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文言阅读能力

2018-04-26许文菁

读天下 2017年18期
关键词:诵读自主性兴趣

摘要:文言文是整个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要掌握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其文言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语文能力的高低。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成为一线教师新的挑战。本文从兴趣、诵讀、自主学习、课外文言积累这四个方面探寻有活力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关键词:文言阅读能力;兴趣;诵读;自主性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要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对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有着重要意义。但现在的学生“谈文言色变”,一到上文言文的课时就唉声叹气,提不起精神,盯着文言文直呼:“它认得我,我不认得它。”让老师啼笑皆非。于是学生迫于考试压力,只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文言文。这种方法应付初中的课内文言文可能短时间内还是有一定成果的,但一旦进入高中以后,文言文难度加大,学生“水土不服”,一下子就跌入了文言文学习的深渊。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文言文学习困难的这种现状的?我觉得主要是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采用的这种串讲式教学。

串讲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老师作为主体,一路翻译串讲,学生埋头笔记。不可否定串讲式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价值,但这种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疑限制了学生主体意识和主动思维的发展,其危害有:

一是扼杀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由于串讲式教学,教师句句翻译,字字落实,学生几乎没有思考的空间,要做的就是记下教师讲的内容,课后去花时间记忆。单调乏味的教学形式,使学习的内容失去了应有的趣味,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更不可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二是容易陷入知识中心。由于是句句落实、字字落实的串讲,教师为了落实到位、讲得清楚,很容易引入较多的古汉语知识,诸如词的活用、倒装句式、通假字等等,甚至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已经不再强调的有些语法知识,在讲文言虚词的时候则要花很多时间去讲解,比如“以”在什么情况下是介词,什么情况下是连词。甚至有教师认为不讲文言知识,就没有办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就没有办法使学生听懂。

三是窄化了文言文教学的内容。文言文的学习,应该有着丰富的内容。它不只是理解词义、句义,不只是积累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学习几个句式;它既是语言的学习,又是文学的欣赏(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是文学作品),也是文化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

一味地串讲文言文肯定是行不通的,那实践教学中应该如何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呢?我在多年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渐渐摸索出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培养文言文阅读兴趣,以兴趣促发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皮亚杰也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出自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罗马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诗人贺拉斯说:“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出自贺拉斯《诗艺》)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以促使学生进入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

(一) 以故事传说引出课文,激发兴趣。

以七年级《木兰诗 》为例,花木兰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木兰的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故事后,对《木兰诗》所表达思想内容的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二) 以成语名句引出课文,激发兴趣。

如“温故知新”、“豁然开朗”、“三顾茅庐”等成语,课前可让学生预习这些成语的本意、引申意及出处,增强学习《论语》、《桃花源记》及《出师表》等课文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成语,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诲人不倦、落英缤纷、妄自菲薄等等,正是这些有生命力的词语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求知的热情。教师只要抓住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火”,就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相信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

(三) 用插图或画面引出课文,激发兴趣。

文言课文中有少量精美的插图,教师也可从网上下载相应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学习《爱莲说》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中的插图,让他们试着说莲的外形,再对照课文原句,体会文字语句的特点。学习《三峡》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三峡四季的美景,进而再体会文章的描写,相信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教无定法,教师只要善于体察学生的个性爱好,善于抓住文言文的内容特点,善于激发、引导,就能收到理想效果。总之,在课堂上一开始就尽量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引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 诵读与理解相结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古语,无不揭示着“读”对学子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是古时候的大文豪:董仲舒、欧阳修、范仲淹;还是现代名人:鲁迅、曹禺、王亚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读”。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学习文言文,必须背诵,背诵起很大的作用。……背熟了若干篇文章,就纯熟地积累起了若干有用的文言的语言材料,形成了某些基本的文言文的语言习惯,这样才能初步掌握文言。……所以要多背,背得越多越有效。”因此,读是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最有效的,也是最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读,反复的诵读,有助于学生尽快融入课文,理解课文,加强语感,甚至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获取知识经验,培养和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中华文化辉煌灿烂,源远流长,学好文言文,就是掌握了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应该教无定法,采用各种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文言阅读能力,让学生学好文言文,爱上文言文,带领学生继承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刘启才等编著.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12月.

作者简介:

许文菁,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大二附中。

猜你喜欢

诵读自主性兴趣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