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2018-05-10罗林容
罗林容
摘 要: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现代信息技术视作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把更多精力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创新中职数学教学创造条件,深化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所以接下来主要探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几点策略,助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数学很抽象,逻辑性很强,因而科学运用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显得至关重要,否则课堂气氛沉闷,很难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失去数学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率。把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数学课堂,则能做到变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更直观、更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触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中职学生群体中,缺乏学习热情是常见现象,教师的口头讲授与静态文字展示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就在于能为学生提供形象、丰富的动感画面,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拨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用最佳状态投入课堂教学活动。
例如:在讲解关于对数的知识时,教师就可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末日传说的话题,以行星撞地球为背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直观播放对地球威胁最大的小行星图塔蒂斯的运行视频,传说它是以西方战神的名字命名,它以每小时3.5万公里的速度飞向地球,在距离地球690万公里时转弯。接着教师指出人类实际上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对天体进行研究,那时并没有计算机,而天文运算异常复杂,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强大支撑的就是对数。自此,教师成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注意力,后续学习水到渠成。这样一来,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增强数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時顺利传授数学知识。
二、应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特征要求中职数学教师务必要仔细查阅资料、精心准备与设计、优化内容,制作课件并将其融入数学课堂教学,通过一个数学故事或一段动画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再借助信息技术讲解、演示新知识,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展示他们的成果,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讲解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时,教师就可先应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几幅图案,引导学生观察图案的异同,找出特殊之处。学生们经过讨论之后得到结果,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讲解这些图案并再一次演示,点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突出教学重点。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七巧板活动中,教师也可应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先为学生介绍可能的拼法,让学生尝试制作,最后再用信息技术演示学生们制作的七巧板,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正确处理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培养学生能力
和黑板一样,计算机也是教学工具的一种,应用信息技术也只是教学手段的一种,并非是炫耀新事物,更多的是应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形象思维的事物,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且数学学习可谓是一种经验性的学习,要依赖实践操作积累经验,在大脑里建立表象,这就需要教师应用传统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体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换言之,尽管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但教师不能将所有内容都搬上大屏幕,避免学生像看电影一样,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不完善,而应有机结合黑板板书与信息技术,促进临场发挥,促进学生积极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思维的共同进步。
例如:在讲解关于几何的知识时,尽管学生动手作图不精确且速度慢,但教师必须耐心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比直接观看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演示的课件的收获更大、印象更深刻。如果教师完全用信息技术取代学生实践,就剥夺学生作图的机会,造成学生在做几何题目时画不好图甚至画不出图,影响解题的效果。中职数学函数教学也一样,如果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直接生成函数的图像,无法观察函数图像的各个坐标,也不利于学生理解图像中隐含的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等,阻碍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因而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恰当、合理,整合传统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思考、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数学能力与综合水平。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是科技不断发展的成果,它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对推动中职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还缩短学生和知识的距离,中职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制作课件,并正确处理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助力学生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过凤娟.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中职数学教学[J].科技经济导刊,2017(32):137.
[2]彭春永.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实践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6(3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