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高中写作教学中学生等级能力的培养

2018-05-09许秀贞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6期
关键词:感悟观察写作

许秀贞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回顾一直以来的农村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教学模式僵化,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没有灵气。改变这种现象成了农村高中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笔者在对写作教学作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后,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等级能力培养的观点,文中对培养等级能力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概括。

【关键词】写作;等级能力;观察;感悟;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03-02

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习惯按既定的路子进行,怎样分析材料、怎样立意拟题、如何开头、如何组织、如何选材,如何结尾等等,讲得有板有眼,还让学生严格地按照这一程式写作,于是,一篇篇众口一词、拿腔作调的文章就这样产生了。这种僵化的模式将学生的灵气磨尽,棱角磨平,嚴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过重的课业负担挤占了学生太多的时间,使他们读的书少之又少,加上缺乏对生活的真体验、真感受,学生写出的作文自然就少了真情实感,没了灵气和活力,彷佛褪尽了华美色彩的布匹,令人不屑入目。那么,怎样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而出来的产品又能让人赏心悦目呢?我认为,应该从培养学生的等级能力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养成要靠在实践中加以培养和训练。依我之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教材为蓝本。语文教材作为教育影响的主要媒体,荟萃了名家名篇,他们必然要打上作家的思维方式,观察方式和情感特征,因此准确地“译解”和有意识地强化观察教学,有助于学生体悟观察效用,学会观察方法,了解观察对写作的意义,提高观察的自觉性。

2.与思考相同步。人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与感受,总与思考相伴随的。从脑科学的角度看,当外界的视觉信息通过眼睛转换成电脉冲输入大脑,大脑就开始了对信息(包括图形、文字、符号、物体、色彩等)的识别、比较、辨认、匹配。这一信息处理过程就是思考。可以说,依凭于观察,思考才能活跃、高效;结合着思考,观察才能深入、完备。没有思考,没有对认知对象的理性透视,就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把握事物间的联系,那些分散、孤立的观察材料就难以组装起来。所以观察之余,一定要诱发主体积极思考。试想,朱自清对“荷塘月色”的描写,《荷花淀》对白洋淀风光的展示,《愚溪诗序》对愚溪景致的刻绘,哪一样不是作者“求思之深”、智慧创造的结果。观察与思考恰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只有同步运作,才能远“走”高“飞”。

3.以方法为导向。对于观察来说,方法是工具和手段,是通达知识彼岸的“桥”和“船”。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无数学习实践也表明:方法正确,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所以,教会学生掌握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他们独立的观察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为达此目的,就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观察方法,如比较观察法,远近观察法,动静观察法,总分观察法,顺序观察法,移步观察法,定点观察法等。然后结合课文教学和实际观察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观察演练,使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这些方法的认识与掌握。以观察树木为例,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总分观察法,先总观树形的轮廓状貌,再按照一定的序列观察枝、干、叶、皮的西部特征,从而优化观察思路,提高观察实效。也可以运用比较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树木的形态、枝干、叶片、皮色、花果和生长习性的差异,从而养成准确、细腻的观察品格,见人之所未见,察人之所未察,形成独到的发现。这样联系观察,散点透视,无疑将有益于开阔学生的观察视野,启迪他们的观察思路,使观察获得系统、全面、深入的高品位和高质量。

4.以训练为手段。观察作为获取材料的手段和来源,远不是写作教学的目的和终结,所以观察、思考之后,还要引导学生投入到写作训练的实际过程中去,对材料进行“包装”,“给思想穿上外衣”。训练伊始,要循序渐进,可按由小到大,由分到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梯次进行,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和观察片断,即用简洁的笔墨整合观察材料,写成新鲜、活泼、充实、生动的短文。要先从一场一景一人的单项训练开始,如写一件器物,一件工艺品,或写山水日月等自然景观,也可以写班上同学的肖像素描。我曾让学生描写班上任意一位同学的性格,要求是细致观察,准确捕捉,简洁表现,完成后在班上讲评并请其他学生猜测被写的学生,这一项活动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使得学生有话可写,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兴趣。然后渐次过渡到写多物多景多人的综合训练,如写一个商场,一所剧院,一座新型建筑,一个群体场面等。为此,在学校举行百年校庆庆祝大会时,我要求学生描写各个部门的工作状况,要求仍然是细致观察,准确捕捉,简洁表现,学生对此项训练都表现得很投入很积极。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稳健地向前推进。要鼓励学生勤奋练习,持之以恒,这样日积月累,拾级而上,材料日渐其多,笔墨日渐纯熟,思路日渐洒脱,久而久之才能使学生切实地体验到观察与练习的效益和作用,提高写作的兴趣和热情,逐步进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自由王国。

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感悟是个体凭借语言及其语境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感悟要比写出观察的结果难很多。因此,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一见到作文题就有跃跃欲试的激情。教师如果能抓住这种欲望,引导学生写出优秀的文章来,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因此,我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的话题作文训练外,还安排一定量的课外练笔,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并在课堂上讲评。

写随笔就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和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百来字也不嫌少,尽兴写来,随意而止。要求只有一个:写出自己从生活中得来的东西。通过写随笔,学生渐渐养成了感受生活继而感悟生活的兴趣和能力。刚开始,学生们都写得比较简单,但随着视界的不断扩大,他们从身边写开去,从写班级的小事风波、家庭的五味杂感,进而写到人生的起伏、社会的变迁,内容越来越丰富,万事万物都在学生的笔端跳跃、升华。就这样,通过写随笔,学生变得有话可写,且写出来的东西真是生动。

写作教学中,老师要尽量少给学生束缚,让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把自己真实的感悟表达出来。感悟能力强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而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思来,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1.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即一种定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它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许多新颖的作文题目都是来自求异思维的结果。如《为“王婆”辩屈》(源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开卷未必有益》、《卫生所不卫生》等。

2.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方法的养成,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任何形式的作文都是思维的表现,因此一切作文训练都必须伴随着思维训练。首先,要注重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一是思维独立性的培养,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习惯。二是思维深刻性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作文审题、立意、选材中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三是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既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事物的重要细节。同时更要注重让学生养成良好思维方法。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作文创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志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23).

[2]周晓娟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6).

[3]张珂 《中学教学参考》,2010(18):27-27.

猜你喜欢

感悟观察写作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