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问为载体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以译林新版《英语》教材为例
2018-04-26邓振红
邓振红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是学生系统学习英语后所积淀在其身上的、具有学科特色的关键性成就或标志性特征,而其中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尤具要义的一种。提问不仅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技能,也是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激发持续的学习动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
一、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聚焦
1.教师提问难度太大
部分教师无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设计课堂提问时不能将问题和学生已有基础很好融合,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毕业的英语教师普遍英语专业本科毕业,有的甚至英语专业八级,这本是英语教学发展的好事,但是课堂上教师脱口而出的“高深”语言却常常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2.教师提问缺少真实性
英语课堂是相对比较封闭的空间,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对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得体地运用英语。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这个意识或者懒于耗费心思创设情境。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指着课件中的衣服问学生:“Can I try it on?”;指着课件中的饮料提问:“Would you like a glass of milk?”在一个几乎不下雪的江南之地询问学生:“I often make snowmen in winter.Do you want to join me?”以上,教师频频在虚假的情景中为提问而提问,导致学生思维“短路”,导致课堂冷场。
3.教师提问缺少信息差
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经常指着学生手里的铅笔明知故问:“What’s this?”指着一个学生问其他学生:“Who’s the boy in blue?”还有教师在教学语篇前已经将语篇中的主要词汇和句型呈现并教学了,然后又就语篇内容提问,让学生根据听力内容回答问题或者阅读文本回答问题。这些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传授知识,讲解知识,因此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容易导致思维僵化(章锡飞,2015)。人与人之间交流是为了沟通,沟通是因为有信息差。反之,有信息差的沟通才有意思。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提问应建立在有沟通需求上,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4.教师提问缺少思维含量
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提问答案唯一、答案直白的情况还是较多。那些不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推理思维、与他人合作的提问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流,学生思维处于钝化状态,没有自主的思维和思想。
二、教师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
1.增强教师提问的平等性,鼓励学生思维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推进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师生是平等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语言、语气、语调、表情、动作等都应和蔼、真诚,带有激励性,并由此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案例1】
某教师在执教六(下)Unit 5 A party故事板块的复习环节时,要求学生就上节课故事板块所学内容提问,因为故事板块的话题是学生最喜爱的“参加派对”,最初学生纷纷举手参与。(见图1)
(图 1)
T:(课件呈现故事板块五个孩子的头像。)The children are going to have a party.Can you give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ir party?
S1: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at the party?
T:No.We must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Before the party”,then about “At the party”.Who can try?
S2:What is Su Hai going to do for the party?
T:It’s wrong(教师皱眉).Youshouldsay“WhatisSu Hai going to do...?”
S2:What is Su Hai going to do for the party?
...
至此,大部分学生开始迷茫,甚至不知所措,举起的小手缩了回去。
【案例分析】
首先,提问要适时。以上教师在课堂上一发现学生回答问题时的错误就迫不及待地给予否定,予以纠正,久而久之学生参与课堂交际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和打击。在学生理解有误,表达错误时,教师不要急着给予评价,首先等待,给学生反思、调整的机会,然后可以给予学生提醒,如“Can you saythatagain?”,“Do you mean...?”。
其次,提问要有礼。以上教师使用了“No”,“must”等带有明显强制命令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有一种老师高高在上的感觉,瞬间产生距离感,甚至惧怕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少用must,should,no,wrong等抑制性语言,以鼓励学生思维。
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语法错误和表达不精确,这时教师不要过多地纠结每一个语法或表达错误,频繁打断学生的思路去纠正他。但需要有一定的敏感性,在学生表达不流畅时给予适时语言支持。
2.倡导教师提问的可理解性,促进学生思维
Nunan认为,教师的课堂话语应降低难度,倡导简洁、生动,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笔者近期听了一节市级公开课,内容是四(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故事板块,执教老师是一位工作两年的“专八”英语教师。以下是该教师对教学最后两个环节的处理。
【案例2】
T:OK.You can actthe story vividly.Can you conclude what we have learnt this lesson?
Ss:...(刚开始学生不知所云,然后根据教师PPT上提示,猜出是让大家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
T:Let’s come to“Emotional education”.Do you know E-instein’s says“I enjoy walking in my life and exercise brings me endless pleasure.”?Also remember Socrates’says“The health of the body is destroyed by stillness and maintained by exercise.”
Ss:...(学生勉强跟着老师读这些艰涩的句子。)(见图2)
(图 2)
【案例分析】
看一位英语老师是否拥有精湛的课堂用语并不是看他能否说一口精湛的英语口语,而是看他能否用学生可理解的生动语言引领学生积极用英语交流。该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了诸多的大学水平的专业词汇,在情感提升上更是选择了远远高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名言,效果可想而知。
该故事板块讲述了刘涛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最终也学会了打篮球的故事。知识目标:学习句型“I can...”,“Can you...?”。情感目标:激励学生相信自己,热爱运动。笔者认为,本节课可以围绕“I can try.I can do.”这条情感主线展开教学。这样既简明、欢快又紧扣本课语法重点的鼓励语言,比那些过难的名家名言要更有用。在小结语法时,教师可以基于本单元整体,围绕“会做运动”来展开这一背景来设计巩固活动:
(PPT呈现框架句型,和许多运动图片。)
T:I can try.I can do.I can play basketball.I can swim,too.How about you?
S1:I can run.I can run fast.
S2:I can play football.
T:Can you play football well,John?
S3:Yes,I can.
T:Cool. Ask your good friend“Can you...?”
S3:Can you dance,Sandy?
...
Ss:(学生齐说)I can try.I can do.Cool.
这样基于单元整体、学生理解能力的设计既兼顾知识小结,又增加了拓展运用,促进学生分析、推理等积极思维。
3.关注教师提问的真实性,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课堂提问要尽可能创设真实的情境,只有在真实的情境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学生才能用真实的语言表达真实的内容,从而发展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激活学生思维。
【案例3】
五(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中第二课时Grammar time和Fun time教学重点是掌握以下句型:...have/has...,Do/Does...have...?Yes,...do/does.No,...don’t/doesn’t.某教师初上这一课实录如下:
T:Their animal friends are lovely.Do you have an animal friend?
S1:No,I don’t.
S2:Yes,Ido.Ihave a puppy.
S3:Yes,Ido.Ihave a puppy,too.
S4:No,I don’t.
【案例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动物朋友”来教学以上重点句型,同时宣传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但生活中,作为城里人,我们很少有家庭养小动物,所养动物的类别也很单调:小狗,仓鼠、鹦鹉、兔子。基于学生生活实际,教学就很难展开。因此,调整教学思路后,上课教师将动物朋友定义为:家里养的小动物,小区里常见的小动物,动物园里常去看望的动物,喜欢的玩具动物……都可以成为英语课上描述的动物朋友。上课时学生可以带上动物朋友的照片,图片、玩具动物等来参与课堂,当A同学猜对了B同学的动物朋友时,可以拿出动物朋友全班展示,大家一起来描述一下。在运用、巩固句型的同时,学生之间还可以分享动物朋友带来的快乐,同时仿真的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生活资源,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提高教师提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思维
趣味性永远是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润滑剂。课堂提问既要服务于教学目标,也要符合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充分解读教材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从文本或与文本相关联的生活经验中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并以此设问,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动力,激发他们主动寻求知识的欲望。
【案例4】
在执教六(下)Unit 5 A party故事板块第四幅图时,某教师基于课文提问如下:
T:Whatare the children going to do first?
S1:They’re going to have some fun first.
T:What fun are they going to have?
S2:They’re going to play with the toys first.
T:Good.
【案例分析】
根据教师提问,可以看出该教师认真研读、分析了教材,挖掘出教材中隐性的信息,即play with the toys first,但仅此而已。学生在感知、运用新句型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没有感受到孩子们最喜欢的“Children’s Day”应有的趣味性和快乐。那在篇章中学习句型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孩子们如果儿童节有假期,或者儿童节刚好是周末,会聚在一起做些什么?什么是孩子眼中的Fun?怎样让文本的学习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觉得有趣?那么,教师就会有不同的领悟。笔者将这一教学环节作如下调整。
(PPT同时呈现课文“图一”杨玲准备的玩具;“图4”孩子们欢聚在一起的情境。)
T:It’s Children’s Day.It’s your day.The children look so happy.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at the party?
S1:They are going to eat and play with the toys.
T:Eatingand playingare very happy things.But,are they going to eat first?
S2:No.They are going to have some fun.They’re going to play with the toys first.
T:Wow, you read very carefully.Do you like playing with the toys?
S3:Yes,I do.I also like playing with the balloons.
T:Cool.Can you blow the balloon and don’t let it fall onto the floor?
S3:Sure.Let me try now.(教师拿出气球,让该生现场玩吹气球。欢快的气氛让孩子们兴奋起来,孩子们回忆起自己过儿童节时的情景。)
T:It’sso funny.Ithink they’re going to play with Liu Tao’s balloons.Now talk about it in pairs:What are they going toplayattheChildren’sDay party?
(经过教师有趣的引导,学生同桌讨论,教师再检查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S4: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first?
S5:They’re going to sing and dance.It’s fun.
...
以上对话,通过直观图片的提示,教师机智、有趣的提问,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学生创造出诸多不同答案:watch TV,do puzzles, play computer games……可见,课堂提问时,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常是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问题。
5.注重教师提问的开放性,拓宽学生思维
好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深一层次的思考。相同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师提问方式的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开放性的问题更容易拓宽学生发散性思维。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捕捉教材中的发散点,基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相应的开放问题,以活化学生思维。
【案例5】
六(下)Unit 3 A healthy diet故事板块是通过介绍迈克和杨玲两个学生的日常饮食习惯,来宣传健康的饮食标准,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复习和学习名词单复数及量词的用法。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小结课文内容时操作如下:
T:How is Mike’s diet?Doeshe have a healthy diet?Can you give him some advices?(学生根据教师提问,小组合作,梳理内容。)
S1:Mikehassomebread and milk for breakfast. For lunch and dinner,he has...
S2:He doesn’t have a healthy diet.He shouldn’t eat a lot of sweet food.
S3:He should drink a lot of water/eight glasses of water every day.
S4:He should eat a lot of vegetables for lunch and dinner.
...
S5:Yang Ling often has a lot of noodles for breakfast.She...
S6:She has a healthy diet.
T:So we should learn from Yang Ling.We should try to have a healthy diet.
【案例分析】
在教材理解上,大部分教师简单地认为迈克饮食不健康,杨玲饮食健康,因此在新授的过程中不断地暗示学生杨玲的饮食很健康,导致学生的思维受限制。其实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饮食是否健康这个问题。不同体质的人饮食要有区别,不同年龄的人饮食要有区别,午饭和晚饭饮食要有区别,甚至人的一日三餐也是要有侧重的,所谓“Have breakfast like a king. Have lunch like a prince.Have dinner like a pauper.”。就课本人物和学生年龄特征而言,杨玲的饮食也需要改善。比如杨玲午饭和晚饭只吃一点点米饭,“She only eats a little rice.”,显然不符合少年儿童的营养需求;杨玲的一日三餐中没有牛奶的摄入,也是不可取的。
因此,建议教师先呈现“健康饮食金字塔”,让学生充分了解合理饮食原则,然后再根据少年儿童需要大量营养长高、长壮等因素,来评价迈克和杨玲的饮食。如提问:“What do Mike and Yang Ling need to live healthily?”,然后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饮食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中年教师,我们也可以根据年龄的增长,消化能力越来越差等因素来设计问题:“Can I have a lot of rice for dinner? What do your grandparents usually have for lunch and dinner?”让学生客观地看待健康饮食问题。
提问时,教师应多采用以How,Why,What等开头的半开放问题或开放式问题,为学生提供发展思维的机会,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习惯。教材中Cartoon板块更是教师运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好阵地,因为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留白”,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拓宽学生思维。
另外,教师不是课堂唯一的倾听者,学生之间的活动交流能激发个体思维的活跃度,教师可以用“Do you agree with him/her?”“Whatdo you think of that?”来激发更多人的参与和思考。学生的提问能力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学习能力(黄碧华2011)。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既要关注自己对问题的设计,也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全面展示他们理解文本的独特视角和个性体验,也能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时还要考虑问题设计的难易度、课堂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频率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等诸多因素。 教师应提升自身的问题设计能力和课堂提问水平,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