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的特征与困境研究

2018-05-08董博

新媒体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自媒体

董博

摘 要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话语权的再分配以及舆论的产生机制和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动,舆论的自发性、多元化和盲目性使得网络舆论环境变得错综复杂,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引导变得愈发艰难,这给舆论的引导和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文章在此背景下,对传统媒介时期舆论传播的特点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当前的媒介环境下舆论传播萌生的新特征。选取“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的网络舆论事件为例,对当前舆论传播所面临的困境和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自媒体;舆论传播;舆论传播特征;舆论传播困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4-0026-02

自媒体时代,是媒介技术引发的全民参与传播新时代。随着博客、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传统媒体的传播格局被打破,原本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开始演变为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格局。自媒体凭借新型的网络应用和信息平台,在“参与式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始发地、扩散器和接收地的作用,通过论坛热门帖子的讨论、意见领袖的转发、传统媒体的跟踪报道、社交媒体的互动传播得以促成公共舆论[1]。

1 自媒体时期舆论传播的特征

1)自发性。在传统媒介时期,受众是被动的,只能一味接受大众传媒所传递的信息,而无法决定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类型,因此社会舆论的形成是由传统媒体所主导的,是缓慢的且范围较窄的。传播学中所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在这一时期较为适用,由于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自身对某一事件的了解度较低,因此更容易在大多数人持某一意见时的情况下保持沉默。然而,在自媒体时期,人人都可以利用手中的媒介自由地随时随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利益诉求,只要自媒体的使用者掌握了独家信息,有充当舆论发起人的意识并且掌握一定的传播技巧就可以轻易的在短时间内引爆社会舆论,成为舆论中心和舆论热点的提供者。

2)多元化。传统媒体时期一呼百应的舆论引导模式已经被自媒体所彻底颠覆。在这一新时期,沉默的螺旋理论出现被打破的趋势。拥有不同观点的人们不再保持沉默,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低门槛性,不同的价值观和利益诉求都有了传播的土壤和拥护的人群。这种新的舆论传播环境也使得受众能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形成了空间广阔的网络舆论场,各种观点在这个舆论场之中相互摩擦和碰撞,形成了约翰·弥尔顿所提出的“观点的自由市场”,每一个具有刺激性的公共话题和信息都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舆论的走向,甚至造成舆论的反转,但是,在这种自由市场中能否完成“真理的修正过程”就很难说了。

3)盲目性。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有着一层层的把关,因此信息的质量较高,具有较大的可信度。与之不同的是,自媒体时代,人们言论空间被扩大,这在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使得舆论的传播具有较大的盲目性。自媒体平台中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缺乏“把关”,可信度很低。网络舆论中混杂着各种理性和非理性的成分,虚假信息和极化的舆论很容易占得先机,对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恶劣的影响。

2 “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的案例分析

2016年2月6日19时28分,有网友在篱笆网发了一篇名为《有点想分手了……》的网帖,笔主称自己是一位家境殷实的“上海女孩”,春节前去“男朋友”家乡江西农村过年,被男友家的第一顿饭吓得而逃离江西,还附上了一张饭菜的照片。恰逢春节期间,该网帖一经传播就得到了大量的评论和转载,许多新媒体的公共号开始跟着争相转发。该帖文及其衍生出的话题、文章在各个媒体平台的点击量达到1.1亿次。2月21日,剧情出现反转。澎湃新闻推文称“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从头至尾均为虚假内容。假新闻事件被爆出之后,引发众多网友们的一片唏嘘,也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自媒体时代下舆论的自发性与盲目性。

这则新闻的起源是一篇发表在论坛上的帖子,帖子在自媒体上得到了快速传播,从线上到线下,引发了包括网民、自媒体,以及传统媒体在内的全民热议,将这一事件引向了高潮。自媒体在给予人们更多话语权的同时,也使得舆论焦点本身在人们的众声喧哗中变得容易失焦。持不同观点的人们借此来宣泄自己对社会的不满和对对立群体的不认同,而拥有许多粉丝的网络博主的发声更是加速了不同群体的对立和分歧。此外,自媒体的碎片化传播趋势以及标签的泛滥也是造成舆论失真和偏激的原因之一。一旦有人对上海女扣上“拜金女”的帽子,大众的偏见也会接踵而至。简单而言,这体现了公众对“拜金女”的成见,而这种成见却被不辨真假的网贴利用,使得无人关注事件本身的真实性,而沉浸在对事件看法的撕扯上。而过于片面和追求眼球效应的新闻报道造成了关键信息的缺失,加大了人们对新闻真实性甄别的难度。这类“反转新闻”的出现是自媒体环境下舆论生态逐渐恶化的映射。

3 自媒体时代舆论传播所面临的困境及应对办法

通过以上对自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特点的讨论以及“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舆论环境纷繁芜杂,政府和媒介的舆论引导面临着困境和挑战,针对这些困境我们必须及时采取一些应对办法。

1)“把关人”的缺失。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缺乏把关人的把关,这使得舆论传播过程中缺少鉴别信息真伪的环节。每个人都可以基于不同的领域和视角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些观点中包含着一些虚假的、极端的、危害社会的言论,在物质利益的引诱下和网络推手的推动下,这些言论会严重危害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網络舆论监管系统,有效地防止非法信息和谣言四散,避免虚假信息危害社会和谐;另一方面,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发表言论的时候都要完善自己的把关职能,严格审核信息,为网络信息的真实、安全和健康负责。

2)舆论难以达到“共识”。由于自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的多元化特征,舆论往往难以形成达到一致,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的难度被加大。这种多元表达,在提供更多观点和态度的同时,也让受众感到无所适从,容易受到虚假信息和极端舆论的摆布。此外,由于传统媒体的公信力的降低,所谓的舆论引导可能会起到逆反的效应,这也给媒体的舆论引导增加了困难。在此情形下,媒体应该紧紧把握舆论传播引导权,熟悉舆论传播规律,紧跟热点事件进行跟踪报道,传统媒体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对一些具有深度的事件进行调查式采访,传播真实有价值的信息,重塑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尤其在面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的时候应该及时发声,表明观点和立场,澄清谬误,占据舆论引导高地。

3)舆论“燃点”过低。自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全民传播”局面,使得舆论热点频出,同时舆论“燃点”过低,呈现出一触即发的发展趋势。自媒体的方便和快捷使人们渴望倾诉和传播的欲望大大提高,舆论冲击力越来越大,也愈发地不可控制。首先,媒体要想维持自身舆论引导者的地位就必须加强舆论传播监测,利用舆论检测软件和数据分析及时追踪和了解舆情的分布数据,及时把握舆论的发展程度,对舆论的发展趋势做出预判。最后,媒体应该完善舆论传播的应对机制,防止舆论危机对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负面舆情进行及时干预,实现对舆论的正确引导,避免舆论危机的爆发。

4 结束语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发展,我国网络舆论环境进入了新生态。自媒体时代的舆论传播具有自发性、多元化、盲目性等特点。在信息传播渠道得以拓宽,个体表达更加自由的同时,舆论传播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近几年来,一些舆论热点频发,如“躲猫猫”事件,“东北女孩痛斥医院挂号难”事件,“上海逃饭女”事件和“疫苗危机”事件都是自媒体导演下的一场场舆论大戏。主流媒体怎样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具有多元价值观的舆论环境中及时引导和传播主流价值观仍然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丁柏铨.论自媒体时代公共舆论表达的特点[J].新闻爱好者,2014(7):7-10.

[2]夏德元.新媒体时期舆论引导与舆论表达的良性互动[J].当代传播,2014(1):41-43.

[3]丁柏铨.自媒体时代的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J].新闻与写作,2014(7):56-59.

[4]翁家若,徐玉红.自媒体时代的全民传播现状与舆论困境[J].研究与批评,2014(4):179-191.

[5]王维佳,王琦.自媒体在舆论传播中的作用及监测策略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83-185.

猜你喜欢

自媒体
智能手机时代隐私权的保护
自媒体对高中汉语教学的影响研究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自媒体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影响
自媒体时代网络创业策略分析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自媒体时代我国公民新闻的审视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