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英语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探讨

2018-05-04郑玲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职院校信息化

【摘要】本文立足于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聚焦这一群体在信息化条件下英语实践教学的现状。通过对实验班级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让师生在信息化条件下对英语实践教学的认识从“模糊”到“清醒”,凸显“实践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让高职生的英语技能从“纸上谈兵”到“脚踏实地”。与此同时,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地解决高职生在英语学习中“学与练”、“学与用”脱节等问題,使高职英语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标准化、明确化、清晰化。最终,让高职学生学到适合时代、贴近生活、操作性较强的英语技能。

【关键词】信息化;英语;实践教学;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郑玲(1982.5- ),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省社科联、省经团联调研课题《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英语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探讨》的结项论文,(课题编号:SKL—2017—1568)。

目前,国内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可谓是不计其数,登录中国知网,以“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英语实践教学”为主题检索出文章274篇。再以“高职英语实践教学研究”为主题检索,共获得论文文献3395篇。这一检索结果样本数量较多,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但其借鉴意义需进一步筛选方可有所取。但是从研究的内容来看,能够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中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进行实践教学精准研究的,却是凤毛麟角。虽然先前学者在此问题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就整体而言,目前国内学者对高职院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育人机理、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信息化高职英语实践教学中各环节质量标准、监控措施和成绩评价体系还不够明确和具体,其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不能充分体现高职院校英语实践教学“信息化”+“职业化”的特点、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

本课题组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力求构建一套在信息化条件下,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实践教学的体系,凸显其职业特色,逐步改革和完善英语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和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

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本课题组在对河南省数所高职院校进行实地考查后发现以下几个共性问题

1.英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课时比例不协调。在实地调查走访中,我们不难发现高职院校存在共性问题——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初高中大同小异,教师重视语言输入,忽视语言输出,学生缺少语言的有效应用,可以简单地阐释为: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分布不合理。

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大一学年开设的总课时数为120课时,课本(上下册)共教授16-20个单元,再加上课外辅导和课堂练习,任课教师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务量还是比较吃力的。所以,每个学期《大学英语》的实践课时量就不能得到有效地保障。在走访中,我们看到诸如黄河科技学院、郑州经贸职业学院、黄河交通学院等,即使有了相应的实践课时的安排,但实践教学内容多以英语听力训练、口语表达等常规形式进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在形式和内容上缺乏新意,容易落入学生“被提问、被表演”的尴尬境地,如若适得其反,不但无法唤起学生对英语技能的渴望,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2.无切实可行实践教材和实践指导书。在走访中发现,省内数家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中并没能将实践教学内容编入其中,这就造成任课老师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理论依据”的被动局面,容易造成英语实践课堂随意性和散漫性。通过有效的问卷调查,83.4%学生学生认为,英语实践教学往往是听说训练这类课程。但即使在这一过程中,70.1%的学生认为,教师往往过多依赖精彩的解说和绚丽图片的演示,以及短暂的视频完成实践教学。这样的活动形式虽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容易让学生丧失了思考、讨论、笔记的时间和权利,直接剥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很难发挥高职学生对未来职场英语技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便被这种多姿多彩的“表演”“竞答”颠覆了。一堂课下来,学生也许感觉妙趣横生,但却没有留下文字笔记或者深刻印象,久而久之,学生彻底丧失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潜力。

3.与英语实践教学配套的信息化硬件和软件设施不够完善。当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单纯认为是“教育”+“信息化”的简单叠加,往往仅限于多媒体教室和数字化信息资源平台的使用而已。有些高职院校急于出成果,出亮点,在企业的“游说”下购买了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其开发教育信息化应用过程中,缺少学校和教师的主动深入参与。这样情形下安装的教育信息化硬件和软件设施的筹备很容易过多地侧重于信息技术的使用,缺乏对高职教育基本内涵的关注,忽视高职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容易偏离高职教育“职业”二字的本质和方向,使高职教育的基本使命无法全部完成。

二、对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1.教育者应持有客观信息化教学意识和定位标准。要确保英语实践教学切实可靠地为高职英语教学服务,教育者应该对信息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四个方面做出合理的评价:一是课堂教学层面,是否唤起了高职学生对英语语言在生活中重要性的认识,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能否做到平等、友好、和谐地交流,信息化在课堂中的使用是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益;二是英语教学管理层面,是否有助于英语教师改革自己的固有教学模式和对学生的监管力度,信息化实践教学引入后能否降低校方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成本,能否有效地提高监管的力度和广度,是否有助于管理方更精准地对高职生英语学习的社会定位与评估;三是对高职学生而言,信息化实践教学的实施,能否加深学生对本人未来职业方向的深刻理解和更清晰的把握,能否让英语语言技能的掌握和高职生未来的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课堂以外、无老师状态下,高职生能否做到线上、线下的学习和自我检测。教师是否可以避免“一刀切”式的作业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地作业布置,既减轻了学生单调重复的课业压力,也促进了高职生个性发展和职业化的需要;四是对英语教师而言,借助信息化英语实践教学,能否聚集更广泛和有效的资源为己所用在现代化信息条件下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备课、教学、反馈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和校内外的老师共享资源、促进自身的发展,做到“一专多能”,做一名掌握时代需求的现代化英语教师。

2.根据专业编制高职英语实践教学大纲,活跃英语实践教学的内容。《大学英语》在所有的课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涵盖了英语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技能,是反映外语教学质量和实际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

高职学院的办学宗旨与人才培养理念有别于本科院校,以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为例:

·办学宗旨——“市场导向、能力本位、面向一线、服务社会”。

·人才培養理念—— “打好基础、拓宽口径、注重实践、突出能力、提升素质” 。

·英语教学组织模式:课堂知识引导+项目组实践+课后自主学习+作业+竞赛。

·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评价系统:该实践教学体系占学期总成绩的20%(满分100分),所有实践模块的积分将纳入该门课程的最后考核分数。

在英语实践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式”学习,让学生采取自愿结合的方式将班集体分为4个小组,并选出小组长。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分析讨论、模拟表演、总结点评等活动。在实施一学期后,我们发现被实施班集体17级1班和3班的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这两个班的学生一改以往课前无所事事的状态,教师距离教室很远处就能听到学生为实践教学准备的喧嚣声,逐步实现了让大部分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前准备、课中参与、课后总结的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更新了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理念、思维方式、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而这些努力也真正促进了高职教育的人文修养的提高。

3.创造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环境,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1)拓展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信息化”教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配合程度。作为高职英语教师,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对专业的探索精神,在提升自身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积极提高信息化技能,培养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最终通过提高自身信息素质来优化课堂实践教学。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能抱残守缺,应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能够认清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深刻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能从容不迫淡定自如,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电子产品转移到课堂中来,出色生动地完成教学任务。

(2)完善教师信息化教育的培训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也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但从走访的数家高职院校来看,目前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实际使用率不容乐观,存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不足和师生使用率相对较低的情况,出现了“路上有车,车上货少,无人驾驶”的问题。所以针对一线英语教师信息化技能提高的培训工作就迫在眉睫。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需要教师具备信息意识、信息素质、信息技能、计算机操作使用技术,但是作为一名一线的英语教师很难做到孜孜不倦地钻研,至少很难抽出整块的时间自我学习,所以院方应该定期在校内开展信息技术的培训,按照一线教师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及时向大家普及信息化技术,例如制作课件、微课、教学小视频常用的软件和视频后期加工等技术。这样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以免学生对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望而生畏”。这些看似简单的系统操作和信息化技能对于一名普通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可以研究透彻的,所以院方必须政策上提供人力、物力的保障,确保一线英语教师信息化条件下教学能力的稳步提升。

4.构建多元立体的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多元立体的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可以采用老师主导学生代表参与评价的民主式评价体系,把班集体根据人数较为平均的分为小组,在小组中选出组长,各小组的组长形成评审团,对其他组的实践表演进行评价。在评价中首先要注意该组的表演是否全部使用了本次实践活动的护理专业英语词汇,对于欠缺的词汇的使用给予记录,作为扣分的依据。其次注重该组成员英文的表达,利用课堂学习的口语练习中的语句完成该实践活动。最后当该组表演完成后要向老师上交本次实践活动的方案,作为实践材料予以保 留。

例如在护理系举办的英语实践教学作品展示中,老师欣喜地看到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动手能力和课下英语自学能力。例如:来自17级护理1班的徐瑞琳和齐玫钫一齐朗读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著名诗篇《I am Willing that It Is a Torrent》,选配的音乐正好和朗读的旋律应和,每一张PPT和诗人的意境相吻合。来自17级护理4班的李慧贤、牛芳、吴甜甜

三、结语

利用GWIFI校园网络、手机、IPad、计算机、QQ群、微信群等,这些在学生群体中唾手可得的信息化设备与学院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录播室、专业实训室,一齐开创高职英语实践教学的新局面;利用E时代的条件,微信教学——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社交功能;通过微信平台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做到“blending learning,mobile learning,anytime,anyplace”;教师转变成课程设计师 “designer”;利用好信息技术,凸显高职英语实践教学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时代特色,让学生手中、身旁信息化设备极大地配合英语实践教学的展开和实施,让学生形成英语学习的延续能力和开创能力,在英语实践教学中领会“实践见真知”的真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 2011(1):5.

[2]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高等学校实践室工作规章制度选编[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4]鲍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状况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2-3.

[5]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6):87.

[6]周静.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实践教学改革[J].才智,2013(11): 45-46.

[7]吴熙.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与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188-189+191.

[8]陈小兰.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12):25.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高职院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