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在跨专业急救团队培训中的应用*

2018-04-27李雁平金凤娟吴霄迪

天津护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组员闭环

李雁平 金凤娟 高 洁 李 彤 田 丽 吴霄迪 陈 宏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 300170)

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时,医护人员通常需要同时进行多项干预措施,多数的急救团队需要多名跨专业人员共同努力,成功的团队不仅拥有医学专科医生和精通复苏技能的人员,还需要有有效的沟通和团队的调动,高效的团队合作在实现合理分工的同时也将提高抢救成功率。跨专业医疗团队指至少两个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工作,有效的团队合作能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间的冲突,影响患者满意度和工作人员满意度[1],《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也建议医务人员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快速反应小组 (RRT)或紧急医疗团队(MET)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心脏骤停的发生,尤其在普通病房效果明显。为了达到这一医学目标,要进行跨专业教育(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IPE),它是指源于合作学习策略,将社会心理学中合作原理纳入教学实践,采用两个或多个不同专业的人员共同分享学习方式实施的一种教育方式[3]。在国外IPE开展较成熟,教学方式也灵活多样,但国内相关报道尚少[4],有学者进行住院医师与护士、药师等的跨专业培训,认为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专业身份的自信,更有利于临床工作的深入[5]。而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Positive Feedback Closed-Loop Management System,PFS),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新观念、新方法和新理论,其核心是通过导入员工激励经营者机制,将开放式管理系统转变为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通过改善管理系统的功能,提高效率和效益,使系统本身产生强大的自激力,促进企业或系统良性的发展[6-8]。我院采用PFS对医护人员进行跨专业急救团队培训,注重结果反馈和整改措施跟踪,在培训过程中形成分析-反馈-整改-再反馈的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在天津市某三甲医院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培训的医护人员共200名,按培训顺序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各100名,分期分批进行急救团队情景模拟培训,其中医生138名,护理人员62名;男99名,女101名;年龄26~47岁。入选标准:医疗或护理专业本科以上,从事临床科室工作1年以上,自愿参加本次培训者。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培训案例设计:由具有美国心脏协会(AHA)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课程导师资格的教师担任指导工作,并根据常见抢救病种设计病例,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肺栓塞、各种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脏骤停等,使用高级模拟人进行设置具体病例程序,模拟抢救情景进行相应抢救措施、药物等,确定相应的最佳治疗护理措施,制定相应操作流程,并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视频、课前测试题等资料上传到网上,进行翻转课堂学习[7],每位学员提前预习案例,并通过课前测试方能参加面授学习。上课时6~7名学员为一组进行模拟培训,每组均有医生和护士,指导教师介绍课程内容、流程讲解、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引导学员观看微课程、技能练习、情景模拟演练及考核。

在培训过程中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的应用:在情景模拟抢救训练中由每一位学员轮流担当组长,带领团队进行不同场景的模拟抢救配合,负责指挥组员进行分工及配合抢救工作,要表现出有效管理患者和整个团队的能力,而其他组员在配合的过程中必须表现出在其职责范围内的关键技能熟练掌握与其余组员配合默契。每轮病例结束后进行结构性汇总并给出建设性干预,肯定正确的环节,分析不满意环节,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方法,在下一轮病例团队配合中追踪效果观察,使团队成员之间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与自激力,形成分析-反馈-整改-再反馈的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每一轮演练都比上一轮要提高,各种急救情景配合也更熟练更默契。

1.2.2 对照组 采用理论知识课堂讲授,技能操作培训及开放实训教室自主练习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教授各种急救病例及治疗处理流程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进行示教、学员回示及分组练习,抢救团队6~7人一组开放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1.2.3 培训效果评价 满意率测评:培训结束后,由学员对自己在急救团队模拟演练中的表现进行满意率测评,对于满意和不满意的具体方面进行描述。急救团队模拟演练考核:每名学员从全部病例中随机抽取一个病例进行抢救组长角色演练,考核技术技能及非技术技能,技术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气道管理、同步/非同步电除颤、急救药物的应用、抢救记录等;非技术技能包括:闭环式沟通、角色责任明确、明确的信息传达与分享、了解专业限制并善于请求帮助、结构性总结与建设性干预等,每项10分,满分100分,由导师对团队各组员表现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双人录入并核对,考核成绩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考核成绩采用t检验,满意率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护人员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学员的性别、学历、职称等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医护人员一般资料比较[n(%)]

2.2 满意率 培训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员进行了满意率调查,结果表明,观察组对自己在培训中的表现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团队演练表现满意度比较[n(%)]

2.3 PFS对跨专业急救团队培训学员知识和技能的影响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员的临床技术技能和非技术技能进行了考核,结果显示,观察组学员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急救团队演练考核成绩(分,±s)

表3 急救团队演练考核成绩(分,±s)

项 目 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 t P技术技能 心肺复苏 9.85±1.15 5.12±2.32 18.27 0.00除颤器使用 9.39±1.37 3.52±1.26 31.54 0.00气道管理 9.67±1.58 4.18±1.51 25.12 0.00药物应用 9.76±1.23 3.65±1.16 36.14 0.00抢救记录 9.92±0.21 5.78±1.23 33.18 0.00非技术技能 闭环式沟通 9.78±0.22 4.56±1.52 33.99 0.00明确的信息传达与分享 9.32±0.65 5.43±1.71 21.26 0.00角色责任明确 9.76±0.12 3.24±2.38 27.36 0.00了解专业限制并善于请求帮助 9.82±0.10 4.32±1.27 43.17 0.00结构性总结与建设性干预 9.78±0.19 5.63±1.56 26.41 0.00总体质量 97.05±1.26 45.43±2.10 210.78 0.00

3 讨论

3.1 科学的管理系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PFS更加注重在循环积累中不断提高,促进系统超越自我不断发展,形成管理工作阶梯式上升和提高。从表3急救团队演练考核成绩中可以看到,观察组的考核成绩比对照组得分高,表现更出色。在急救团队培训中应用PFS,注重对每一轮模拟演练抢救过程进行结构性总结及建设性干预,进行抢救有效性评价,可以及时针对不合格的技能和不良趋势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不符合团队抢救要求的情况发生,形成良性循环机制,技术及非技术技能的缺陷可及时纠正,其重复发生率迅速降低,抢救成功率及配合默契度不断提高。

3.2 PFS有利于提高培训积极性及满意度。 IPE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专业(包括护理、临床、健康相关专业和社会工作)互相向对方学习以改善合作和服务质量的教育过程[8],作为一种有效教学策略,由于可充分发挥人际互动对学习者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利于学习者对临床知识、技能及合作能力的培养,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和大力推广[9,10]。而情境模拟教学是指通过场景的创设,以学习者担当并完成角色任务的形式,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促进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国内有学者在医护合作情景模拟教学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11]。某医院采用跨专业团队形式实施病例模拟实训学员满意度达到100%[12]。在急救团队工作中,医护同时抢救是最常见的小组工作形式,采用日常工作场景再现进行团队培训,PFS的正向激劢作用使得学员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表2团队演练表现满意率比较中可以看到,观察组满意率比对照组高,这种PFS医护合作情景模拟培训提高了学员的自信心和满意率。

3.3 PFS有利于促进急救团队临床技能提高。医学是最典型的合作专业,任何一个相对复杂或严重病例的诊治都不可能由某个医生独自来完成,必须依赖其他专业的配合支持和本专业其他人的协作,换言之,小组合作是临床医学最基本的最主要的运作和存在模式。PFS在于建立科学的自激系统,参与者相互支持、互相合作、相互修正,在情景模拟中履行职责、解决问题,激发学员全身心投入抢救工作并通过练习使知识内化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每轮抢救结束时导师根据每一轮汇报总结中的不足,指出下一轮的正确做法,并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如上一轮反馈中出现某一组员除颤器使用不熟练不规范表现,原因为“不熟悉该类型除颤器”,询问中发现新购置的除颤器未进行专项操作培训,导致使用过程中动作延迟且不规范。导师立即进行此项操作的统一规范和强化训练,确保每一组员掌握此项操作。如上一轮反馈中有多个组员多次同时发言,造成抢救过程忙乱,原因是大家都想要表达自己的抢救意见,了解发现组员不理解团队合作原则。导师立即将团队合作原则再次强调,团队之间要用镇定的语气表达清晰的内容,不宜大声喊叫,不管在任何时候,只能有一个人在说话,以确保简洁明了的直接传达信息和指令。在下一轮团队演练中,让他们自己监督各自的表现,以避免同样情况出现,如果做到了,组长和导师则应及时鼓励和支持。从表3考核成绩表明,学员在技术技能和非技术技能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无论是在抢救技能操作还是在团队调动与协调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医护合作的培训方式提高了抢救的综合协助能力[13]。

综上所述,PFS在跨专业急救团队培训中的应用提高了学员的积极性及满意率,提高了学员的急救技术技能及非技术技能,在专业技能和团队调动方面均得到了提高,为临床情景模拟急救团队培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工作从传统的开放式培训向科学的系统管理转变,为医学教育事业提供科学方法,促进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

〔1〕张婷,陈红.跨专业医疗团队构建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0):911-914.

〔2〕Robert W.Neumar,Michael Shuster,Clifton W.Callaway,et al.Part 1:Executive Summary:201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Update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15,132(3):315-367.

〔3〕Centre forthe Advancement of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CAIPE).Definition of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United Kingdom[EB/OL].[2014-05-20].http://www.caipe.org.uk/aboutus/defining-ipe.

〔4〕胡韵.跨专业团队合作教育的应用现状 [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4):337-339.

〔5〕李萍,陆耀红,阎玮婷,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植入跨专业培训(IPE)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1):12-14.

〔6〕维纳.控制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4.

〔7〕李雁平,高洁,金凤娟.翻转课堂理念在医护人员单人成人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6,24(2):100-102.

〔8〕张婷,陈红.医学教育中跨专业教育的发展概况[J].华西医学,2013,28(12):1958-1961.

〔9〕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ramework for action on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Collaborative practice[EB/OL].[2014-09-07].http://whqlibdoc.who.int/hq/2010/WHO_HRH_HPN_10.3_eng.pdf?ua=1.

〔10〕张莉.实习护生跨专业联合教学活动的质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113-115.

〔11〕王荣梅,史念珂,赵岳.医护合作情境模拟教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336-339.

〔12〕孙晓靓,罗茜,康宝丽,等.某医院引入“加强临床表现和医疗安全的团队策略与工具”课程的探索[J].中国卫生资源,2016,19(3):221-225.

〔13〕李小勤,童本沁,唐兆芳,等.医护合作模式在急诊团队高级生命支持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1):852-855.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组员闭环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基于安全闭环的“两客一危”动态监管平台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当组长真不容易
一种新型烟气含氧量闭环动态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基于四元数卷积神经网络的移动机器人闭环检测
回忆流金岁月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小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