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铝合金单宁酸−钼酸铵−氟锆酸体系化学转化
2018-05-09张巧云陈泽民李冉
张巧云*,陈泽民,李冉
(廊坊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铝及其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导热导电性好、价格低、易加工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但由于化学性质活泼,易发生腐蚀,因此需要进行防腐处理[1]。目前,常用的防腐方法有化学转化、阳极氧化和电镀,其中化学转化工艺简单,易操作,应用广泛,可分为铬系、钼系、稀土系、钛锆系、有机物系等。铬系转化膜耐蚀性好,但铬酸盐废液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应用受限[2-6];钼与铬同族,化学性质相似,毒性小,可替代铬,但单一的钼酸盐转化膜耐蚀性差,需要与其他物质复配才能达到较好的防腐效果[7]。稀土转化绿色环保,价格低,所得膜层致密,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8]。钛锆系转化膜与基体及后续涂层之间结合牢固,耐蚀性好[9-10]。有机转化可在铝合金表面形成一层耐蚀性好,与漆膜结合牢固的有机配合物膜[11-12]。单宁酸是一种多元酚类化合物,能与镁合金[13]、钢铁[14]和铝合金[15]发生配位反应,形成具有耐蚀性的保护膜。
本文以单宁酸作为主成膜剂,钼酸铵和氟锆酸作为辅助成膜剂,对1050铝合金进行化学转化。采用电化学方法对成膜原理进行初步分析,研究了钝化液中不同物质的含量对化学转化过程的影响,以优化各原料的加入量,探索出一种用于铝材的无铬转化工艺。
1 实验
1.1 化学转化工艺
以1 cm × 1 cm × 1 mm的1050铝合金为基体,工艺流程为:除油(OP-10 10 g/L,Na2CO35 g/L,室温,15 min)→蒸馏水清洗→化学转化(转化液由单宁酸、钼酸铵、氟锆酸和氟硼酸铵组成,以三乙醇胺调节pH,室温,15 min)→蒸馏水清洗,常温晾干。
1.2 电化学分析
取500 mL转化液于电解槽中,以饱和甘汞电极(SCE)作为参比电极,除油的铝合金基体为工作电极,在Princeton P4000型电化学工作站上测量开路电位(OCP),每10 s记录一次电位,持续800 s。
1.3 转化膜性能表征
采用KYKY-EM3900M型扫描电镜(SEM)观察膜层的表面形貌,采用Noran System 7型能谱议(EDS)分析膜层的表面元素组成。按照GB/T 10125−2012《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进行中性盐雾试验,记录试片表面开始出现点蚀的时间。对转化试样喷涂热固性静电粉末涂料,在200 °C下固化15 min,所得涂层平均厚度为40 μm,放置24 h后按照GB/T 9286–1998《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进行附着力测试,对于一般用途,0 ~ 2级便可。按照GB/T 1732–1993《漆膜耐冲击测定法》进行冲击试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成膜反应机理及膜的组成
测量铝合金在由0.6 g/L单宁酸、3.0 g/L钼酸铵、4.0 g/L氟硼酸钾和4 mL/L氟锆酸组成的转化液(pH = 4)中化学转化过程中开路电位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1050铝合金在单宁酸−钼酸铵−氟锆酸体系中化学转化的开路电位−时间曲线Figure 1 Open circuit potential vs.time curves for chemical conversion of 1050 aluminum alloy in tannic acid−ammonium molybdate−fluorozirconic acid bath
成膜过程分为表面活化、成膜反应和膜层沉积3个阶段。
第1阶段(0 ~ 100 s):电位急剧负移,说明在酸性条件下,H+与铝合金基体发生反应而使阳极溶解,铝合金表面得以活化,呈现不同程度的腐蚀(见图2b)。EDS分析表明,此时基体表面只含有Al和O(其质量分数分别为98.78%和1.22%)。
第2阶段(100 ~ 600 s):电位正移,阳极溶解反应使基体/溶液界面处H+浓度降低,OH−浓度升高,单宁酸中的多羟基H与OH−结合脱水,其中的O则与基体中的Al结合并成膜(见图2c)。EDS分析表明,此时膜层含Al 91.44%(质量分数,下同)、O 1.88%和C 6.68%,说明单宁酸先在基体成膜。
第3阶段(600 ~ 800 s):电位趋于平稳,说明膜的沉积与溶解反应达到动态平衡,随着反应的进行,膜层逐渐变得完整、致密(见图2d)。最终所得钝化膜的组成为:Al 68.86%,O 11.53%,C 11.50%,F 0.36%,Mo 7.75%。未测得Zr和B可能因为这两种元素在膜中含量太低[16]。
图2 化学转化过程的不同时刻1050铝合金的表面SEM照片Figure 2 SEM images of 1050 aluminum alloy surface at different time of the chemical conversion treatment
2.2 不同因素对化学转化的影响
2.2.1 氟硼酸铵的质量浓度
从图3可知,当氟硼酸铵的质量浓度小于0.5 g/L时,从初始电位来分析,电位−时间曲线上不存在第一阶段的反应特征。氟硼酸铵的质量浓度从0.5 g/L增至4.0 g/L时,虽然第一阶段达到极值的时间延长,即成膜反应开始所需时间延长,但成膜的完成时间缩短,成膜电位正移,说明增大氟硼酸铵的质量浓度能够充分活化基体,有利于形成均匀、致密的膜层,加快成膜反应。继续增大氟硼酸铵的质量浓度,阳极溶解加快,表面逸出并附着大量H2,抑制了单宁酸在表面的吸附和成膜反应的进行,所得膜层疏松。因此氟硼酸铵的最佳质量浓度为4.0 g/L。
2.2.2 单宁酸的质量浓度
由图4可知,单宁酸的质量浓度从0.2 g/L增至0.6 g/L时,进入成膜反应的时间延长,成膜电位正移。单宁酸形成的隔离层减缓了溶液中 H+向界面的迁移,使阳极溶解反应减慢。界面处 H+急剧下降又不能及时补充,给成膜反应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单宁酸质量浓度的增大,吸附层逐渐完整,更有利于形成致密的转化膜。但单宁酸的质量浓度高于0.6 g/L时,第一阶段阳极溶解反应的持续时间缩短,基体活化不充分,成膜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所得转化膜疏松,不牢固。综上所述,单宁酸的加入量以0.6 g/L为最佳。
图3 氟硼酸铵含量不同时化学转化过程的开路电位−时间曲线Figure 3 Open circuit potential vs.time curves for chemical conversion at different contents of ammonium fluoroborate
图4 单宁酸含量不同时化学转化过程的开路电位−时间曲线Figure 4 Open circuit potential vs.time curves for chemical conversion at different contents of tannic acid
2.2.3 钼酸铵浓度的影响
钼酸根是成膜物质,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大,成膜反应开始所需时间变化不大,电位–时间曲线整体正移(见图5),钼酸铵的质量浓度为3.0 g/L时,成膜电位最正,但继续增大钼酸铵浓度,电位–时间曲线负移,这是由于钼酸盐对基体表面有钝化作用,其含量过大时会抑制成膜反应的进行。故最佳钼酸铵质量浓度为3.0 g/L。
2.2.4 氟锆酸的浓度
图5 钼酸铵含量不同时化学转化过程的开路电位−时间曲线Figure 5 Open circuit potential vs.time curves for chemical conversion at different contents of ammonium molybdate
图6 氟锆酸含量不同时化学转化过程的开路电位−时间曲线Figure 6 Open circuit potential vs.time curves for chemical conversion at different contents of fluorozirconic acid
如图6所示,氟锆酸的体积分数太低时,电位−时间曲线上第2、3阶段的电位缓慢正移,所得转化膜太薄。随其体积分数增大,成膜电位正移,4 mL/L时阳极溶解反应时间缩短,很快进入成膜反应阶段,成膜反应快,以至于形成的转化膜较疏松且不牢固。因此氟锆酸的体积分数以4 mL/L为宜。
2.2.5 转化液的pH
如图7所示,当转化液pH为2 ~ 3时,第1阶段的电位迅速正移,阳极溶解反应与单宁酸表面吸附同时进行,且以表面吸附为主,吸附饱和后电位达到最大值,溶液中的H+穿透吸附层而与基体发生反应,电位负移,最后趋于平稳。当pH为4 ~ 7时,成膜反应按正常的三阶段进行,pH = 4.0时电位最正,膜层最均匀、致密,因此选择pH = 4。
图7 pH不同时化学转化过程的开路电位−时间曲线Figure 7 Open circuit potential vs.time curves for chemical conversion at different pHs
2.3 膜层性能测试
采用最佳工艺对铝合金表面进行化学转化,得到厚度为2.5 μm的转化膜,其附着力和抗冲击性能都合格(分别为0级和50 kg·cm),可耐180 h的中性盐雾试验。
3 结论
采取浸渍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了一种无铬化学转化膜,成膜液的最佳配比及工艺条件为:单宁酸0.6 g/L,钼酸铵3.0 g/L,氟硼酸铵4.0 g/L,氟锆酸4 mL/L,pH 4,室温,成膜时间15 min。所得转化膜的耐蚀性、抗冲击性和附着力均达到国家标准。该工艺操作简单、环保,可以用于生产实践。
参考文献:
[1] 秦振华, 娄淑芳.铝及铝合金表面氟铝酸盐转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 2014, 43 (8): 1482-1485, 1488.
[2] ZARRAS P, ANDERSON N, WEBBER C, et al.Electroactive materials: as smart corrosion-inhibiting coatings for the replacement of hexavalent chromium [J].JCT CoatingsTech, 2011 (1): 40-44.
[3] CHEN T Y, LI W F, CAI J.Formation of a chrome-free and coloured conversion coating on AA 6063 aluminium alloy [J].RSC Advances, 2011, 1 (4):607-610.
[4] WENDEL T, BITTNER K, WIETZORECK H, et al.Pretreatment of aluminum surfaces with chrome-free solutions: US6562148 [P].2003–05–13.
[5] 孙凤仙, 颜广炅, 姚伟, 等.铝合金非六价铬化学转化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J].电镀与涂饰, 2014, 33 (3): 124-127.
[6] 崔珊, 安成强, 郝建军.铝及铝合金无铬钝化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 2016, 45 (6): 63-69.
[7] 张志刚, 郭帝, 周华锋, 等.钼酸盐应用于有色金属缓蚀的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 2015, 48 (4): 40-43.
[8] 顾宝珊, 宫丽, 杨培燕.铝合金表面稀土转化膜性能与耐蚀机理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4, 43 (2): 429-434.
[9] 陈廷益, 付业琦, 路文, 等.6063铝合金Zr–Ni黑色化学转化膜的制备及表征[J].材料导报, 2014, 28 (7): 100-103.
[10] 安成强, 王双红, 赵时璐, 等.铝合金表面氧化锆转化膜的结构与性能[J].电镀与精饰, 2012, 34 (6): 1-4.
[11] 秦忠原, 郭瑞光.铝合金氟铝酸盐转化膜硅酸钠封闭后的耐蚀性能[J].材料保护, 2014, 47 (4): 35-38.
[12] 徐冰倩.铝表面稀土硅烷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D].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 2014.
[13] 李锟, 刘俊瑶, 雷霆.AZ31镁合金表面单宁酸转化膜的组织结构与耐腐蚀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5, 20 (4): 649-654.
[14] 郭小梅, 郭瑞光, 郭洪涛, 等.Q195钢表面复合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J].材料保护, 2012, 45 (3): 17-19.
[15] 易爱华, 黎雪芬, 李文芳, 等.铝合金表面有色转化膜快速成膜工艺[J].电镀与涂饰, 2014, 33 (12): 519-524.
[16] 易爱华, 李文芳, 杜军, 等.铝合金表面有色钛/锆转化膜的成膜机理及性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0 (1): 101-106,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