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铁路货物运输教育模式研究

2018-05-07刘晓婷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1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

【摘要】在铁路货物运输教育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铁路货运运输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因此本文通过对铁路货物运输教育模式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中存在着缺乏学习方法、忽视职业能力培养、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进而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导向改革铁路货物运输教育模式的途径,从重视职业能力培养、构建实践设施、合理利用教育资源等角度展开论述,旨在增进学生职业素养,锻炼学生铁路货物运输职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能力导向;铁路货物运输教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U29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32-01

一、铁路货物运输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式一元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铁路货物运输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铁路货物运输教育模式的开展也逐渐成为重点,但在铁路货物运输教育中,仍存在着一些教育问题,影响职业能力的增强。首先,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重视对学生铁路货物运输成绩的提升,而不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教师所制定教学目标,也与社会就业实际需求并不相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其次,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形成一元化的教学特点。在开展铁路货物运输教育活动时,教师没有结合职业能力导向的具体内涵,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形成了被动化的学习模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发挥,降低学习效率。并且一元化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无法及时处理铁路货物运输教育中的突发事件,影响教育质量的增高。

(二)忽视职业能力培养,缺乏学习方法

在铁路运输教育中,教师没有对职业能力导向形成正确的认知,导致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没有对铁路货物运输内容进行合理规划,致使学生无法通过掌握教育内容,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并且由于内容的枯燥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教师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对职业能力导向形成正确的认知。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学生在接受铁路货物运输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自身的学习问题,降低学习效率。并且学生由于职业学习观念的缺失,导致其在进行实践练习时,没有端正学习态度,不利于专业能力的提高。

(三)教育资源利用率低,实践设施缺失

铁路货物运输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还应加强实践练习,促使学生能够对铁路货物运输形成正确的认知,但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教师没有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这也从侧面反应出,教师在进行教育时没有合理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且学校也没有发挥作用,为学生构建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基地内接受培训。在进行铁路货物运输教育时,教师也没有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学生营造教学情景,降低学生的课堂代入感,学生也不能全面理解铁路货物运输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与此同时,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时,教师还应合理利用实践设施,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工具设备,但在实际情况中,学校对实践设施的资金投入有限,工具设备具有一定的落后性,与实际企业使用的工具设备并不相符,失去了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意义。

二、基于职业能力导向改革铁路货物运输教育模式的途径

(一)创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

在进行铁路货物运输教育时,教师应对铁路货物运输形成正确的认知,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再结合职业能力导向对铁路货物运输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增高铁路货物运输教育的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综合发展。首先,教师应创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在开展铁路货物运输教育时,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师应利用各种资源,掌握铁路货物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让其更加符合当前的社会需求。而且教师还应对职业能力导向形成正确的认知,掌握职业能力导向的具体内涵,从而把其融入到自身的教学理念中,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其次,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逐步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师结合职业能力导向,为学生设置符合其学习情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铁路货物运输知识时,能够增强自身的职业能力。并且教师还应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可以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在铁路货物运输教育课堂中,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进行职业能力锻炼。

(二)重视职业能力培养,指导学习方法

教师在开展铁路货物运输教育时,应注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把其作为教育目标,还应在铁路货物运输教育内容中得以体现。因此教师在设置教育内容时,还应结合职业能力导向,为学生设计铁路货物运输内容,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并且教师应调整铁路货物运输教育的课程安排,合理为学生规划课程,增进实践课程比例,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检验理论知识,全面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引导学生形成铁路货物运输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学习问题,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引导学生对职业能力导向形成正确的认知,引导学生树立職业学习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的铁路货物运输职业能稳步增高。

(三)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构建实践设施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改革铁路货物运输教育模式时,教师应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不仅能够丰富教育模式种类,还能够为学生营造铁路货物运输教育情景,增进学生的课堂代入感,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改革教育模式的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实践设施作为支持。实践设施也是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因此学校加强资金投入,对铁路货物运输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从而更换实践设备,让学生在进行实践练习时,能够稳步增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并且教师定期安排课外练习活动,促使学生通过课外练习活动,树立职业眼光,同时也推动了铁路货物教育模式的改革。

三、结语

在铁路货物运输教育模式中融入职业能力导向对促进教育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应用掌握职业能力导向内涵、改变运输教育观念等方法,解决了铁路货物运输教育模式中学生职业能力较低的问题,达到了锻炼学生职业能力,增进学生就业几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晓飞,杨述明,傅俭毅,宋立军.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法[J].中国培训,2016,(20):80.

[2]陈琳.CDIO工程教育在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放行评估综合实验改革模式浅析[J].科技信息,2012,(11):222-223.

作者简介:刘晓婷(1985.11),女,山西人,本科,助教,在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从事铁路运输工作。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
MOOC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应用研究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基于 SYB培训理念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改的探索
创新创业大平台教育模式的理论思考与路径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探析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