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支教团队运行机制探析
2018-05-04覃俊
【摘要】大学生支教大致可以分为学校派遣、与民间组织合作及大学生自主支教三种模式,并且各自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学校派遣和与民间组织合作是当今支教的主流,也有很相应成熟的运作流程。而大学生自主支教是一个受到多方面限制,发展相对来说不成熟。全面分析建立大学生自主支教团队的限制因素是完善大学生自主支教模式运行机制的首要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支教;自主支教;受援学校
【作者简介】覃俊(1990- ),女,汉族,重庆开州人,硕士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为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享受义务教育,国家对经济落后地区和缺乏师资力量的民族地区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因此,大学生支教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高校大学生们也积极投身到支教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发展问题,我国实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自2002年西南大学张诗亚教授及其同事提出并实施“高师生支教实习”起,大学生支教就如雨后春笋一样在全国各地高校出现,大学生也积极投入到支教中。
2006年,国家出台“三支一扶”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总书记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了帮扶地方教育,国家先后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支教。
一、大学生支教类型
1.学校派遣。目前所涉及到的学校派遣支教主要是指顶岗实习。这是类似于高师生支教实习的一种支教方式。专业师范本科的大学生在学校的派遣下进入到有教育行政部门挑选的条件落后的支教学校,以该校正式实习老师的身份参与到支教中。
以该种方式投入到受援学校的支教老师的优势在于,他们都是经过专业师范院校培养的老師,而且他们一般支教的时间都较长,这对于受援学校的教学日常没有太大的影响,并且还会为受援学校带去更丰富的教师队伍。
虽然这种支教模式是政府层面提出且涉及的支教学生是最多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对于师范生来说,这种支教活动或多或少会影响他们自身的学习进程;其次,这是一种强制性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师范生来说,不一定全都是出于自愿去支教的;最后,被选中的受援学校也不一定是自愿接收这样的支教。
2.与民间社会组织合作。这种形式的支教是大学生通过自己或者身边老师学校介绍,与公益组织合作,由公益组织提供所有的支教培训和经费,并派遣他们前往他们选好的支教地点。据不完全统计,以支教为主要业务方向的民间公益组织大约为50家,这些组织的成立时间主要集中在2006年至2013年。
这种支教的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保障和资金支持;也给许多想要去支教的非师范生提供了支教的机会;同时,通过公益组织筛选的受援学校没有来自政府的强制力,都是自愿接收支教志愿者的。但该模式下民间组织能够招收的志愿者人数有限;其次,支教的形式、内容以及支教的地点都受到民间组织的限制;最后,民间组织无法完全确保志愿者的自身利益。
3.大学生自主支教组织。这种支教方式是指大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运营的一种支教模式。它的特点在于它的领导者和参与者都是在校大学生。虽然该模式的支教形式相对来说是最不成熟的,它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激发他们的实践创新的能力。因此,探究大学生自主支教的运行模式就成为组建大学生自主支教组织的题中之义。
二、大学生自主支教的局限性
目前,学校派遣支教和民间社会组织发起的支教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拥有符合组织本身的运行体系,发展也相对成熟。大学生自主支教发展相对来说受到以下方面的限制:
1.大学生的能力有限。大学生自主支教组织是以大学生为中心来领导和组织的,因此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首先,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组织领导能力。这是受到大学生本身的社会经验和学习层次的限制所造成的。组建一个完全由大学生组织和管理的公益性团队,对还未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其次,大学生大多缺乏教学能力。自主支教团队中的非师范专业的大学生,本身对教学认知和实践能力都非常有限;部分师范生对教学的认知也停留在理论上,没有足够的教学实践能力。
最后,大学生适应特殊环境的能力普遍不高。支教的受援地毫无疑问都是经济条件落后,人文素质不高的农村地区。大学生们习惯了城市的生活,一下子很难适应如此艰苦的环境。
2.缺乏相关部门的支持。首先,大学生自主支教缺乏政府的支持。由于大学生自主支教组织的非政府性和自由性,导致了它的社会认同度低,因此不管是在受援地政府还是在大学生所在地的政府对他们的支持和帮助都非常少。
其次,大学生自主支教缺乏学校的支持。该种模式下的支教组织不是由学校发起和组织的,因此不管是在培训还是在物资上学校能提供的帮助也非常有限;
最后,受援学校大学生自主支教的接纳程度也不高。大学生自主支教组织基本上都是一到三个月的短期支教,且非师范生居多。这对于受援学校来说,对他们的帮助不大,又耗费精力。
3.缺乏资金支持。首先,大学生缺乏资金筹集的能力。对外筹集资金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演练,这种培训基本上所涉及到的都是一个公益组织的筹款,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其次,大学生缺乏筹集资金的渠道。大学生还未正式踏入社会,因此他们的社会关系单薄,没有可靠的资金筹集渠道。
最后,大学生缺乏管理资金的能力。大学生自主支教过程中不但需要知道资金应当如何正确使用,更应当知道该如何规划资金,以及如何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虽然这对于正规的社会组织是必备技能,可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很有挑战的。
三、大学生自主支教运行策略
发展大学生自主支教在于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公益热情,让大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自主地组织和运行一个团队。其次,这也给大学生一个不加限制的平台让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增加大学生的竞争力。大学生自主支教虽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这却是一个能够让大学生快速成长的途径。探索大学生自主支教团队的运行机制也是当代大学生发展的一个需求。具体的运行框架见图一。
1.资金筹集。资金是大学生自主支教团队运行的首要条件,它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地完成整个支教活动。包括前期的选拔培训费用、受援地寻找费用,支教过程中志愿者的路费、生活费、教学费用,以及后期的反馈跟进费用。
资金筹集可以公开募集或私下募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因此,大学生自主支教公開募集资金可以和一些注册的慈善组织合作。
另外,在校大学生还可以向各自学校去申请一些支教活动的费用;通过分享自身的支教意图,向身边的同学或朋友去募集费用,并就费用的使用提供及时可靠的反馈。
2.受援学校的寻找和筛选。受援学校的筛选首先要评估他们是否切实需要被支教;其次,要考察学校和当地政府是否支持去支教;再次,要对受援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考察,以确保志愿者的人身安全;最后,综合评估大学生是否适合去该学校支教。
根据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中心2016年的《民间支教报告》可以看出,大部分支教组织主要在西部开展支教活动,这些省份包括贵州、四川、云南、甘肃、湖南、广西等,其中在贵州和四川开展的支教组织数量最多,其总量达86%。在四川的支教组织大部分集中在大凉山地区,而在贵州的支教组织大部分集中在黔南、黔东南、黔西南等地区。(表一)
3.支教内容设置。受大学生本身的时间限制,他们只能进行短期支教。因此要跳出传统的支教模式,探索一套既适合大学生也适合受援学校的支教内容。这样不但可以保持支教团队的活力,也可以为受援学校做出更多更有价值的贡献。所以大学生自主支教内容设置的原则就是多样性、趣味性、反思性、实用性。
如绿之叶支教就采用了除了传统教学以外的多种服务农村的方法来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如“童·学计划”、“三洗计划”、“好妈妈成长计划”等。青桐支教主要采用了夏令营或冬令营等形式为农村孩子带去影响。
4.支教志愿者的选拔。制定一个符合团队发展并且符合支教条件的人才选拔制度。因为大学生自主支教团队的自由性,非强制性和公益性。所以在选择支教志愿者时需要格外选择有责任,能吃苦,素质高,有奉献精神,有团队精神,敢于创新的大学生。
5.人员培训。人员培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可以邀请专业的师范类教师培训传统教学方法。大学生自主支教团队很多学生都是非师范生,他们需要专业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即使是师范生也需要更多的实践操练,让支教能够更加专业,这也是对受援学校负责的表现。二是综合能力的培训。邀请有丰富支教经验的前辈培训支教特有的技巧;邀请擅长特殊领域的专家来培训所需要的技能,如夏冬令营的技巧。
6.支教跟进。支教跟进包括在支教时对志愿者的跟进以及支教后对受援学校的跟进。
首先,支教过程中对志愿者的跟进。这可以帮助志愿者随时调整自己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支教当中遇到的问题。对受援学校的跟进可以让支教团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时修正。因此,在支教过程中可以邀请有支教经验的人作为团队顾问,并在支教过程中采取随堂听课的办法了解志愿者的支教情况;也可以采用每天团队总结开会的办法共同解决志愿者在支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其次,对受援学校的跟进。在支教过程中与受援学校保持良好的互动不仅可以和学校及时沟通学生情况,受援学校还会为支教团队提供许多便利。同时,支教结束后与受援学校的持续沟通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受援学校的情况,为下次支教打好基础。所以,志愿者一方面可以与受援学校的领导者保持通讯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和受援的学生保持书信联系。
7.信息反馈。支教信息的反馈包括对社会上为支教团队提供支持和帮助的个人及组织的反馈,也包括对受援学校的反馈。对帮助者的反馈可以让帮助者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援助的有效性;对受援学校的反馈可以帮助支教团队和受援学校保持良好的互动。
在支教结束以后,可以做一个详细的总结报告,体现出支教的过程、内容、所花的费用及发票或收据。将这些信息公布出来,取得支持者的充分信任。同时与受援学校保持长期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
四、结语
大学生支教是一项对社会极其有利的公益活动,这是大学生反哺社会的有利途径,也是大学生磨炼品格的试金石。同时,大学生支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地区教师缺乏,教育观念落后的问题,促进了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大学生要敢于创新,敢于挑战,在支教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锻炼自己的能力,达到双赢。组建大学生自主支教团队可以有力的将服务社会与最大限度地自我成长结合起来,因此,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并实践。
参考文献:
[1]冉亚辉,包翠秋.支教实习模式及其实践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06(11)
[2]孙山.浅析大学生支教状况[J].百科论坛.2011(07)
[3]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中心.民间支教报告[EB/OL].http://www.cta613.org/thread-928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