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中提高学习效益的探讨
2018-05-03林黔榕
林黔榕
新课改构建了语文教学的“三维模型”,不仅纠正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更重要的是明确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维度。当今许多教师依据这一模型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效果是明显的。不过,对于这一维度的理解确实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分歧。为此,本课题组曾经就本校语文教师和部分校外语文教师做过调研,有近80%的教师认为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只要根据文本所表现出来情感和价值观进行诱导,对于比较隐晦含蓄的东西,则注意指导学生探索和体验就行了;有的则认为,只要对文本所流露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好判断,适当地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或者将心比心,也算是完成这一个维度的教学任务。这些观点其实还是片面的,本课题组的老师们认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就分析课文而言,如果只是这样做了,就与传统方式并无二致,仍是停留在灌输知识这个层面。
一、教师过于看中知识的传授
在教学中,缺乏与学生之间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自己就容易失掉亲和力,最终轮为只是传授知识的工具。
课题组用高一普通班两个班作对比实验,这是同一层次的班级,简称甲班和乙班。语文科任教师为同一人,对比时间为8周,将近两个月,甲班按我们的设计,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参与学校的自愿者行動等,将语文教师安排在这个班级组里,参加班上的大部分活动,让学生与教师有更多接触,尽量让学生感觉教师也是这个班集体中的一员。而另一个班,语文老师保持原来的态度与行为,该上课就上课,该做作业就做作业,该测验就测验。通过月考语文成绩为,甲班平均81左右,而乙班平均成绩才是78。
通过对比可以总结出,甲班由于教学上随意一些,但师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多一些,互相理解的层度也就深一些,师生之间的情感态度比较融洽,较能接受不同观点。虽然不大容易管理,但是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过程与教师配合协作的效果都要好一些。而乙班,教师就感觉到自己只是一台传播知识的工具而已。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师与生之间保持和谐与一致,将大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认为“三维模型”中所提及的这个维度,不只是与教学文本有关,也与如何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和谐情感、树立正确的态度与形成时尚的价值观有关。
二、竞争会诱使学生走向偏执和自私
激烈的竞争环境将会诱使学生走向偏执和自私,最终缺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
普通高考是全国范围内的选拔人才考试,这是名副其实的竞争,意味着所有的参与者相互之间都是对手,在这里,学生或许已经陷入一种悖论,帮助别人,那就触犯着竞争的底线,很可能自己会被曾经帮助过的人所战胜。不帮助别人,又触犯了集体主义的底线,在一个集体里,就有可能被众人鄙弃,最终使自己变得孤单寂寞。在这样一种二难推理影响下,一般的高中生很难做出正确的情感态度的选择,多数学生由于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竞争,没有把目光盯在更大的竞争环境里面,自然会养成偏执、自私、孤僻的性格。
学生情感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建立,我们可以通过课堂的文本教学来实施。但更直接的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里,同学之间的接触。这是我们提出应该重新审视的又一原由。
三、关于应对这些问题的设想
1.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产生良好的情感和态度,也可以产生恶感。这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业绩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让学生确立起正确价值观,维护和强化师生之间良好价值观。
2.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要让学生把目光放远一些,把竞争的锋芒引向大环境。要培养学生互利互助的品质,帮助学生团结一致,积极参与大环境的竞争。
3.小环境里的每一个成员价值观念的形成,对于这个集体是否构成团结互助的集体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它又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仅只是注意自己教得怎么样,也要把很多精力拿来关注学生彼此的情感态度的建立,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才能组织起一支得力的竞争团队,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