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安徽省各城市经济发展评价

2018-05-09侯美婷

山西农经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均收入芜湖合肥

□侯美婷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城市,其聚集效应以及规模效应使得城市成为人类聚居的主要形式。作为区域的核心,城市通过极化、扩散效应,影响周边环境,利用开发资源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的健康发展对国家、社会、居民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城市的长足稳定、全面可持续发展,了解并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结构很重要。城市发展的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等,其中经济是带动其他层面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为文化、基础设施、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发达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城市规划的重点也是难点。

安徽省共有16个地级市,地域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使得安徽省各城市的经济良莠不齐,城市内部和城市间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资源的分配不均更是使得城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重。本文选取了2016年安徽省各城市的经济相关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各城市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探索城市经济发展现状给出结论。

1 评价指标选取

城市经济指标种类很多,在选取指标时应尽可能的全面。而且城市发展的速度很快,想要尽可能准确的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作出评价,在数据选取方面也需要做到尽可能的准确与最新。可操作性也是数据分析的一大原则,保证数据的内涵明确、口径一致,确保数据可供操作。

基于以上数据要求,此次城市经济发展选取了以下安徽省2016年的11个相关经济指标,数据皆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局相关资料,包括投资、消费、储蓄、产业、收入、就业等方面,构建经济发展评价体系(见表1)。

此次针对数据的分析的基本思路是:指标单位不同会影响数据处理,因此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利用因子分析对城市经济发展指标提取主成分,判定主成分的反映内容,然后提取变量公因子概括评价经济发展能力指标,并得出综合得分,最后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并对城市进行分类评价。

2 因子分析

2.1 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

根据分析结果可知KMO值为0.792,数据较好,适合因子分析,而且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为0.000,说明数据来源于正态分布总体,适合进一步分析。

表1 城市经济发展评价指标

2.2 提取公因子

通过SPSS对上述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两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3.451%,已经包含了原变量所包含的大部分信息,可进行城市经济发展评价。两个公因子分别在经济总量与人均收入指标的相关度较高,因此将其分别命名为经济总量因子与人均收入因子。

2.3 综合得分

根据以方差贡献率为权重的综合得分表达式:F=0.76455F1+0.16995F2得到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并进行降序排列,如表2所示:

表2 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表

由表2可看出各城市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安徽当前的经济实力排名为合肥、芜湖、阜阳、滁州、蚌埠、安庆、马鞍山、六安、宿州、亳州、宣城、淮南、铜陵、淮北、池州、黄山。合肥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大于其他城市,其次是阜阳及芜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弱。

根据以上数据,有几个城市较为突出:合肥,阜阳,芜湖,马鞍山。作为省会城市,合肥经济发展水平居于首位有其必然性,但人均收入未能跟得上其它指标步伐,仅处于中等水平。阜阳的经济实力虽远不及合肥,但作为皖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大市,劳动力资源丰富,长三角地区的直接辐射区,安徽省重要枢纽,GDP增长迅速,经济实力总量较强,芜湖则是人均收入增强了竞争力。马鞍山作为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虽然经济总量处于较弱的地位,但其人均收入水平远高于其他城市,也使得城市的综合得分较为乐观。

3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将研究的对象根据已有的变量,通过某种方法将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聚类的结果可以看出研究变量数据之间的联系。本文根据因子分析所获得的因子得分进行城市聚类,获得聚类分析谱系图,如图1所示:

根据谱系图可知,若将城市分为3类,则合肥一枝独秀,属第一类,芜湖和马鞍山在经济上各有优势,属于第二类,剩下的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同属于第三类。

结束语

根据因子分析综合得分的结果以及因子得分聚类的结果,可知两种分析结果的大致相同,根据因子分析可以明确看出各城市在总量和人均收入上的具体优势以及最终综合得分的排序,聚类分析则是通过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对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类,结合两种方法进行分析更为具体。接下来将针对聚类的结果结合因子分析结果对城市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

第一类,合肥市。通过因子分析结果可知合肥的经济实力总量远远大于其他城市,人均收入较为滞后,但在经济总量的带动下,资金充足、技术进步、产业发展迅速,居民收入正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总体来说经济综合实力最强。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资源、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为其强大经济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以及政策扶持更为其成为安徽最强城市添砖加瓦。

第二类,芜湖、马鞍山,二者在资源禀赋上都有很大的优势,人均收入水平都处于安徽省前列。芜湖作为安徽沿江发展的重要阵地,经济基础相对较好,长江航运的天然运输优势为芜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加上芜湖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与长三角合作紧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县域经济富裕,已然成为了安徽省继合肥之后的第二大城市。当地旅游资源丰富且政策支持到位,积极发展高新技术经济,人均收入大大提高,经济总量指标较大。马鞍山作为钢铁工业城市,重工业发达,人均收入很高,作为资源型城市,良好的区位优势也为马鞍山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图1 城市分类谱系图

第三类城市有宿州、亳州、六安、滁州、安庆、阜阳、蚌埠、淮南、宣城、铜陵、淮北、池州、黄山,在人均收入以及经济总量上较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这些城市大多地处中部腹地距离长三角较远,经济辐射作用已然较弱,缺乏政策上的支持。作为农业大省,省内城市农产品结构单一,农产品加工业落后,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原材料价格低廉,农民收入较低。工业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投入大但成效缓慢,而且耗费了大量的资金使得第三产业达不到配套的设施支持,内部投资不足,外部引资不够,投资比例失调,再加上农业依赖性大,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工业发展较为缓慢。黄山市作为旅游城市,在工业上远远滞后,天然旅游地是成就黄山的因素,但也成为限制黄山经济发展障碍,对自然旅游经济过于依赖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困难,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总量与人均收入指标较低使得以上城市归为一类。

综上可知,类型相似或位置相近的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相邻地区的相互影响使得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有促进也有制约。第一类城市经济最为发达,能通过极化、扩散作用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这类城市需要加大投资,保持经济增长的态势,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注重质量的提高。第二类城市在资源禀赋上具有独特的优势,针对独特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在比较优势上加大力度,在新常态理念指导下保持经济的发展水平。第三类城市经济水平整体较弱,在资源禀赋上有部分缺陷,应该明确经济发展的障碍所在,发挥现有资源的优势,抓住机遇,再对短板各个击破。总的来说,安徽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良莠不齐,资源禀赋差异较大,需要加大对人才、设备、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资,由点到面,利用现有优势发展经济。

参考文献:

[1]倪大兵.安徽外商投资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7,8(04):43-47.

[2]丁玉龙,华德亚.基于VAR模型的安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7,6(03):96-101.

[3]王平.安徽经济融入长三角对策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3):29-31.

[4]于婷婷.安徽省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测算与分析[D].安徽大学,2016.

[5]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

猜你喜欢

人均收入芜湖合肥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忠诚村的“棚经济”——村集体资产3025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中国人均收入差距分析与预测的实证研究
芜湖滨江天际线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芜湖药改的底气是“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