明者、创造者,一旦发现了创新的乐趣,他们的兴趣就会大大地增强,创新力就会表现的更加活跃,因此我们应尽可能的把成为发现者、发明者的机会留给幼儿。
操作尝试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活动,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必不可少的过程,更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途径。皮亚杰指出:“思维不是主体和客体的独自显现,而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在活动区活动中,应注重调动幼儿主动操作的积极性,变被动操作为主动操作。
(四)引导幼儿开阔思路,走出困境,培养创新力
幼儿学习活动的创新力,将首先依赖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创新力。教师是否能够以相对的、灵活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对于幼儿的要求,将在极大地程度上决定幼儿是否能够以相对而灵活的方式来应对学习的任务。教师给予自己的空间有多大,那么她给予幼儿的空间就有多大;幼儿学习的创新性和教师教学活动的创造性,是息息相关的,甚至是同一的。
创新性除了独特性这个衡量指标,还有流畅性和变通性,也就是说,在教学和发展的意义上,创造性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克服自身的历史性的局限性而产生一些自己以前未曾有过的观念和行为,意味着他能够跳出一个固定的框框而运用一些新的方法或方法的组合成功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表达某种观念等待[4]。
特别值得提倡的处理方式是:在不改变任务既定的目标,内容、方法的情况下,即在所需解决问题只有少数乃至唯一的解决办法的情况下,教师观察和分析幼儿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困难之后不是直接帮助幼儿解决难题,而是间接的,通过提供相关的策略、资源和手段的方式,为幼儿提供帮助。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将能够站在一个广阔的天地里以建设性的方式来实现自我的超越。幼儿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创新力会得到不断培养。
(五)建立积极、有效地师幼互动,培养幼儿的创新力
教师和幼儿共同关注的只是幼儿活动本身,教师和幼儿平等地参与到活动进程中来,教师倾听幼儿的想法,彼此共同思考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进行活动。这种关系使幼儿和教师都全神贯注于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进程本身。这样,由于幼儿不去关注如何取悦与教师,如何比别人成绩显著,不担心自己的想法是否会受到排斥和挑战,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运用材料和观念进行大胆、自由的探索活动上,幼儿的创造性火花就会不断迸发,并互相感染。有了倾听作为基础,教师就能正确的决策,适时地参与,有目的地進行创新,有针对性的研究。
幼儿交流和交往的愿望,从一出生就产生了,这种愿望是他们生长和获得认同感的必要因素,因此,社会交往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共享、交往、合作、冲突等行为构建关于世界的知识,并用一个孩子的思想促进另一个孩子的思想。幼儿的潜能是在集体学习环境中得以表达和发展的,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幼儿的同伴关系的发展,重视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的学习和创造。幼儿的言行会在同伴那里得到反馈,或支持或冲突。这种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幼儿正确地认识自我,进一步建立独立的自我意识系统,一个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幼儿的自我意识系统应该是协调而独立的,他能够较正确地分析自己的能力,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而不会在行为过程中消极的模仿别人。幼儿同伴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有助于不同观点的碰撞,而这种碰撞正是产生创造火花的动力。
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教师本身就要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造力。要发展幼儿的创造潜能,就必须调动幼儿不断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幼儿进行创新性游戏的同时,教师也灵活运用教育机智,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区,引导幼儿发现新材料、发现新事物、探索新方法,吸引更多的幼儿参与创新活动。对幼儿的创新行为,及时地在集中进行积极地肯定和宣传,使该幼儿感受到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地体验,同时,充分发挥同伴的互动作用,激发其他幼儿进行在想象,在创新的活动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创新的目的。
通过一个学期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并采取上述方法和策略,学期末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再一次的观察,我班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能与教师和其他幼儿产生有效互动;并能创造性的使用游戏材料,能以物代物,材料运用丰富多彩;能根据需要发展主题情节,有一定的深度、有创新;在活动过程中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有尝试、探索行为。
三、结论
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创新力的广阔天地,也是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时期,而中班在幼儿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力。实践证明,我们要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通过不断设置问题情境,挑战孩子的认知,使我们的教育最大程度地发挥游戏功能,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倾听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诱发和保护孩子的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诱发幼儿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发挥其想象,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新力。同时,在幼儿园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用敏锐的洞察力,对幼儿的具体表现进行观察,掌握幼儿的基本心理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规划班级管理细则,为幼儿创设安全、温馨、卫生、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进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编写组.《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指导用书中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
[2]汪荃.《幼儿园游戏课程模式》.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8.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3]汪荃.《幼儿园活动区玩具配备实用手册》.农村读物出版社.2006.1.北京市朝阳区农展北路2号.
[4](美)A.J.斯塔科著.刘晓陵.曾守锤译.《创造能力教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上海市中山北路3633号.
[5]杜长娥.李宗花.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艺术[J].山东教育,2012(12).
[6]马华.试谈幼儿园班级自主管理[J].学校管理,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