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来务工子女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8-05-10黄萍

新一代 2018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黄萍

摘 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英语学习问题至今仍是困扰许多教师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以柳州某中学(L)为个案,通过多种研究方法调查并研究了这所中学外语教学现状。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模式梳理该校学生的学习观以及学习方法;二是调查研究L中学教师的“教情”。研究发现,该校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与“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旨在概括L中学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Migrant Children);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研究背景

在城市发展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各行各业都不可缺少外来务工人员的力量。而在教育界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英语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着许多中学教师的重大难题。因此,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其子女的英语教育问题也成为国内外学者专家们比较关注的问题。然而,据调查统计,全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近2000万人。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存在学习行为习惯差、学科基础薄弱、知识更新慢、眼界水平窄等问题。因此,面对现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现状,从多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及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开展文化知识的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设计的外国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L中是一个普通的初级中等学校,在校学生1500多人,其中外来务工子女有1387人,占学生总人数的92.46%。一个班级的几个英语“学困生”,几乎也是由这些孩子组成。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交际对他们来说既陌生又困难,以至于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刚开始就打算放弃英语。进入初中以后,很多学生因为英语的“短腿”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向前步伐,甚至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笔者想要通过研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概括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使这些学生的英语成绩得以提高。

二、研究目的

到目前为止,对外来务工子女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系统化研究还未形成,在这方面的调查也不多。为了了解目前L中的跨文化意识现状和跨文化交际水平,探索影响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文章采用测试和访谈的方法,对L中学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测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目前我国对外来务工子女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教育现状。通过分析,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找到新的出口。

三、研究對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柳州市某中学的部分英语老师和初三学生以及家长,共100名,其中老师10人,学生60人,家长30人。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调查问卷较好地反应了该校外来务工子弟在英语学习品质、成绩等方面与当地学生的差异。

(一)英语学习的基本情况

该校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总体水平偏低,且两极分化严重。从成绩的分布上看,有约25.1%的学生能达到优秀。因此,大部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太理想,英语后进生比例占到了近40.6%。这部分学生大多对于英语学习相当迷惘,他们没有掌握英语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因为成绩差,所以对英语学习几乎丧失信心,在英语课堂上充当旁观者,甚至是局外人的角色。

(二)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从调查结果看,78.7%的学生认为英语文化交际很重要。喜欢上英语课的学生占32.3%,态度一般的占60.4%。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本身的兴趣不浓,而他们之所以还想学好英语是因为他们知道英语的重要性,不是对英语语言本身感兴趣。51.2%的学生认为英语文化学习有时是件很让人厌烦的事,说明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有近一半的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动机不稳定。

(三)英语学习的习惯和策略

调查结果显示,在英语文化方面的学习遇到困难时,有63.8%的学生会问老师或同学,13.2%的学生从来不问,不会就让它去了。时间久了,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越积越多,又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心理越烦恼,越不敢多问,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只有11.8%的学生会对英语文化方面的问题进行查阅资料,这表明学生并不重视预习和复习环节,大部分学生还是主要靠学校的课堂教学,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差。经常读课本以外的英语书和报纸的只有6.2%,不读的占75.5%。这也与学生自觉性差,只依靠课堂学习有关。从中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学生多数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四)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态度

从学生调查来看,教师对待英语文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够给予一定的课外辅导,但时间有限。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态度较端正,也注意对学生英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但从父母对待子女英语文化交际能力的态度来看,35.2%的家长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重要,而52.8%的家长则认为能看懂书报就可以了。这说明家长对于子女的英语学习态度漠然,更谈不上给予英语学习的辅导了。

五、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建议

(一)提高教师意识

初中英语教师的工作是非常忙碌的,在中考的高压下,他们自己空闲的时间很少,静下来安心看一些与跨文化知识相关的书籍的机会也非常少。因此,即使有些教师带了好几届毕业班,他对跨文化知识的了解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甚至有些跨文化的知识还存在着一些偏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多注意文化积累,并时刻提醒自己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只有教师先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学生才有望在课堂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注重文化教学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室和教学手段,播放一些反映英语国家社会生活的原装英文电影和图片,让学生在地道的语言环境中更直观地感受异地文化,通过对比体会中西文化差异,逐步克服本土文化的影响和束缚,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看出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这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如果不这样做,那是对客人的怠慢。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利和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强人所难。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如果不知道这些文化差异,本来是善意却会被误会为不讲卫生,不懂礼貌了。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三)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课堂环境。例如每节英语课在完成正常教学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留出十至十五分钟时间,选择一些有关时事、新闻、娱乐、体育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学生讨论,最好提前让学生知道这次讨论的话题,这样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搜集资料和信息。讨论的方式也可多样化,采用辩论、演讲、分组讨论、总结发言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思考和表达,克服母语的干扰。以下是几种值得注意的教学方法:

(1)通过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足够的词汇量是成功阅读的前提。词汇的“量”固然重要,但对词汇的“质”的要求不可忽视。英语中的词汇、习语、谚语往往隐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与汉语相比,有些事文化内涵截然不同,有些事褒贬意义的取舍不同,有些则是文化内涵的外延不同,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词汇的教学必须结合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来介绍中西文化的差异。如:英语中的“dog”一词,在西方国家往往隐含着褒情善意。狗被人们当成宠物来饲养,并被看做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此,有了下面的这些说法:You are a lucky dog. / He worked like a dog./ Every dog has its day.

(2)加强对话教学

人们学习语言是为了进行交际,而交际是要受到文化制约的。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师对此重视不够,教学中常常只是语言教学,即一味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只是强调语言的正确性,致使学生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常常犯“文化错误”(即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觉得不合适或者不能接受的言语行为),一开口,常常是“汉语思维+英语形式”,不顾场合、时间、交际对象及其它的文化因素。

以下面这个交际失败的例子来说明。例:

A:What an unusual necklace! It is really beautiful.(多别致的一条项链啊!真漂亮。)

B:Oh,you may have it .(呵,送给你吧。)

A:No. No.(不要,不要)。

这是师生间的一段对话,A是教师,来自西方国家。不难看出A一定会非常尴尬,她交际的本意是想找个话题活跃气氛,未曾想到对方却错误地认为外籍教师喜欢这条项链。B来自东方国家,其文化熏陶使其自然而然认为既然老师喜欢就送给老师,表示对老师的敬意。结果却使外国教师感到尴尬。为此新教材介绍了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3)挖掘阅读教材

中学英语教材中有着丰富的阅读材料,其中也包涵了许多跨文化因素,这为开展跨文化教育创造了条件。实际上,英语阅读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读者面对的读物是用外语写成的,而该语言又与他所不熟悉的文化紧密地联系着要真正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不仅要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一些说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这样才能在阅读中充分理解。如在介绍“Body Language”时,教师要使学生了解身势语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中所表示的不同的交际含义。再如:在上“American Country Music”一课中,可以给学生介绍美国乡村音乐的在致发展历程,介绍发源地――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并播送几首经典的乡村歌曲,如“Country Road”“Yesterday Once More”等,使学生对美国的乡村音乐有感性的认识。

(4)在语法学习中进行跨文化教育

那么,在最为艰涩、最为我们所头疼的语法教学中,有没有进行跨文化教育的余地呢?答案是肯定的。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体系,且差异颇大。我们不但要探究其逻辑形式与结构的不同,而且要探究其形成的内在因素,才会发现其中所包涵丰富的文化因子。如这样一句“My knife and fork is made of silver”。这里的谓语动词怎么用单数形式呢?原来西方人用餐时的礼仪是右手拿刀,左手拿叉,双手齐下。在西方文化中,刀和叉是不可分的用餐工具,是一个整体。因而,句中的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5)改变写作思维方式

中国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较强地受到汉语表达方式的影响,尽管语法和词汇使用正确,但仍旧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写作时若能充分意识到这种差异,而不是单纯从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上训练学生,就能在教学策略上更有针对性,效果会更佳。如:引导学生体会由于中英思维方式的差異,导致同类语篇的不同结构,对同一事物的表达在逻辑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等,让学生能体会到什么是地道的流畅的连贯的英语文章,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力争做到用英语文化模式进行思维写作,经常采用一句多译或辨别佳句等方法。

六、总结

总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所以,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渗透文化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于西方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能使学生正确的运用语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来务工者子女的英语水平整体落后,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接受能力的差异,并且要改变现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凡事趣为先,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低起点入手,使学生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对于学困生,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只有学会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个体差异,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导致学生学习障碍的消极因素,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英语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杜越.城市流动人口的基础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胡文仲.英语教学中为什么要涉及文化[J].外语界,1986,(4).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
BOPPPS模式应用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实证研究
中专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短期海外游学对高等院校在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CBI理念下的跨文化能力培养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浅谈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