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时代隐私权的保护
2016-11-14魏琛钰
魏琛钰
摘要: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为自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温床,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度贴吧、天涯猫扑论坛等网络社区是少数或特定的人向公众传递信息的集散地。大多数的网民都乐于分享而不对内容加以甄别,大多数新媒体都在搜集和利用“大数据”牟利,手机固然全能带来数不尽的便利,但是一不小心隐私权就可能遭到侵犯。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如何寻求隐私权的净土是值得研究的。现今人们享受到滴滴打车的便捷、淘宝网购的实惠的同时也可能有这样的遭遇,手机推送响个不停,大部分人都不胜其烦地刷开手机,以为那是某个人在嘘寒问暖,但实际上却是电商的精确“关怀”。在商业和资本驱动下的网络面前,公民所享有“隐私权”受到极大威胁。
关键词:手机;网络;自媒体;隐私权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32-0104-02
一、智能手机的普及
截至2015年年初,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达71%,仅位于韩国之后。预计智能手机将延续高增长的势头,2016年的出货量将达到9.8亿部。继QQ之后,微信成为了社会各个阶层彼此联络、加强协作的工具,微信拥有传统社交软件所不具备的通讯录好友功能和强大的qq好友转移的群众基础,当各行各业的人发现普通的“NOKIA”非智能手机已不能满足群体聊天、分享生活的日常需要时,他们不得不付出一些学习成本或是金钱,去学习、去迎接这个潮流,这是个愿意不断学习迎接潮流的人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变化地太快,相关的法律规范还没出台,使得越来越多智能手机、自媒体的用户成为电商发展“精确推送”的温床,保护自己的隐私权成为了社会大众应该掌握的社会意识。
二、何谓“隐私权”
(一)传统隐私权
隐私权是一种自然人所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及秘密依法受到保护,同时不被他人非法知悉、侵扰、利用、收集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美国的著名学者布兰代斯和沃伦在《哈佛法律评论》上发表的《论隐私权》中,第一次使用了“隐私权”这样一个概念,文中就社会上公民隐私权相关的内容方面提出了大胆的创设。随着司法实践对涉及隐私权案例越来越多的适用,隐私权这一概念得到英美法系的阐述。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美国率先将隐私权写入法律之中。直至今日,隐私权都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肯定和适用。
(二)因新媒体而生的隐私权
在学界对于新兴的隐私权应如何界定众说纷纭,一般意义上来说传统隐私权的具体权利有隐私隐瞒权、隐私维护权、隐私利用权、隐私支配权。新媒体时代下的隐私权同传统隐私权在本质和目的上来说是一致的,都是自然人享有的与共利公益无关的对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只是其权利的保护重心上略有不同,以及在这三方面赋予了更多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
1.个人信息,主要是指能够方便他人进行识别的信息。身体缺陷、婚姻状况、年龄、受教育的情况、工资标准等都属于个人信息,而在智能手机的互联网时代下,相比于传统的隐私权内容,新媒体所涵盖的隐私权则更为广泛,如微信的帐号、人人网账号、个人私有的域名、ip地址等等。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显而易见,可以通过直接辨认而得到的信息,比如个人的性别,在网络环境之中就有可能成为用户所想要保护的隐私。因为虚拟的网络给予人与人之间更广泛和更陌生的交流空间,人们甚至可以在网络中扮演与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截然相反的角色。总的来说,在手机为主要媒介的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在传统观念中不被纳入隐私权范围的信息,成为了我们想要保护的隐私权的内容。
2.私人活动,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以信息交换为主要内容的个人活动的开展。私人生活的内容本来就非常广泛,在传统社会模式中主要表现为探访亲友、市场交易和消费等具有一定的私密性的日常活动,这一活动的内容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这种拓展可以让用户足不出户就接受到大量的信息与他人发生协作,主要包括使用手机上网、使用各种新闻类应用、生活类应用和社交类应用。
3.个人领域,主要是指个人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不被外人非法侵入和知悉的领域,在这样的个人领域内,权力主体享有从事不被法律禁止的任何事,同时也不受他人的干涉、破坏或控制。在传统社会一般是指抽屉、钱包、个人居所、工作室、保险柜等,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则有云端服务器、数据中心、硬盘、qq空间、人人网个人首页,可以说个人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个人享有和控制的无形空间。不具有物理上空间的属性,而是作为一种储存在某种介质上,可以随时提取出来加以利用的无形空间。
三、生活中的侵犯隐私权现象
家庭住址、消费信息、财产状况等可以成为隐私权的内容,在这个时代,最了解你的未必会是你的父母或是亲密的爱人,而是你的手机。例如iphone推出的“健康”这个app,笔者通过测试发现,即使你关闭了GPS定位的开关,这个app还是会记录使用者的行走步数、跑步距离和已爬楼层,并且制作出一张图表汇总这些信息,这些信息固然可以让使用者对自己的运动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但是有许多应用会要求获得此类数据,笔者在iphone的设置中仔细寻找竟然没有找到可以关闭“健康”这个功能的按钮,并且“健康”这个app属于系统自带的程序,无法删除,也就意味着苹果公司一直是在强制收集用户的此类数据,容易造成很大的隐患,使用者购置一台新iphone时需要进行“激活”的操作,用户会被要求签订一个使用合同,一般的用户很难尽数了解其中条款的规定,而androd系统更为开放,在安装程序的权限上更难监控,以至于成为各种隐私权泄露、电话号码被“贩卖”的重灾区。大部分用户都只看到智能手机的便利,隐私权的保护成为了公众的一个“盲区”。
还有一个侵犯隐私权的值得讨论的就是“人肉搜索”,“人肉搜索”就是指通过人在网络上留下的个人数据层层地挖出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真实信息。任何人都有或大或小污点,“人肉搜索”就是把你的污点放大,是一种曝光的一种手段。而网络作为现代特有的大众媒介,手机作为人们上网的万能工具,使得个人的信息无所遁形,论坛、微博、空间的存在也给那些所谓想要维持着“正义”的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从而促进了这一社会现象的发展。正因为“人肉搜索”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其合法性是存在质疑的,网民中的大多数人往往并没有什么强烈的诉求和目标,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个人一时的成就感和优越感而已。尽管目前大多数热门的“人肉搜搜”的时间都是深扒出社会上的丑恶的现象,但是这样一种非法获取他人隐私的手段是否会被滥用呢?人的出行住店的数据、人携带身份证的流动数据、在需要实名认证的网站上登录所留下的数据,都可能会泄露给某些有着非法目的的人,“人肉搜索”鲜有发生,但是我们生活中,手机号码被一层层地贩卖,数不尽的骚扰电话和诈骗电话,其实这都是我们的手机号码这一隐私被侵害的表现。
四、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一)处理旧智能手机时,许多人往往是简单的恢复出场设置,格式化sd卡就卖掉。殊不知旧手机里的信息和图片等文件,即使被删除后,照样还可以被恢复,因为手机恢复数据和电脑硬盘恢复数据的性质一样,即使把内容从回收站彻底清空了,也只是给你留下了一个已清空、容量已空的“假象”,冠希哥的艳照门给网民一个前车之鉴,所以更应该引起广大用户的注意。可以使用某些安全软件的彻底擦出功能对数据进行彻底的擦出,或者在格式化手机和sd卡之后储存大型的无关紧要的视频或文件,使手机和sd卡真正储满,然后再进行一遍格式化,这样一来即使有不法份子企图恢复数据也是不可能的事了。
(二)如果你经常收到各种推销、电商以及诈骗电话或短信,那代表你的手机号码已经被不法分子“贩卖”了无数次了。比如商界人士、律师和医生等职业往往手机不离身,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收到的每一个电话都是“正经事儿”。这时你可以安装一个第三方的拨号app,这种拨号app能识别骚扰电话,对于来电或短信,可以进行标记,当足够多的用户标记其为不法分子的“诈骗”“广告”等类型时,这款app将帮你自动拒接。在大数据的时代,这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处理社会垃圾信息的方法。
(三)要学会利用正规平台去下载手机软件。用户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应该到正规的应用市场下载,ios系统的手机主要是在appstore下载,而androd手机用户要避免在来路不明的论坛中下载,同时也不要要求过多本不需要的权限的软件,用户自身也要有良好的上网习惯,不要浏览不良网站,这样就可以减少垃圾流氓软件的安装,从而减少隐私权泄露的风险。
(四)最重要的是用户自己要培养这种保护隐私权的意识和良好的手机上网习惯,例如iphone用户,在安装和使用程序的过程中要留意应用要求的权限,比如一个游戏app要求你的位置、通讯录权限,这时就要多加留意。如果你是个androd用户,用户可以安装一个手机管家,在权限设置这一个功能栏好好设置一下各个程序的权限,“使用相机”、“通讯录”、“读取相片”等权限是用户应该注意的重中之重。在用微信浏览某些外链的时候,谨防钓鱼网站,需要输入个人信息时要仔细核对网站。
五、结语
在智能手机的“互联网+”的时代保护自己的隐私权,除了国家机关的立法规定之外,普通用户并非无能为力,只要增强手机信息安全保障意识,掌握智能手机的安全防护的知识,就能减少甚至杜绝个人信息的外泄,对于有特殊职业的人群,懂得在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中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欧阳鹏善.新媒体时代下隐私权及其保护研究[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3.
[2]何钰娟.互联网应用软件搜集用户信息侵犯用户隐私权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