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方应用型高校翻译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2018-05-07唐金凤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1期
关键词:模态应用型实训

唐金凤

【摘要】“一带一路”形势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如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完善翻译实践课程体系在当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近年的翻译教学实习实训,探讨了适合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多模态翻译实践课程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翻译实践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03-01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地方应用型高校如何抓住机遇,转变思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当前是一个重要课题。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完善翻译实践课程体系。国内关于翻译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多,主要围绕语料库建设或基于网络、计算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交互式教學模式展开;但是围绕翻译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并不多见。伍志乍2015年撰文强调了翻译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了翻译实践教学的合作模式、组织形式以及实践内容,提出了翻译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岳启业2013年提出,“翻译教学改革是通过确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目标、设定把教学理论知识与综合知识融为一体的教学内容、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强化社会实践教学、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成绩考核体系和提高英语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等措施来实现的”。

一、多模态话语理论概述

多模态话语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主张话语分析应突破语言文字本身的限制,注重图像、声音、动作、颜色等其他表现形式的社会符号性。Kress(1996)、Van Leeuwen(2002)等分析了模态与媒体的关系,探讨了多模态现象规则的表达意义的现象,包括视觉图象、颜色的语法等不同媒介的作用。New London Group等人将多模态理论运用于教学,提出“多元识读能力”的概念并分析了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基本步骤。

随着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的高速发展及广泛运用,曾被传统语法认为是副语言的图像、颜色、声音、动作等符号在现代交流中和语言符号一起形成更为宽泛的多模态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构建意义,而多模态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目前,国内多模态研究主要围绕课程内的教学模式展开,辜涛在2013年提出翻译教学应“利用传统资源和丰富的网络资源,选择与时俱进的翻译材料和内容;利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

二、校企合作翻译实践课程体系可行性构建

为培养、储备高素质外语翻译人才,满足日益扩大的对外交流需求,各省份举办多个外语翻译大赛;各翻译公司实习实训活动学生参与人数逐年增多,报考翻译资格证以及翻译硕士的学生人数也呈稳步上升趋势。如何有效整合所有实践资源,阶梯式培养师生实践能力?地方应用型高校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近年来不断推进“以赛促学,以考促练,实习实践互促互进”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在多模态翻译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一)实践教学资源多模态、多元化

改变传统的模态单一的教学模式,在翻译类课程中充分运用互联网及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符号资源加强学生口笔译实践环节。如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会议同传视频,运用口译测试录音软件,口语测试软件,趣配音应用软件等加强学生视觉、触觉、听觉上的多模态体验。

翻译课程教学不应脱离行业实际,但实践资源的难易程度需要根据学生基础进行有效调节。竞赛试题,资质证书考试真题,时事热词,实习实训等诸多实践资源都可依托教师团队力量进行有效开发与整合,形成系统性教学资源,加强学生职业能力测评,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基于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搜集各种文本、音频、视频、图像等资料创建多模态数据库平台,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多模态高效学习。

(二)依托校内资源构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为例,通过教师推荐,翻译竞赛选拔,组建翻译实训小组,挑选具有一定翻译实践能力,对翻译具有浓厚兴趣的优质学生参与校内翻译实践项目,如外事处文件、外宣资料翻译及其他对外交流实践活动。学生翻译初稿,由外教及翻译教师共同给出修改意见,经过二次修正后,结合翻译公司呈交的翻译终稿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出注意事项,提示相应的翻译技巧。2017年4月至11月,在翻译教师团队与外事处合作基础上,近20名同学已完成每周每组500字翻译任务,共2万字的翻译实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校内实践活动也为教师团队提供了一手的教学资源。

综上,可推导出图1中多模态情境翻译实践课程体系,即通过课堂理论讲解,技巧实践练习等翻译基本技能实践,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及适应能力;通过参与翻译竞赛、翻译资格证书考试等综合技能实践,“以赛促学、以考促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业务能力;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及校企合作等职业技能实践,培养学生掌握翻译行业流程,翻译规范,相关翻译软件应用等,进而提高其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三阶段四维阶梯式实践平台逐步推动,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为例,近三年来学生参加翻译比赛,报考翻译资格证书以及翻译硕士的比例及获奖情况呈现稳定增长趋势,验证了阶梯式实践课程体系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三、结论

构建系统性翻译实践教学体系,翻译教师团队不仅要依托各类翻译实践资源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使其具体化、系统化;还要开发多样化的实践课程内容,合理设计实践课时安排;同时确保翻译实践结合地方需求,行业需求,在实践环节中推动校企合作的有效构建机制,从而实现翻译实践教学的可持续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伍志乍,构建翻译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J].外语教学,2015.

[2]岳启业,元认知理论框架下的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3]辜涛,多模态背景下的翻译教学模式[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4]党莉莉,翻译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猜你喜欢

模态应用型实训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多模态话语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前景探析
模态可精确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基于滑动拟合阶次和统计方法的模态阻尼比辨识技术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