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发展理论 建构游戏化幼儿课程

2018-04-30

名师在线 2018年35期
关键词:小朋友笔者数字

杨 莉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幼儿园,江苏盐城 224000)

引 言

当前,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关注,游戏化教学也逐渐在幼儿课程教育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阐明了游戏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也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一、学玩结合,有意设计

大多数幼儿教师对游戏化幼儿课程这个概念非常熟悉,但部分教师对游戏与幼儿课程的有效结合方式存在思想上的偏差,他们认为让幼儿健康活动,就是幼儿教育的归旨。这种思想在前些年比较“流行”,随着教育的不断革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出台,证明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不再适合幼儿教育。在发展理论的指引下,幼儿游戏化课程应该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让游戏融入常态化活动中,如此,才能真正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

以往的幼儿晨间活动以读书、拼接积木为主,尽管这类活动会让幼儿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幼儿园生活,但由于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幼儿没有阅读与拼接的方向和目标,往往只能随意拼接、阅读和想象。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会对这部分活动进行一定的调整,将游戏巧妙融进活动中。例如,对于读书活动,笔者会让幼儿先选择喜欢的小故事,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记忆,然后通过击鼓传花的方式,每次一名小朋友给大家讲故事,对于能够完整讲出故事的小朋友会奖励小红花。再如,在拼接积木的活动中,用滚动数字的方式,给每个孩子编上序号,孩子们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序号,然后笔者在黑板上把序号写上,随意指,孩子们数数,当数到规定数字时,笔者的动作停止,与该序号对应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积木,并且为它编一个小故事。用这样的方式,将击鼓传花的游戏巧妙融合到幼儿的课程教育中,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又让晨间活动有了一定的目标和意义。

游戏化幼儿课程能够将游戏有效融汇于幼儿一日活动中,有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升各种能力。近几年的幼儿教育与其他学龄段的教育一样受到社会的重视,幼儿能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养成思考的习惯,形成缜密的思路,这也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撷取元素,适时渗透

幼儿活动与游戏的巧妙结合不仅表现在大体的方向上,也表现在各个细节中。撷取元素的方式能够将幼儿园课程与游戏进行“缝隙相融”,特别是针对一些比较枯燥的幼儿游戏,撷取元素的方式能够在游戏中找寻课程的原型,在课程中发现游戏的因子[1]。在实际幼儿教育中,笔者经常会以幼儿身心发展为主体,从幼儿的长远思维发展入手,针对一些日常的幼儿游戏进行元素的撷取,巧妙地将一些幼儿课程进行创新。

例如,在讲解《十以内的数字》时,笔者发现孩子们在玩“石子赛跑”游戏时会有数数的行为。有了这样的发现,笔者开始探寻数字课程与“石子赛跑”游戏的内在关联元素,并将游戏进行了创新:通过扔带有数字的大骰子,根据数字的显示向前跑几步,然后接着扔,先到达终点的小朋友获得胜利,最后会奖励一朵小红花。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这个游戏变成了益智类的游戏。在游戏开展前,笔者将幼儿进行分组,两人一组,一个负责扔骰子,另一个负责跑步,每一轮游戏结束就互换角色。这样一来,扔的小朋友能够加深对数字的认识,跑的小朋友锻炼了数数的能力。在这个游戏开展的前期阶段,为了让幼儿更快地适应,笔者将数字设定在1、2、3阶段,接着是4、5、6阶段,最后是7、8、9阶段,这样分阶段进行,幼儿会对数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

幼儿课程中有很多元素非常适合幼儿活动,只要对这些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再结合所学知识点对这些活动进行改进和变通,并适时渗透,就能起到一定的教育引导作用,激发幼儿主动思考,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假想情节,引导参与

幼儿的想象力往往超乎教师的预期。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与幼儿沟通,同时发现,幼儿的理解和记忆是建立在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上的。如果幼儿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植入式的教育方式,效果往往比较差,很多内容会很难“塞”进幼儿的思想中,而如果教师以发展理论为基础,积极地引导幼儿进行一些相关情节的联系,就会增加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幼儿也会很轻松地进行记忆。

例如,在幼儿园开展的“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中,如果教师单纯地给幼儿讲解安全小知识,一遍遍地告诉幼儿保护自己的方式,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基于幼儿对小动物和小故事比较感兴趣的心理特征,笔者利用多媒体资源在互联网上找到一些适合幼儿的小图片,在准备时,将这些知识变成一个个小问题,通过彩色的小卡片剪成小马、小牛、小兔子、小鱼等动物,然后在小动物背面写上问题,在活动中,小朋友们依次抽取自己喜欢的小卡片,然后回答问题:“下课了,放学了,一位叔叔说是爸爸的好朋友,爸爸让他来接你,你跟他走吗?”“我们应该拒绝,不能随便和陌生人一起走。”“叔叔从包里拿出一瓶饮料,是你爱喝的酸奶哟,你会接受叔叔的酸奶吗?”“不会,我们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很好,回答得真棒。”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很容易就接受了安全知识,同时在潜意识里形成这种自我保护意识,懂得了在面对危险时应如何保护自己。

假想情节的方式类似于小学、初中教育的“创设情境”,能够高效地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其本质是引导幼儿走进创设的环境和情节中,让他们随着情节而思考,联想到自己掌握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理解和掌握。

四、投放材料,鼓励合作

在以往的幼儿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从而忽略了对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用规则束缚了幼儿的想法,无法真正满足发展理论的教育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求[2]。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针对课程与游戏的内容,投放相关的区域活动材料,鼓励幼儿自主寻找合适的资料,同时进行相互间的合作。

例如,在“小小设计者”幼儿活动中,笔者先在区域内投放一些积木,然后将幼儿分成几组,每个小组内部进行合作互动,共同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物。在活动中,有的小组“盖楼房”,一人一块积木,从低到高,共同搭建“高楼大厦”;有的小组内,几个小朋友拼接“探索号列车”,比赛谁拼得长。这些活动的内容和规则都是幼儿自己制订的,笔者没有进行任何的引导和约束。用这样的方式,启发幼儿思维,能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游戏中。有时笔者会问幼儿:“你们在活动中发现自己制订的规则有什么缺点吗?”“你们想怎样改正呢?”幼儿会随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无论完善措施是否正确,笔者都尊重幼儿的想法,让他们自己进行实践,逐步提升他们的思维和能力。

结 语

发展理论下的游戏化幼儿课程给幼儿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洞察幼儿的心理,多创新幼儿课程活动方式,将游戏与幼儿课程进行充分融合,为幼儿教育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小朋友笔者数字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答数字
找茬儿
数字看G20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