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历史文化片区保护更新—以南锣鼓巷片区为例

2018-05-09翟洪雯王久钰冉秦川郝子轩

城乡建设 2018年9期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旧城住户

■ 翟洪雯 王久钰 肖 洁 冉秦川 郝子轩 徐 桐

城市历史街区保护是实现城市更新与可持续规划的关键,也是延续文化基脉、保存城市意象的关键。文章通过因子分析法检验社会因子与建筑保护等级的相关性,为旧城更新保护提供逆向思维和新的探索模式。

当前,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重点多聚焦于建筑的保护与复原,而历史街区再生的重点则是在正确把握未来变化的基础上,更新城市的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恢复或维持许多城市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作为“时代牵引力”的功能。

一、项目背景

(一)研究背景

南锣鼓巷地区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保存了元大都时期胡同的街巷肌理—“鱼骨式”胡同格局,是北京传统历史街区之一,位列北京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中。因此对于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发展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旧城更新对社区的单向影响以及更新方式,部分研究粗略提及建筑产权等社会因素对街区更新的影响。本项目通过大量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来揭示社会信息本身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影响,进而得出某种相关性,为今后历史文化名城更新与改造过程中所进行的社会调研提供思路和方向。

本项目与正在实施的“南锣片区历史环境整治规划”项目共享相关资料,并且获得福祥社区居委会、鼓楼苑社区居委会和南锣鼓巷社区居委会的支持。

(二)研究因子

经实地预调研,总结得出南锣鼓巷历史街区聚集居住建筑、商业建筑、文保单位三种建筑类型,将建筑的保护与修缮现状确定为保护更新状态因子。通过实地调研的可行性分析,最终将住户的年龄构成、家庭人口结构、月平均收入、住户学历、房屋产权五项确定为社会信息因子,得到项目的研究因子。

(三)研究区域

经实地预调研,项目最终确定研究区域为蓑衣、雨儿、板厂、景阳、辛安里、方砖厂、黑芝麻、南下洼子、炒豆、帽儿、秦老、前圆恩寺、后圆恩寺、菊儿、豆角胡同共15条胡同(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区域

本项目不仅根据建筑加建与修缮情况来研究旧城更新,还通过居民房屋产权、收入、教育水平、工作状况等社会因子,来探究社会因素与旧城改造与更新之间的关系。通过补充社会信息等动态因子的研究,对旧城的综合价值进行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评判,既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旧城的地段价值,又能全面深入地挖掘旧城蕴涵的特色、价值与意义,诊断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为旧城保护与更新提供决策依据。

二、等级设置

(一)社会因子等级划分

在统计学中,统计数据分为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定比变量四类。本研究涉及住户年龄、月收入、人口结构、房屋产权、居民学历五组社会因子,分属定类、定序、定比三类数据。在操作过程中,高等级数据可依照简易性原则向低等级数据转换。

(二)建筑保护等级划分

本次研究对研究区域内建筑进行现状质量、风貌评定的初步分析,将建筑质量划分为“建筑质量好”“建筑质量一般”“建筑质量差”三级;将建筑风貌划分为“国家、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建筑和近现代建筑”“一般传统建筑”“一般现代建筑”“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现代建筑”。

结合多次现场勘察,获得叠加保护等级分析,将区域内建筑分为三类,属于定序数据:-1级:建筑质量差、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现代建筑;0级:建筑质量一般、一般传统建筑、一般现代建筑;1级:建筑质量好、国家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建筑和近现代建筑。

项目实地调研自2017年4月开始,至2017年11月结束。项目得到福祥社区居委会、鼓楼苑社区居委会与南锣鼓巷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支持,进行入户调研,确定院落内的建筑保护与修缮等级,问卷记录住户的社会信息,通过访谈了解居民对旧城保护与更新的看法与意见,总结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变迁状况,项目最终获取数据共337份。

三、数据处理

(一)数据预处理

项目的数据处理分为数据预处理与相关性分析两部分。项目取得调研数据之后,进行数据的预处理,主要对研究区域内的建筑加建、修缮情况与社会信息进行分类分析总结。

1.建筑调研现状

(1)建筑加建情况

加建位置处于内院的建筑占比达38%,多用于修建厨房、卫生间或者厢房外扩建。其次,大部分住户还对门、窗、屋顶挑出檐部分进行了修建,占比分别为12%、16%和20%,居民加固门窗以抵御风寒。南锣鼓巷地区属于历史文化街区,有严格的建筑限高,因此建筑加层情况较少。

建筑加建面积为5平米以下的住户占到了48%,加建建筑多为卫生间和厨房。如今的大杂院往往为多户人家混居,然而传统四合院未设置卫生间,因此居民占用院子修建卫生间和厨房,导致院落面积骤减,院内道路狭窄。其余住户大多加建了10~15、15~20、20~25平米不等,扩建1~2间房,以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住房问题。

加建类型中,整栋修建、加修顶棚和房屋扩建的所占比例最大,分别达到了30%、27%、22%,其余加建类型较少。大部分加建建筑用于扩充房屋居住面积,缓解人口增长所带来的住房压力。

图2 建筑加建位置示意

图3 建筑加建面积示意

图4 建筑加建类型示意

图5 建筑加建用途示意

用于居住、遮阳、厨卫与防护的加建建筑所占比例最大,分别达到了29%、24%、17%和14%,其余用途所占比例较小。

在加建材料的应用方面,采用不锈钢和砖的加建比例最大,分别达到了19%,这两种材料价格低廉且坚固。住户在选取建材的时候,会综合考虑价格和耐久性,价格适宜且坚固的建材为首选。

(2)建筑修缮情况

研究区域内41.5%的建筑保护完好,胡同墙面进行过统一翻修,建筑多为文保单位,主要集中于商业街附近的胡同中。砖墙破损、抹灰破坏的建筑比例为20.1%,大多集中在西北片区或远离商业街的胡同。研究区域内建筑外墙破裂导致内部保温层、砖墙面外露的比例高达38.4%,主要集中于西北片区等偏僻的胡同中。

调研过程中发现研究区域内内建筑外墙面上多悬挂空调外机、电缆箱等工具,电缆电线外露现象严重。同时居民反映房屋的检修仅限于屋顶是否漏水等方面,房屋的外立面翻修,只有住户出资才能得以实现。且由于南锣片区房屋的出租供不应求,房东对于房屋的翻修也并不关心。老屋年久失修,漏雨问题严重,能做的只是修修补补、粉刷墙面,导致片区内居住环境舒适度下降。

2.社会信息总结

本次调研对象主要为4条胡同中337户居民,主要为充分了解调研片区内居民的社会信息和居民生活实况。

现状居民中老年人口居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调研对象的49.7%;处于20~40岁之间的劳动力人口比例仅为10.8%。片区内居民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教育水平在大专及以上的居民比例小,教育水平处于高中及以下的居民比例达 73.1%。

片区内居民收入水平跨度大,贫富差距明显。高收入者的月收入水平达20000元以上,但居民数量较少,比例仅占0.3%;低收入者数量较多,月收入水平在2000~4000元之间,比例达40.5%。片区内居民房屋产权多为国家所有,比例高达60.0%;部分房屋为单位所有,比例为23.1%;片区内还有少部分房屋为军队所有,比例仅为0.6%;其余房屋为居民私人所有。

(二)相关性检验

在社会学研究中,对于定类-定序数据的相关性检验采用X2检验;对于定序-定序数据的相关性检验采用Z检验;对于定距-定序数据的相关性检验采取F检验。根据简易性原则,将人口结构、房屋产权,居民学历、月收入均归为定类数据;将建筑保护等级归为定序数据。

1.F检验

提出零假设(H0):住户的收入对房屋的保护程度没有影响,进行F检验,得出P值=0.121271大于0.05,即假设成立。同理,对于住户年龄对房屋的保护程度是否存在影响进行检验,得出P值=3.07E-6小于0.05,接受备择假设,即住户年龄与房屋保护程度关系表现显著。

2.X2检验

提出零假设(H0):社会因子与房屋保护程度相互独立。将房屋产权、人口结构、居民学历以及居民收入分别与房屋等级进行相关性卡方检验,得出房屋产权sig值小于0.05,即相关假设不成立,房屋产权与房屋保护程度显著相关。而其余三项因子sig值均大于0.05,即假设成立,住户人口结构、居民学历和居民收入与房屋保护程度相互独立。

3.检验结论

综上所述:1.年龄与房屋保护程度具有相关性,据交叉表推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保护程度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2.产权与房屋保护程度具有相关性,据交叉表推测,在四合院的保护过程中,国有产权房屋保护等级高,因房管所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此相对,私有产权、集体产权房屋保护力度不强。

历史文化片区集中了大量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承担着一定的城市功能,同时也记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作为《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中“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其保护、改造与更新具有重大意义。社会因子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数学角度分析其与旧城保护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具有借鉴意义。因此应努力探寻南锣历史文化片区保护与更新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为我国的老城更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法旧城住户
浅谈旧城更新中建筑立面整治的策略与意义
秋日忆绍兴
顶层住户的无奈——渗漏篇
简单的高招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的通知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快递服务配送环节的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