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语文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8-05-10穆志伟

新一代 2018年2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

穆志伟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学策略,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并在小学语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让人们看到了教学改革的希望。然而,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合作学习;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如雨后春笋,生机盎然。在合作学习中,受教师专业理念、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等因素以及学生素质、评价方式方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与听课总结,笔者发现了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 小学高年级语文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时间不够科学、合理。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导向,很多老师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几年来,经过多次深入班级听课,我发现有的老师对合作学习时间分配不够科学,合作学习随意性很大。老师、学生时间观念较弱,导致分配任务、展示环节浪费时间现象普遍;合作学习的时间过短,讨论不深入;合作学习时间过长,挤占其他内容的学习时间;有的老师或者小组长分配任务时间过长,留给学生合作学习时间不足等。不能科学、合理分配合作学习时间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不高。

(二)合作学习重形式轻效果。

不能准确把握需要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反映出教师专业能力还有待提高。一节课中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有必要合作学习,找准这个需要合作学习的问题很关键。有的老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随便抛出问题,生搬硬套设计一个合作学习的环节。这种形式化的合作学习,扭曲了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不能促进课堂教学有效进行。

有的老师对合作学习理解不深刻,忽视合作学习的目标、意义、时间等,不能很好的组织实施教学。老师课堂上抛出问题片刻就让学生发言,不去考虑讨论的时间是否充分,不深入学生中去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不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动向,找不到阻碍学生发展的症结所在。有的老师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组内角色不明晰,分工不明确,合作学习秩序混乱,导致小组合作高耗低效。这种只注重形式的合作学习是不会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

(三)缺乏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要想使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目前老师们多数并没有刻意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也没有重视训练学生的合作学习方法。学生课上不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自己发言语言组织能力差,表达意思不够清晰、完整;没有养成良好的建议与接纳建议的习惯。组内分工不均,较重要的任务往往被老师眼中所谓的“红人”承担,导致部分学生学习信心不足。正是因为老师忽视了这些合作学习中的习惯养成,才导致合作学习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四)评价方式不科学,阻碍学生发展。

对学生及时的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法宝。现在老师们的评价一般是:“你真棒”、“你读的真好”、“大家应该向你学习”等。这些评价会让被评价者很高兴,但实际上没有什么指向性和引导性。“怎么棒?”,“读的好在哪?”,“大家应该向他学习什么?”这不仅让同学们心生疑惑。另外,有的老师只注重评价结果,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其实有时候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真正有效的评价既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又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我国对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较晚,实践时间较短。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年轻老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新课程理念,但仍需要继续深造培训,加强理论学习;年纪大的教师,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的课堂管理理念,始终处于表面赞同,内心排斥状态;对于处在新老交替层面的老师,他们努力向新课改靠拢,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受传统课堂管理模式的影响。基于我国大多数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完全消化吸收,自如运用合作学习,还有一定困难。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合作学习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合理的时间分配,让合作学习更有效。

科学合理的分配合作学习时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作为老师要学会科学、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分配好个人发言时间和小组讨论时间,个人发言要简明扼要,鼓励更多同学发言,单位时间内争取更多的同学发言,充分表达个人想法。小组讨论时间一定要充分,让学生能够深入的思考、探究、想象、表达,形成小组观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小组长,在分配任务时,一定要迅速、明晰,不要耽误过多时间。在准备展示环节做好分工,练熟展示任务,在展示过程中要协调有序,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 合作学习要抓住关键问题,重视过程。

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具有合作探究的必要性。作为老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学生学习的“痛点”,它可以是一个关键人物的角色分析,也可以是重点语句的理解等。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老师在课前要详细的、贴近学情的设计好教学目标,并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要利用好,老师要关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深入小组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摸清学生思维走向,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困惑。指導合作学习方法,纠正合作中的不良行为,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利用小组评价机制,鼓励组间竞争,组内合作,培养团队意识,感受成功的喜悦。促成小组成员既有个人独特想法,又有总体的共生方向。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良好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重在坚持。

良好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老师平时对学生训练的重视。每一节课,老师都要重视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老师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还要注重合作学习方式方法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表见解能够清晰、完整。能针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于别人的建议也能虚心接纳。培训小组长,能够明确、均衡的进行组内分工,鼓励组内基础差的学生,帮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使小组内所有成员都有任务,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熟悉了自己的角色,知道了自己的任务,适应了合作学习的方式,树立了合作意识。

(四)课堂评价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建立系统的评价机制,让评价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采用多元的评价模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课堂评价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能显现出学生独特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要具体,要有指向性。可以评价这位同学读课文读出了喜悦的感情或是重音找的很准确;还可以评价那位同学写字认真的态度。这些评价具有指向性、具体性、可操作性,让其他同学有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老师也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一个踏实有效的过程才是学生成长的基石。这种有效的评价不禁促进了学生的学,更带动了老师的教。

(五)先进的教育理论让合作学习长叶开花。

教师需要多读一些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理念,给自己制定读书计划,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教师必须转变教师观、学生观,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管理模式,倡导自主、探究的合作学习方式。作为老师也有责任将先进的教育理论内化成可操作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学校要给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可以多购进新课程理论的书籍,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听取专家讲座等,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只有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才能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让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课堂长叶开花。

参考文献:

[1]任恩刚,张卫苹.构建理想的课堂[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1.

[2]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3]许银花.合作学习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研究--以延吉市A初中为例[D].延吉:延边大学,2016.5.

[4]王晓华.初中语文课堂管理的有效性研究--以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一中学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6.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