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误诊的 耳石症
2018-05-05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杨 波
王女士,45岁,既往没有其他病史,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发作时不敢睁眼,卧床向左时易出现头晕,每次持续数秒至1分钟,无耳鸣、肢体无力。曾于当地医院查脑CT未见明显异常,颈椎片显示椎间盘突出。诊断颈椎病,予以活血化瘀等治疗,症状未得到缓解,后就诊于我科,被诊断为耳石症,给予手法复位治疗,数分钟后症状明显好转。
张大爷,67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视物旋转,严重时伴恶心、呕吐,躺下向右侧转头时症状明显,每次持续1~2分钟。脑磁共振检查未见新发脑梗死灶,血压、血糖监测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予以改善血液循环、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头晕未得到缓解,近期出现恐惧入睡、头昏焦虑。就诊我科后被诊断为耳石症,行手法复位治疗,隔日再次复位后症状明显好转。
什么是耳石症
头晕是很多中老年人经常出现的症状。出现头晕,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颈椎病、梅尼埃病等所导致。是不是大家经常出现的头晕都是颈椎病、梅尼埃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呢?答案是否定的。头晕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往往牵涉很多科的疾病,容易出现漏诊、误诊。这里说的耳石症,也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阵发性,由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眩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由耳朵疾病导致的眩晕。耳石症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是1.6%,而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50~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对中老年人来说耳石症是引起跌倒的常见原因。
耳石症的成因
说到耳石症,一定会有人说每个人都会有耵聍,为什么我没得耳石症?此耳石非彼耵聍。我们知道人体的平衡功能是靠前庭系统来维持。前庭里面有椭圆囊和球囊,它们上面有位觉斑,能够感受位置变化。在显微镜底下可以看到位觉斑的表面有一些细小的碳酸钙组成的小结晶,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耳石”,而不是我们平常说的耵聍。前庭后面还有三个半规管,分别是上(前)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后半规管。半规管前端膨大的部分是壶腹嵴,里面有感受平衡的感觉细胞纤毛。
耳石含大量钙离子,参与维持内耳迷路离子内环境的动态平衡,生理状况下代谢脱落的耳石被迷路的暗细胞及壁细胞吸收。耳石老化、局部供血不足、过度疲劳、头部外伤以及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耳石脱落。如果没有被吞噬、脱落的耳石会顺着管口掉到半规管里,由于半规管里面充满了内淋巴液,耳石脱落后,会随着淋巴液流动,因为它比淋巴液密度大,所以躺下后耳石就会掉进半规管。刺激半规管毛细胞,会产生异常信号,并通过前庭神经反射传到大脑皮质,从而产生眩晕反应。激发头位时出现眩晕症状,眩晕时间一般较短,常持续不到30秒,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这就可以解释患者早上起床、晚上躺下睡觉或者熟睡中突然往某一侧翻身,或者是低头、仰头晒衣服都有可能引起眩晕。
耳石症分为原发性(原因不明,占3/4)和继发性,原发性由于卵圆囊斑退行性变,耳石自囊斑上脱落。继发性包括有头部外伤、前庭神经元炎、内耳循环障碍、梅尼埃综合征、偏头痛、内耳手术导致。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血脂是耳石症的独立好发因素,糖尿病、痛风、高龄等是可能病因,骨质疏松由于钙代谢异常,导致耳石成分变异,易于脱落而成耳石症。
耳石症作为眩晕中最常见的病因,误诊率非常高。原因在于:首先中老年发病常见,颈椎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且多与改变头位有关,容易误诊为颈椎病;其次中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如果医生对耳石症的诊断认识不足,易被患者的这些原有的基础病所迷惑,从而导致漏诊。
耳石症虽然是良性疾病过程,有自限性,但反复发生的严重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容易引起患者恐慌、焦虑,不敢入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需要治疗。
耳石症的治疗
耳石症的治疗有多种方法,手法复位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也是耳石症的首选方法,对部分患者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个别患者需2~3次手法复位才能治愈。在耳石症患者耳石复位过程中经常有呕吐情况出现,复位后仍有头昏等症状,可以给予倍他司汀口服。
手法复位对肥胖、有颈腰部疾病、年龄较大或者对有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另一侧重度狭窄、重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或禁用。
复位后不应限制体位,加强翻身活动有利于耳石的分散溶解,但建议患者在复位后保持直立坐位至少15分钟。患者宜清淡饮食,一个月之内避免剧烈的运动,可以做一些比如慢走、快走、打太极拳的运动。年龄稍微大一点的患者躺下、起来时动作慢一点,动作尽量平稳,以减少复发。如果患者病程超过6个月且3次复位后眩晕症状无明显好转时,才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