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期海外游学对高等院校在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2016-12-27许伟明林亭秀王欢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29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

许伟明 林亭秀 王欢

[摘要] 目的 以中奥-欧盟暑期学校为例,探讨短期海外游学对高等院校在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影响。 方法 2016年7~8月利用文化智能反映受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采用电子版本自填式问卷对2016年该项目参与学生以及2012~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参与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单样本t检验,对文化智能量表4个维度和20个条目得分与平均值(持“中性”态度者,介于赞同与不赞同之间)进行比较。 结果 共有48名参与者参与本调查。通过参与中奥暑期学校,受访者在文化智能4个维度均有显著提高(P < 0.01)。在具体条目方面,除了“增进了对其他文化的婚姻体系的认识”以及“更加喜欢生活在自己不熟悉的文化中”未有显著的提高外(P > 0.01),其余条目得分均有显著提高(P < 0.01)。 结论 短期海外游学能显著提高高等院校在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智能;海外游学;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0(b)-0041-04

[Abstract] Objective Taking China-Austria-EU summer school as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hort-term overseas study tour on improving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for undergraduate or graduate students. Metho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ould be measured by culture intelligence. Participants in 2016 China-Austrian-EU summer school, as well as students from Graduate School of 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who attended program from 2012 to 2015, were both investigated by electronic version of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survey from July to August 2016. The scores of the four dimensions and all the items of cultural intelligence were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value ("neutral" attitude, between approval and disapproval) by t test. Results Totally 48 participants in the summer school were investigated. As for four dimensions of cultural intelligence of the participants, the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 0.01). In addition to item "I know better the marriage systems of other cultures" and item "I prefer to living in cultures that is unfamiliar to me" (P > 0.01), the scores of the other item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1) than before. Conclusion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short-term overseas study tour for undergraduate or graduate students.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Culture intelligence; Overseas study tour; Investigation research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际正成为时代的突出特征[1]。学习如何尊重及接受不同族裔人们的生活与思考方式,为人类未来前途所寄托。这个目标只有经过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有办法达成[2]。所谓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ICC),指在跨文化语境下,个体基于自身的跨文化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有效地、合适地沟通的能力[3]。游学古已有之,是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短期海外游学(short-term overseas study tour)目前在越来越多高等院校广泛开展[5-6],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起到了良好作用[7-8]。诸多学者对海外游学的发展历程、实施效果、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探讨[9-10],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聚焦不够[11]。本文采用文化智能(culture intelligence or cultural quotient,CQ)概念作为衡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指标。所谓文化智能,指一种能够理解且从容应对并适应不同国家文化、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的能力[12-13],其测量又分为元认知(Metacognition),其实质是对认知活动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认知(Cognition),反映跨文化交往时跨文化知识储备动机(Motivation),指参与意愿和动力及行为(Behavior)4个维度共20个条目[14]。本文拟以中国-奥地利-欧盟暑期学校(以下简称“中奥暑期学校”)为例,探讨短期海外游学对高等院校在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影响。

1 项目背景

中奥暑期学校由欧亚太平洋学术网和奥地利萨尔兹堡大学中国学生中心联合举办,其办学目的是给学生创造机会去接触异域文化,从而更深层次、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不同文化,促进自我反思。自2002年举办首期以来,暑期学校一般历时1个月,举办地点包括奥地利、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15]。暑期学校将理论学习与考察实践相结合。课堂理论学习采用全英文授课,来自欧洲著名大学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介绍欧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考察实践活动包括集体参观和自主游览两种形式,活动地点既有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还有著名大学、历史遗迹等人文景观。考察实践内容尽量与理论学习课程相衔接。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针对2016年参加中奥暑期学校以及2012~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参与过本项目并有意愿参与本项调查的学生发放问卷。

2.2 调查方法

目前,国内已有学者运用文化智能量表探究短期海外游学对提高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进行访学前和访学后同一人群的比较。考虑到调查人群中包括2012~2015年参与者,本研究将该量表设问方式进行调整,同一条目直接从参与前后的变化角度提问。如原题1为“我能意识到自己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所应用的文化常识”改为“通过参加中奥暑期学校,我更能意识到自己与同文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所应用的文化常识。”回答方式相应地改为“很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很同意”5个层级,分别对应赋值为1、2、3、4、5分,均为单选题。2016年7~8月,通过在线问卷调查、测评、投票平台——问卷星(http://www.sojump.com/)发送至参与者手机中。填表前向调查对象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为保证结果可靠性,每份电子版问卷限定为同一设备只能提交一次。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和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每个条目检验值设为3分(持“中性”态度者,介于赞同与不赞同之间)。以每一个条目得分均值>3分且P < 0.01表示参加中奥暑期学校能显著提高文化智能得分。

3 结果

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49份,问卷回收率为98%。其中1份问卷数据不全,故有效而完整的问卷共48份,积极系数为96%。

3.1 受访者一般情况

接受调查的48名受访者中,女性38人。从受访者参与年份来看,2012~2016年参与者均有同学参与本调查,其中,2012年参与者为5人,2013年为3人,2014年为5人,2015年为11人,2016年为24人。超过一半的学生(27人,占比56.25%)参加中奥暑期学校时是其第1次出国,另有9名学生是其第2次出国(占比18.75%)。从参与者所在院校来看,我院受访人数最多,为27人。其外,来自复旦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8所高校的同学也接受了本调查。从受访者正攻读的学位来看,本科16人,硕士25人,博士7人。

3.2 中奥暑期学校对文化智能各维度的影响

通过参与中奥暑期学校,受访者在文化智能4个维度均有显著提高(P < 0.01)。见表1。在具体条目方面,除了“增进了对其他文化的婚姻体系的认识”以及“更加喜欢生活在自己不熟悉的文化中”未有显著的提高外(P > 0.01),其余条目得分均有显著提高(P < 0.01)。见表2。

4 讨论

4.1 中奥暑期学校提高了参与者文化智能水平

总体来看,中奥暑期学校提高了参与者文化智能水平,在文化智能4个维度(元认知、认知、动机和行为)均有显著提高作用(P < 0.01)。值得注意的是,题目8“我增进了对其他文化的婚姻体系的认识”显示受访者对此问题的认知并未出现显著提高,可能为参与者多为高等院校在读学生,对婚姻等话题的关注度不高所致,表现在跨文化交往中,对其他文化的婚姻体系也无过多的体会。题目14反映受访者并未表现出“更加喜欢生活在自己不熟悉的文化中”,原因可能在于跨文化交往与跨文化生活存在本质的区别。跨文化生活除了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还可能涉及到经济条件、生活习惯、个人追求等因素。笔者在调查中也走访了部分参与者,大多反映不太适应国外饮食口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饮食等生活习惯可能会影响参与者在自己不熟悉文化中的生活体验。

4.2 中奥暑期学校提高参与者文化智能水平原因分析

中奥暑期学校能提高参与者文化智能水平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和内容。在行程上,主办方在综合考虑时间、安全性前提下,重点选择了欧洲社会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及突出地域文化特征的历史名城开展游学,包括维也纳、海德堡等城市,使参与者在短时间内受到异域文化的冲击(Culture Shock)[16]。在课程上,全面涵括了欧洲政治、历史、音乐等内容,涉及欧洲社会文化生活各个方面,聘请的老师为欧洲各大学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讲课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在实践考察中,集体参观和自主游览相结合。集体参观联合国驻维也纳总部、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等国际组织机构时,主办方会统一安排工作人员进行集中讲解。这既可增长知识,也为学生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自主游览时,同学们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下自己认路、乘坐公共交通、就餐和购物等,主动与当地人进行沟通交流,锻炼了参与者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第二,行前充分的准备工作。以我院为例,作为中国联盟成员院校之一,在组织学生参加暑期学校之前,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办往届活动参加者与新生分享交流会等方式,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欧洲当地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等,做好行前生活和心理准备。我院还配备带队老师,对学生进行统筹管理,明确分工与协作,并建立了微信群,搭建中方师生和主办方间沟通平台。另外,主办方为每个活动小组配备奥方领队,便于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协调和沟通,也为参与者随时解决课程和生活中具体困难。

第三,中奥暑期学校参加者大多数为第1次或第2次出国,对国外抱有强烈新鲜感和好奇心,处在跨文化经历的“蜜月期”[17],因此会积极尝试参与到跨文化沟通与交流中,也会积极主动地调整自身的沟通交流方式,包括语言、行为、表情等,进而提高了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4.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调查对象选择可能存在偏倚。自中奥暑期学校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每年参与高校及学生众多,迫于时间及经费限制,本研究未能严格随机选择调查对象,使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当然,与同类研究多关注初中生或大学生[18-19]相比,本研究纳入的调查对象以硕、博士研究生为主(占比66.67%),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该人群研究的缺失。要获得更可靠的结论,还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对各类海外游学项目参与者进行更严格的抽样调查[20-21]。另外,高等院校在读学生往往已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由于样本量的限制,尚无法判断专业背景对短期海外游学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5 结论

总之,以中奥暑期学校为例,短期海外游学项目对高等院校在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

[2] 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9.

[3] Deardorff DK,De Wit H,Heyl J,et al. The SAGE handbook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M]. 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cations,2009:194.

[4] 刘玉叶.中国传统游学活动与现代教育[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51-54.

[5] Donnelly-Smith L. Global learning through short-term study abroad [J]. Peer Rev,2009(11):12–15.

[6] 徐晓媛,高新柱.我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30年政策性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2(12):48-51.

[7] 董红梅,程伟华,姚红,等.海外修学旅行对提高学生国际化视野和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作用[J].中国农业教育,2010(1):30-32.

[8] 张蕾,李晓佳,杜伟伟,等.做好短期境外交流项目培养医学生的全球视角[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2,25(6):409-411

[9] 项凡.国际游学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8):144-145.

[10] 周婷.海外游学项目跨文化沟通问题和解决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11] 陈宏伟,齐山华,蔡清香,等.海外经历对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104-108.

[12] Earley P,Ang S. Cultural intelligence: individual interactions across cultures [M]. Palo Alto,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489-493

[13] 纪晨光.跨文化领导中的文化智能的新论[J].经营管理者,2011(16):327.

[14] 赵唯婷.短期海外游学对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15] Eurasia-Pacific Uninet. Summer Schools[EB/OL]. http://www.eurasiapacific.net/summerschools/index.php.2016-08-21.

[16] Van der Zee K,Van Oudenhoven JP. Culture shock or challenge? The role of personality as a determina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J].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13, 44(6):928-940.

[17] 王玉.“美国蜜月”一中国青少年国际游学团中的中美跨文化交往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18] 郭涟涟.中国高校游学项目设计及市场推广[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7):16-17.

[19] 高永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71-78.

[20] 高永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的理论框架构建[J].外语界,2014(4):80-84

[21] 史兴松,单晓晖.近五年SSCI期刊跨文化交际研究方法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6,48(4):594-605.

(收稿日期:2016-09-10 本文编辑:程 铭)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
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调查及能力提升研究
渗透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