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标准研究

2018-04-26刘鑫

读天下 2017年18期
关键词:评价标准创造力小学美术

摘要:小學生虽然在创造力上稍显稚嫩和不成熟,但往往想象力奇特。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重要基础,从而小学美术教师应着重保留小学生的想象力。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特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加应用和引导,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改变传统模仿临摹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生个体可以独立创作更多属于自己的绘画,利用自身美术技能表达自我情感、传递内心想法、描绘并创造出自己的天地。本文将依据现今小学美术课堂中创造力培养现状出发,分析并提出为保障高质量的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方法与评价标准。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造力;有效教学;评价标准

一、 前言

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提高有效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现今小学美术课堂中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干扰其前进发展。变革小学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及学习兴趣,改善美术学科在家长内心的普遍认知是小学美术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 小学美术课堂中创造力培养现状

(一) 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因个人自身素质及成长环境等因素大不相同,导致学生之间美术基础差异较大,对美术的敏感各有高低。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仅一味地依据教材让学生临摹画作。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注重学生整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对美术缺乏学习兴趣。而对美术较敏感的同学在课堂学习时也因教师生硬的教学态度束缚其想象力而缺乏创新能力。小学美术教师应注重培育学生的创造力,改善学生对待美术的学习态度,提升学习兴趣。

(二) 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方式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新时代的小学美术教师通常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即先展示一幅画作,让学生观赏,然后分层次地向学生讲解其中的绘画方法,最后指使学生临摹该作品。教师在课堂中教学语言枯燥乏味,缺乏活力,与学生课堂交流互动环节少,课堂氛围沉闷无聊。整套教学方式生硬呆板,学生课堂参与性低下,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自我创作的欲望。

(三) 缺乏客观、科学、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

当今小学美术课堂的教育目标应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形象思维,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立体发展为核心。大部分学校将美术课堂教学当做教师评优、学生比赛的评价标准,以至于美术教师为完成考评而布置教学内容。传统教学评价标准缺乏针对性、合理性,过于形式主义。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应放置在重要位置。怎样搭建合理健全的科学评价标准,是摆在广大小学美术教学者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三、 小学美术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具体方法与评价标准

(一) 激励学生创新欲望

小学美术教师在学生绘画时,应当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地创作,可以将具体物体抽象化,帮助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建立创作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譬如绘画足球。足球在同学们日常认识中具有较明显的固定印象,学生绘画时受固定思维模式影响,绘画作品如出一辙。若教师将命题修改成如何表达出自己对篮球的喜欢,抽象化了具体实物,给予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最大程度地开发出学生的潜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目的。

(二)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多在气氛低沉的教室内进行。而小学生天性活泼、情绪化明显,长此以往地处于这种低沉、枯燥的氛围容易产生厌恶学习美术的想法。教师应适当地组织学生外出写生,通过外出写生活动让学生对人、事物、社会和大自然都有新的认知。对于专业的美术人员,虽然外出写生是一种日常行为,但是可以使小学生对美术的认知里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严肃认真的课堂中走出来,迈向色彩斑斓的外界,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开拓学生的眼界思维,还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独立思考、自主创作的能力,发现生活中美术赋予的魅力与闪光点。小学美术教师进行外出实践教学时应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基于学生主体的年龄原因,更应当慎重选择写生地点。例如校园花坛附近的地方,或是校区周边的植物公园等等安全性高且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并非要以学生画出多好看的作品为小学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学生缺乏想象力、创造力画出的作品再好也只是有形无神。

(三) 多媒体的应用

在以往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只能通过生硬难以理解的语言,使用枯燥且简易的教具进行教学。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且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丧失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如今,多媒体设备全面进驻课堂,改变了传统美术课堂的教学气氛。将无趣、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辅助,转变成生动有趣的音像实体。让学生不再凭空想象,帮助其消化理解教材内容。同时招引学生的眼球,让其感受到色彩丰富的美术课堂内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预备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更充分地进行课堂教学,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 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标准体系是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课堂的组成即学生和教师。评价体系的主要方向也应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出发。关于学生的评价指标构建应以学生对待美术课堂表现出的好奇力、创造力、变通能力为基点。当学生遇到相关问题时,对待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观念方法。具体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对教材内容是否有极高的探索兴趣。面对相关问题时是否能够提出自己独特、新颖的见解和想法。创作作品时能否灵活应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作品内容是否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对于作品命题的整体布局把握,细节处理效果等等。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是否生动形象地讲述教材内容,课堂氛围是否轻松活跃,对学生的引导启发是否合理,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是否达标,能否创造性地拓展教材内容等等,全方位立体地围绕学生和教师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标准体系。为新课改教育下整体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快速完成。

四、 结论

在小学美术教学发展中,学生的创造力影响着其教学质量。对于现今的整体现状,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积极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依靠适当的实践活动,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标准体系。给予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担当起培育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陈晓燕.创造力培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J].江西教育,2017,(15):93.

[2]陈晗.浅谈培养小学生美术创造力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08):157,159.

[3]许毅云.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考试周刊,2016,(25):186.

作者简介:

刘鑫,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百德镇百屯小学。

猜你喜欢

评价标准创造力小学美术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小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状及对策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