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探讨
——以遵义市道真县实践探索为视角

2018-05-09□邢

山西农经 2018年6期
关键词:遵义市基础设施精准

□邢 溦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遵义市道真县2017年通过开创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农业、推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等方式推动当地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农村“三留守”、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就业等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但是仍然存在扶贫基础设施较差、产业发展资金缺口较大、群众脱贫思路不清、乡镇扶贫机构不健全等问题。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相应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能帮助道真县如期实现“减贫摘帽”。

1 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现状

遵义市道真县地处贵州省北部,位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度的倾斜坡上,土地贫瘠、民穷财弱,是典型的山区传统农业贫困县,2002年被国务院正式纳入全国重点扶贫开发县。地区总面积2 157km2,辖10镇4乡83个村 (居),总人口35万人,①截至2016年底,该地洛龙、阳溪、三桥、旧城、棕坪、隆兴、大磏7个乡(镇)已顺利实现“减贫摘帽”②目标。

遵义市道真县贫困人口统计表③

2 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个贫困现象的产生与其当地的人文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不可分。由于当地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农户居住分散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等原因,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各种致贫因素的相互交织,使得遵义市道真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近年来,遵义市道真县的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当地的交通条件和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较大问题。

2.1.1 交通基础条件较差。从地理位置来看,遵义市道真县海拔最大高差为1 662m,加上地形复杂,导致修路成本高。如果仅靠目前的产业项目捆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乡镇财力较弱,农村公路的路面等级、养护水平、通行能力、网络层次明显较低,其中,国家对县乡道连接高速路的这一路段投资力度较小,每年指标大约只有60km2,如果按这样一个规模来改造的话,还要差不多二十年,才能把县乡道路改造完。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信息闭塞,农产品的生产及运输成本较高,农村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开发,从而制约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2.1.2 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较薄弱。当地产业生产基地的抗风险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果遇到天旱或者洪涝灾害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灾情,而产业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老百姓顾虑到农业产业风险问题也不愿意去发展农产品了。另外,乡镇的邮政和快递网点还没有实现全覆盖,部分行政村还没有通宽带,农村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发展势头不足,从而制约了当地产业基地产品的销售。。

2.2 扶贫资金审批流程有待进一步规范

当地的扶贫资金由省发改委和省扶贫办两个机构下发,实施项目是由省发改委根据全省统一模式来组织申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监管和验收出现混乱的情况。

2.3 群众脱贫思路不清,致富能力不强

第一,群众的思想观念陈旧,法制意识淡薄,造成了当地贫困人口自身素质的弱质性和低层次性。第二,当地群众缺乏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职业技能,缺乏相应的系统培训,科技掌握和运用能力较弱,从而使大量农村劳动力缺乏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缺乏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谋生技能,致使农民生产效率低、获益能力弱。

2.4 乡镇扶贫机构权力下放不彻底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体制机制的改革,在扶贫开发的机构设置上,目标任务权责只到县,给基层组织增加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体制机制上。贵州省有扶贫工作开发工作条例明文规定:扶贫项目资金由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但是在乡镇申报上,就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乡镇缺少扶贫工作站,县级层面有相关扶贫机构里面的员工大多无编制,造成当地乡镇职工干部福利待遇跟不上,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同时,当地乡镇报账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无论是对领导干部还是普通职工而言,扶贫开发项目的资金报账存在一定的风险。

3 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路径选择

结合目前遵义市道真县的扶贫开发现状,以建档立卡工作为依据,以贫困户为目标,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突出抓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资金扶贫和机制扶贫这五大扶贫措施,是实现当地扶贫“到户到人”,最终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3.1 着力基础扶贫,实现“基础设施到村到户”

3.1.1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第一,因地制宜制定道路规划。将一定规模以上的自然村寨纳入交通部的通村油路的规划,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之前,县政府应派专人进入各个乡镇对道路进行实地勘探,结合道路的实际情况制定骨架路网规划和村级路网规划。同时,通过整合捆绑财政、发改委、扶贫办、移民局、烟草等部门公路项目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确保道路资金投入保障制度的有效性。第二,明确“县乡道县管、村组路乡管”的养护主体责任,其余通组公路分段划给沿线受益村民组“以奖代补”进行养护,做到有路必养。第三,加大对路政巡查密度,加强流动治超工作,严肃查处各类违反公路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重点遏制恶性超限运输行为,切实巩固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果。

3.1.2 健全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主基调,通过加强农村道路、用水、住房、用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最大限度地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为如期实现减贫摘帽,如实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3.2 着力产业扶贫,加大地方资金支持力度

农民收入的增加始终是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通过紧紧围绕县定主导产业和省定扶贫产业,增强道真县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合理调整基础扶贫和产业扶贫的权重,从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益的目的。

3.2.1 围绕县定主导产业,实施产业化扶贫。第一,加大对当地企业的扶持力度,结合当地的实际生产情况,优先发展当地特色农产品。通过引进相关企业驻镇发展,采取土地流转模式发展核心基地项目等方式,实现“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订单农业,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第二,加快产业园区建设。通过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园区生产能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使外出务工农民纷纷回乡。

3.2.2 围绕省定扶贫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以集团帮扶项目、连片开发项目、烟草扶贫新村项目、生态移民搬迁项目、油茶产业项目、马铃薯大田推广项目,实施以短养长,做好项目实施工作。比如,加强完善食用菌基地建设。启动食用菌产销信息监测机制,结合大数据手段,加强食用菌产业信息库建设,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省外食用菌龙头企业入驻道真县,从而提升当地食用菌产量和知名度。

3.2.3 合理调整基础扶贫和产业扶贫中的资金权重。在基础扶贫和产业扶贫的权重上,资金的权重上应进行合理灵活的调整。比如,在基础设施已经解决的区域,应该着重解决产业扶贫的问题,在基础设施没有解决的部分区域,应重点解决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权重比例不一定要固定。

3.3 着力智力扶贫,实现“教育培训到村到户”

3.3.1 扩大基础教育覆盖率。应投入资金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小学、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同时做好当地控辍保学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中小学校舍安全,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条件,完善学生宿舍、食堂、浴室、卫生间等基础设施,实施好营养餐计划,设置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岗位。另外,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培训,完善就业见习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符合就业需求的职业培训。积极发展继续教育,重视特殊教育,支持民族教育发展,阻断教育代际传递。

3.3.2 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通过整合人社、工会、民政、林业等部门培训项目资金,在继续推行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订单式培训、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等培训的基础上,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劳务技能和创业培训,确保每户农户至少有一个致富产业、有一人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劳务技能和农技水平。另外,将远程教育和就业培训以及组织部实施的“双培双带”工程④进行整合,把合作社培育和发展作为重点,在一个区域内造就一支既能够提供技术服务,又能够应对市场的中坚力量、带富力量或经营主体力量,通过加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培养科技型农民。

3.4 着力机制扶贫,实现“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3.4.1 加强组织领导。县委书记作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应亲自抓,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具体抓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为当地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创新扶贫模式,按照扶贫到村到组到户和开发式扶贫的要求,把扶贫开发与生态移民、异地搬迁、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构建城乡联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3.4.2 健全帮促机制。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进三增”活动⑤等,深化“54321”帮扶模式⑥,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和部门联系帮扶机制,加强党员干部与贫困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并从县直部门滚动抽派多名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实现百分之百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百分之百的贫困群众有党员、干部帮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和楠,侯石安,祁毓.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实施难点与改进建议——基于四省民族贫困区的调查[J].学习与实践,2017(02).

[2]宋才发.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基本方略的实施及法治保障探讨 [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

[3]李武,邱国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困境与路径:基于农产品供应链创新的视角[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3).

[4]杨定玉.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问题研究述评[J].民族论坛,2016(02).

[5]王国勇,邢溦.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15(09).

[6]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4-01-26.

注释:

①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EB/OL].[2017-11-21].http://www.gzdaozhen.gov.cn/zjdz/.

②减贫摘帽是指:减少贫困户、摘掉贫困乡(镇)、贫困县的帽子.

③数据来源:遵义市道真县2012年—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7-11-21].http://www.zunyi.gov.cn/.

④“双培双带”工程是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创新载体,是农村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有效结合点。其主要内容为: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

⑤三增三进活动是指:带着思路谋略进村寨、带着资金技术进田间、带着真情实感进农户,增进农村社会和谐、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干群感情。

⑥“54321”帮扶模式是指:单位主要领导结对帮扶群众5户,副职结对帮扶群众4户,驻村干部结对帮扶群众3户,股级干部结对帮扶群众2户,职工(工作员)“一对一”帮扶群众1户。

猜你喜欢

遵义市基础设施精准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精准扶贫二首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