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制度创新 提高用水效率

2018-05-09昆明市节水办

城乡建设 2018年9期
关键词:分散式节约用水昆明市

■ 昆明市节水办

昆明市节水办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切实加强计划用水管理,积极推广节水型器具,严格开展节水稽查,切实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强力推进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深入开展节水宣传等一系列措施,城市节水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昆明历年累计城市节水量已达6.6亿多立方米,已相当于滇池容量的三分之一;2011年,荣膺“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2015顺利通过国家复查。截至2017年底,已建成集中式再生水处理厂(站)10座,总设计规模为16.3万立方米/日,建成再生水供水主干管约350公里,建成519座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日设计处理规模为15.9万立方米/日;已建成266个建筑与小区雨水综合利用设施(海绵设施),日设计控制规模为18.83万m3;已将月用水量在100方以上的7500余非居民用水户纳入计划用水管理;共有700余家企业和单位完成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0.30%;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123.41升/人/日,远远低于国家城市居民人均用水标准值上限。

一、建立节水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1982年,昆明市成立了昆明市计划供水节约用水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节水办),负责全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工作;1985年,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昆明市计划供水节约用水领导小组,在昆明市节水办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2004年,成立了昆明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2008年,进一步加强了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昆明主城4区政府和3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成立了创建工作办公室,完善创建工作协调机制,实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责任制,把创建任务逐一细化,明确到单位和个人;2011年,昆明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委办局为成员单位的雨水和城乡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昆明市节水办设立了昆明市雨水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办公室;2015年,在昆明市节水办加挂了昆明市水资源信息监控中心牌子;2016年,明确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

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昆明市节水办,负责日常工作。2012年,为进一步切实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工作,全市各县(市)区统一建立健全了节约用水管理工作机构,五个开发(度假)园区明确了节水管理部门,为城市节水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节水管理工作逐步向纵深发展。通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昆明市逐步完善了节水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形成了高位统筹、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节水管理格局。

二、切实加强制度创新,持续推进法治节水

制度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多年来,先后制定实施了《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处罚办法》《昆明市再生水管理办法》《昆明市城市再生水利用专项资金补助实施办法》《昆明市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规定》《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雨水污水和城乡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昆明市雨水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昆明市城市计划用水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昆明市非居民用水单位水量平衡测试规范》《关于在全市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禁止使用淘汰用水器具的通告》《昆明市新建项目配套建设节水设施的通知》《昆明市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实施细则》《昆明市创建节水小区考核标准》《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依法开展城市供水节水、地下水保护等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对城市节水管理、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推广、节水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昆明节水工作逐步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

三、坚持加强节水宣传,不断提高节水意识

多年来,昆明市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全社会节水意识不断提高。主要以日常节水管理工作中的经常性宣传和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期间开展集中式大规模宣传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广泛地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印制节水宣传手册、宣传画、不干胶标语牌,汇编节水文件技术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一系列日常宣传工作,动员全社会参与节水工作;以每年组织开展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世界环境日”及“全国科普宣传日”等活动为契机,广泛深入地开展节水宣传上广场、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

四、加强计划用水管理,不断提高用水效率

根据城市当年水资源和供水状况、非居民用水单位合理用水需求以及结合各行业用水定额,对各非居民计划用水单位按月编制下达计划用水指标,并逐月进行考核,对超计划用水的严格收缴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所征收的加价水费通过银行直接收缴到市级财政专户,以经济手段促进各计划用水单位科学、合理用水,不断提高用水效率,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目前,昆明已把主城区内月用水量在100立方米以上,近7500只户表城市非居民用水户纳入计划用水管理,计划用水率达到92.01%。非居民计划用水户,若因用水项目、人员变化等因素导致用水量增加而需调整计划用水指标的,可通过昆明市便民服务中心窗口,递交申报报告,昆明市节水办将按相关规定程序对用户的用水情况及时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并在规定时限办理计划用水指标的调整。

五、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力促用水水平提高

通过水平衡测试,达到加强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的目的。在完成水量平衡测试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和节水小区创建工作,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激励作用。目前,累计完成水量平衡测试724家,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共375家、节水小区178个。

六、加强雨水污水利用,增加第二水源总量

2006年昆明编制实施了《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专业规划(2006-2020)》,明确了节水规划的总体目标、节约用水的基本对策及近期节水工作实施内容。2013年编制实施了《昆明市城镇再生水利用专业规划》,指导昆明市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明确了昆明市城市杂用水和工业用水再生水利用率近期规划目标达到15%以上,其中中心城达到20%以上;远期目标达到25%以上,其中中心城达到30%以上。昆明城市再生水利用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集中式再生水的利用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是在污水处理厂全面提标改造的基础上,以道路新建及改扩建、雨污分流工程项目等市政工程建设为依托开展再生水站及配套管网的建设。目前昆明市主城区中式再生水已启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十水质净化厂及经开区倪家营再生处理厂、经开区普照再生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13.9万立方米/日。主城区建成再生水供水主干管约350公里,再生水用水户达343户。另一方面,由符合条件的新建项目建设单位按照节水“三同时”的要求建设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将再生水回用于建设项目内的绿化、道路浇洒、景观、公共设施卫生间冲厕(非坐便器)等。自1998年起步建设,截至2017年底,已建成519座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总设计处理规模约15.9万立方米/日,广泛分布于住宅小区、学校、机关单位、公交停车场、工业企业等。同时,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作为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实施河道治理过程中,昆明主城入湖河道周边共建成了40座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

自2009年9月起,昆明出台《昆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规定》,要求所有新、改、扩建的城市道路、高架桥、公园、广场绿地等市政工程项目和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符合条件的都应同期配套建设雨水综合利用设施,对雨水进行综合利用。截至2017年底,昆明建筑与小区项目已同期配套建成了266个雨水综合利用设施(海绵设施),雨水综合利用设施日设计规模为约18.83万m3,主要利用下凹式绿地、渗透铺装、植草砖、渗排一体化系统、地下建筑顶面与覆土之间滤水层、雨水收集池、模块水池及景观水体等方式对雨水资源进行控制,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等能力。从2010年5月开始,昆明市在新建和改建道路中开始推行生态道路建设,目前已有60多条道路采用了雨水生态断面技术与道路同步建设。为了综合解决城市雨污混流及城区部分区域雨水淹水点问题,昆明市还结合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在主城三环路以内开展了雨污调蓄池试点建设,共建成17座调蓄池,总容积为21.24万m3,总投资18.74亿元,配套管网17.7km。此外,昆明还要求部分已建成的51个公园绿地补建了雨水蓄积利用设施。

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及雨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及标准制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及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昆明市积极开展再生水及雨水利用的科研及标准制定工作。一是采取与高校合作的方式对设施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努力提高运行管理人员水平。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设施运行监管效率,开发完成了基于GIS飞行浏览系统的昆明市再生水利用设施数字化管理平台,解决目前设施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的问题。三是联合科研院所和高校积极开展污水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技术研究,为昆明污水雨水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2008年以来昆明相继开展了《昆明市节约用水和用水需求管理项目》《昆明市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对策研究》《昆明市城市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昆明市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实施项目绩效评价》等项目。在标准建设方面,昆明先后编制了《昆明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指南》《昆明市城市再生水利用设施运行管理指南》《昆明市再生水利用设施处理技术汇编》《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运营管理规范》(DB53/T 435-2012)、《昆明市城市建筑与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参考)图集》《昆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生态道路设计、安装图集》(DBKJT53-01-2010)、《昆明市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指导意见》《昆明市建筑与小区雨水综合利用工程设计指南》。这一系列的技术研究成果对指导和规范昆明城市再生水利用设施、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的设计、建设及运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建立再生水利用的鼓励政策。为促进城市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和再生水利用,2009年3月昆明市出台了《昆明市城市再生水利用专项资金补助实施办法》,明确了补建及配套建设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处理回用再生水的鼓励政策,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对水质达到回用要求的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管理单位给予0.70元/m3的再生水利用资金补助,促进再生水的推广利用。

加强已建成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运行监管,保障设施正常运行,发挥效用。近年来,按照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道精准治污五级责任体系,制订印发了《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道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监管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完善了市级、区级、办事处、再生水利用运行管理单位分类分级责任体系和联动机制,形成了责任明确、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做到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的管理全覆盖、无死角,把数据精准、档案精准、签约精准落到实处。建立完整精准的《滇池流域已建成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名单》,在名单中明确每一座再生水利用设施的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及责任人。按照“一站一档、一站一卡、站站签约”的原则,切实抓好建档立卡签约工作,所有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均在再生水站门口或其它显眼位置统一挂设监管责任公示牌。按照分级分类负责的机制,对再生水利用设施严格进行监管,每月进行巡查、检查和抄表。由昆明市节水办负责对申请市级再生水利用资金补助的设施进行日常监管。各区水务局(水行政主管部门)、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协助监管。认真核定分散式再生水水质检测数据、回用量及污染物削减量,针对滇池流域已建成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主要集中在学校、行政、酒店、小区、企业的分布情况,委托具有水质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从滇池流域已建成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中抽取了五类性质单位的16个再生水利用设施进行了进水水质抽样检测根据对检测结果分析确定进水水质,据此核算,滇池流域分散式再生水利用污染物削减量。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再生水在节水减排、污水资源化利用、滇池治理与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分散式节约用水昆明市
节约用水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延安医院
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
欧洲分散式风电启示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分散式风电政策利好 加速发展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