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拔罐联合松解手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2018-05-01陆伟燕
陆伟燕
(上海市宝山区庙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上海 200443)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膜囊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发病年龄多见于50岁左右,好发于冬春二季。临床症状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疼痛以夜间最为显著,关节活动表现为全方位受限,但以外展、后伸障碍最为常见。通常发病后3~6个月疼痛与活动受限达到峰值,病程通常为 1~1.5 年[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在宝山区庙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肩周炎患者102例,符合肩周炎的诊断标准[2],均为单侧肩关节受累,伴有肩痛及不同程度肩关节活动障碍。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1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45~65周岁,病程1~6个月;联合组中男24例,女27例,年龄47~65周岁,病程1~6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排除肩关节肿瘤、肩关节结核、急性肩关节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脑卒中后遗症等疾病。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联合组采用电针拔罐联合肩关节松解手法治疗。①电针治疗:主穴取患侧肩部阿是穴、肩髃、肩峰、肩髎、肩井、天宗、外关、曲池、合谷、条口等穴[3],选用0.35 mm×50 mm毫针,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加电针2组,接KWD 808I型电针仪,予基频为8的连续波20 min,输出节律以患者舒适为宜。②拔罐治疗:出针后,取阿是穴、肩峰、肩髎、肩井、天宗、夹脊等穴,留罐10 min。③两人肩关节粘连松解法:1人为主治疗师,1人为辅助治疗师。第一步:患者去枕,仰卧位。治疗师站于患侧,一手掌部按住患侧肩峰部,一手托握同侧肘部。辅助治疗师站于患者健侧,双前臂按压住患者下肢,以免患者因松解手法疼痛而产生对抗力而导致手法失败。第二步:患者在主治疗师的施力下,肩关节做逆时针环形被动运动。以5~10圈为宜。第三步:主治疗师在辅助者的配合下,瞬间施力,使患侧肩关节做过屈运动,达到160°为宜,此时能听到肩关节内粘连松解的撕裂声。第四步:主治疗师在第三步基础上,再使患者肩关节作被动外展运动,达到90°为宜。第三、四步用时15~30 s。④后续治疗:首次治疗后,嘱患者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之后隔日治疗1次(电针和拔罐疗法)。4周后复查肩关节活动度。
对照组采用肩关节粘连松解手法。①两人肩关节粘连松解法:具体操作同联合组。②后续治疗:嘱患者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4周后复查肩关节活动度。
1.3 疗效评估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有关肩周炎的疗效标准制定。痊愈:肩部疼痛完全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显效:肩部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活动较健侧稍有不适。好转:肩部疼痛减轻,关节功能受限减少。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肩周炎的主要病理表现是肩关节发生无菌性炎症,肩关节囊与周围软组织粘连,最终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肩周炎松解是利用抗肌阻力,使肩关节粘连分离,从而达到恢复肩关节功能的目的。但临床发现,单纯手法松解粘连后,部分患者仍遗留有肩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状况,严重影响疗效判断。
目前,肩周炎以保守疗法为主,尤其是中医疗法具有自身优势,其中针灸疗法是中医保守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5],根据中医“痹阻不通”的病机,取局部阿是穴、肩三针等穴[6],再根据远端取穴和局部取穴相结合的原则,取天宗、合谷、条口等穴,针灸能直接刺及关节深部的病变部位,使挛缩组织得到充分伸展。采用电针治疗,经电流刺激可加强针感反应,明显提高痛阈,镇痛效果显著[7],亦可改善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和炎症反应的恢复,增加关节滑囊液的分泌,缓解筋肉挛缩,预防再粘连,改善肩关节功能。在电针治疗基础上,增加拔火罐,能加强镇痛效果,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
本研究显示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90.20%,说明两组方法均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但联合组的治愈率为54.90%,对照组为19.6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前者在提高治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电针拔罐联合松解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明显,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前景。
[1]张安桢. 中医骨伤学[M]. 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2]韦贵康. 中医筋伤学[M]. 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3]刘军.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40例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9): 80-81.
[4]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57-360.
[5]方汉军, 林新晓, 陈思, 等.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 现代中医临床, 2017, 24(1): 41-44.
[6]韩振翔, 祁丽丽, 褚立希, 等. 针灸结合主动功能锻炼分期治疗肩周炎方案的优选[J]. 中国针灸, 2014, 34(11): 1067-1072.
[7]韩济生. 针刺镇痛原理研究[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3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