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幸福感研究综述

2018-04-25李丹阳

神州·上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工作投入

李丹阳

摘要:工作幸福感是个体在工作目标和潜能充分实现的状态中的心理感受和愉悦体验。是一个与工作本身和个体自身相关且相互影响的动态的心理体验。为了了解影响工作幸福感的因素,本文从两个方面,即个体和组织这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工作幸福感的因素,未来的研究,一个是可以从影响工作幸福感的因素着手,设计提高工作幸福感的实验研究方案,另一个是探讨有利于工作幸福感的工作模式。从而为提高人们的工作幸福感提供思路。

关键词:工作幸福感;目标定向;工作自我效能感;工作投入

一、工作幸福感

在当今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不仅能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更是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作的种类和需求都在不断的变化,不仅仅是付出劳动力和掌握工作技能,像机器一样的工作,而是在工作中享受,在享受中工作,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日常工作中体验到属于自己的工作幸福感。

工作幸福感界定为“个体工作目标和潜能充分实现的心理感受及愉悦体验,是一个需要组织和个人持久努力和投资的动态过程。[1]”工作幸福感的表现有在工作中很投入,工作中经历过心流体验,工作时能一直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对工作本身有较高的满意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也有学者认为工作幸福感是幸福感在工作领域中的反映。[2]它是个体幸福感水平在工作领域中的延伸,也是个体整体的幸福感的组成部分,因为对于工作的个体来说,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工作中通过对工作中各个部分的感知、评价,进而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体验。而这些不同的体验又导致了个体不同的工作幸福感水平。为了提高个体的工作幸福感,本文从个体和工作本身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影响工作幸福感的因素。

二、与个体相关的工作幸福感因素

2.1 目标定向

目标定向是个体社会认知在动机上的表现。目标定向包括学习目标定向和成就目标定向,其中有学者认为成就目标定向包括证实维度和逃避维度。即目标定向分为学习目标定向、证实目标定向和回避目标定向。学习定向的个体倾向于学习和工作所带来的价值和能力的提升,成就感来自于自我的完善和发展;证实定向的个体倾向于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积极评价;回避定向的个体倾向于逃避证实自己低能的机会避免获得消极评价。已有研究发现目标定向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水平。如孟慧等人的研究表明目标定向中的学习目标定向的员工比持回避和证实目标定向的员工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3]。

2.2工作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成功完成任务所具有能力的判断与自信[4]。除了一般自我效能感外,不同的领域中存在不同的自我效能感。如与工作效能感是效能感在工作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即个体对自己具备所从事的工作能力的判断与自信。即是否胜任此工作并有所成就。其中包含个体的认知、动机、情感等过程。从而影响个体的目标定向、工作态度、动机水平等方面[5]。自我效能感也影响着个体的幸福感。如孟慧等人的研究表明工作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工作自我效能感在学习目标定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6]。

2.3工作投入

工作投入是一種积极的、充实的、持久的、普遍的情感—认知状态。它由三个因素表征:活力、奉献和专注。其中活力体现工作中的高能量心理状态和很好的心理韧性,有利于个体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保持工作中的投入。 奉献代表全身心融入工作,体验到意义、激情、挑战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专注是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并伴随着积极的情感去工作,忘记时间且个体高度融入工作中[6]。由此可以看出工作投入反应这个体在工作中的身心状态。工作投入与个体的工作幸福感有某种程度的相关。如已有研究表明员工工作投入能够正向影响幸福感的水平。且工作投入的活力和专注维度对幸福感维度有显著正向影响[7]。

以上探讨的是与个人认知相关的工作幸福感的因素,要想获得工作幸福感,除了社会和公司、企业、机关单位努力给大家带来的工作内容上的丰富、工作环境的改善、薪酬的提高、以及大家共处时和谐的人际关系外,我们还要努力探索完善自身认知和能力的方法,来提高自身的工作幸福感。如树立终生的学习观,形成学习目标定向,在工作中钻研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工作能力。让工作和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三、其他影响工作幸福感的因素

工作中,已有的研究表明工作的特征、工资和福利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都会影响个体的工作幸福感。如Bardasi等人的研究表明临时性工作对幸福感有不利的影响[8]。仇蒙的关于工作时间的研究表明与个体的实际工作时间和期望时间不匹配相比,实际工作时间与期望时间一致时,个体的幸福感水平更高[9]。当个体的工作和家庭有冲突时,会降低个体工作和生活满意度、婚姻调节功能和工作所带来的意义感,导致不幸福感、压力、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和物质滥用等行为[10]。相对收入的研究证实幸福感受到收入相对性的严重影响[11]。比如个体所参考的团体增加了相同的收入,增加的那部分不会影响幸福感。但是,增加收入带来的额外税收用于公共服务中,则会有益于个体幸福感。对于特定的收入水平,有着高薪水的动机和期望将会对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12]。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也会影响员工工作幸福感。有研究发现,导致我国脑力劳动者工作满意度不高的首要因素是人际关系[13]。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体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形成愉悦的工作氛围。

四、总结与展望

在工作做为人们生活中重要部分的时代,提升个体的工作幸福感对于提高个体的整体幸福感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在工作中体验到更多幸福感,个体和组织以及社会都要通过一定的努力去营造一个有利于个体幸福感的工作环境、理念和方式。努力消除不利于个体工作幸福感的消极因素。如个体可以通过调整工作动机、提高工作效能感和找到能让自己投入的工作或在现有的工作中探索让自己投入工作的方法等等。组织可以在工作类型、内容、时间、环境、薪酬福利、领导风格、人际关系、沟通方式等方面做一些调整和改善,从而让组织在各方面都有尽可能利于个体工作幸福感提升。达到个体和组织在工作中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未来研究者可以在企业中开展更多的关于提升员工幸福感的追踪实验研究和深入探讨有关工作幸福感的理论研究。研究结论将为企业在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方面提供可行性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邹琼,佐斌,代涛涛.工作幸福感:概念、测量水平与因果模型.心理科学进展,2015,23(4),669–678

[2]冯骥.员工心理契约、幸福感与工作绩效关系模型研究.学位论文,2010.

[3]孟慧,梁巧飞,时艳阳.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科学,2010,33(1):96-99.

[4]Bandura,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2):191-215

[5]Bandura,A.(1997).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New York:Freeman.

[6]Schaufeli,W.B.,& Bakker,A.B.Job demands,job resources,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burnout and engagement:A multi-sample study.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4,25(3),293-315.

[7]董浩.员工主动性人格、工作投入与幸福感关系研究.学位论文,2011.

[8]Elena Bardasi& Marco Francesconi,The impact of atypical employment on individual wellbeing: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British workers.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04,58(9),1671-1688.

[9]仇蒙.工作時间影响幸福感的机制研究--基于人与组织匹配的视角.学位论文,2016.

[10]Aycan,Z.,& Eskin,M.(2005).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childcare,spousal support,an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in reducing work– family conflict for men and women:The case of Turkey.Sex Roles,53,453-471.

[11]Dorn,D.,Fischer,J.A.,Kirchgassner,G,& Sousa-Poza,A.(2007).Is it culture of democracy? The impact of democracy,and culture on happiness.Social Indicator Research,82(3),505-526.

[12]Maurice,Macdonald.&Robin; a.Douthit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sures of subjective and economic well-being:A new look.Social Indicator Research,26(4):407-422.

[13]胡蓓,陈建安.脑力劳动者工作满意度实证研究.科研管理,2003,(04):139-144.

猜你喜欢

工作投入
工作投入的概念、测量与模型
流畅感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研究
城管执法人员工作压力及其影响的实证调查与启示
工作—家庭中心性与延迟退休态度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