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CA基因多态性与PD患者发病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2018-04-25田小军郝洁邢红霞赵建华郭双喜苏洲杜佳王玉梅
田小军,郝洁,邢红霞,赵建华,郭双喜,苏洲,杜佳,王玉梅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卫辉 453100)
帕金森病(PD)是临床上常见的中老年人中枢性神经系统病变[1,2],临床表现为“四主征”症状,其病理基础是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形成路易小体,在我国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3-5]。目前对于PD的发病机制主流的看法认为,其是在年龄老化的情况下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6,7],据相关研究报道α-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是PD的致病基因之一,无论家族性和散发型的PD都与SNCA基因关系密切[8-10]。SNCA基因具有多态性,因此其多态性对PD病发的影响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因此研究ɑ-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发病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PD的治疗提供理论根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80例PD患者(PD组),同时选取80例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收治时间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
PD组,男 48例、女 32例,年龄 58~86岁,平均69.8±8.2岁,受教育年限9.0±3.7年,合并疾病:高血压27例、糖尿病9例、高血脂6例。对照组,男 45 例、女 35 例,年龄 55~85 岁,平均 69.4±9.0岁,受教育年限9.5±3.5年,合并疾病:高血压31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4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合并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⑴PD患者的诊断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病学》(第七版)制定的诊断标准;⑵健康对照组来源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结果健康的自愿者,无PD症状、家族史;⑶均为汉族;⑷本研究获得研究对象、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 ⑴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疾病;⑵伴有严重的营养不良、贫血;⑶免疫缺陷、免疫功能障碍;⑷各种原因所致的帕金森综合征及帕金森叠加综合征;⑸脑血管病史、颅脑外伤史;⑹合并精神性疾病。
1.3 检测方法 采集受试者外周血,采用氯仿法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根据SNCA基因的rs356200位点两侧序列,用Primer5.0软件设计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扩增,总反应体系为20uL,PCR反应为95℃,预变性2min,95℃、60℃和72℃各30s,72℃延伸5min, 共40个循环。将PCR酶切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确定rs356200基因型。
1.4 研究方法 收集两组的年龄、性别、民族、H-Y分级、帕金森病联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帕金森病人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分、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首发症状类型,并按照SNCA基因rs356200位点的基因性别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SPSS 16.0,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SNCA基因rs356200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比较 PD组的SNCA基因rs356200位点等位基因A所占比例67.50%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 56.25%(P<0.05);PD 组的 SNCA 基因 rs356200位点A/A基因型所占比例36.25%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的 18.75%(P<0.05);(表 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SNCA基因rs356200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比较(x±s)
2.2 PD患者SNCA基因rs356200位点的基因型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SNCA基因rs356200位点A/A、A/G、G/G基因型三组PD患者的患者的年龄、性别、首发症状类型、UPDRS评分、PDQ39评分、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3 讨论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的中老年人中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表现为“四主征”症状,包括运动迟缓、肌肉强直、静止性震颤和步态姿势异常,以路易(Lewy)小体形成、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功能缺失为病理基础,由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PD在临床和学界广受关注[11,12]。目前对于PD的发病机制主流的看法认为,在年龄老化的情况下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据相关研究报道,PD的病理改变是由SNCA蛋白聚集小体造成的,因此α-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被认为是PD的致病基因之一[13]。SNCA蛋白分子量相对较小,可调节神经可塑性、细胞分化和信号传递,其在体内积聚可导致发生功能性障碍甚至神经细胞死亡,而引起PD发病的SNCA蛋白聚集则是由基因的重复突变或者点突变引起。SNCA具有多态性,如rs356200和rs356165等多种基因位点,增加了SNCA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加了PD发病的风险,据相关报道称无论家族性和散发型的PD都与SNCA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14,15]。
表2 PD患者SNCA基因rs356200位点的基因型与患者临床特征比较(x±s)
3.1 两组研究对象SNCA基因rs356200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比较 据相关研究表明,SNCA基因rs356200位点的基因是与PD发病的相关基因位点,而该基因位点具有多态性,因此其突变更有可能导致SNCA蛋白异常高表达,从而增加了SNCA的体内水平,增加了其聚集的风险,从而更容易导致PD的病发,因此本文首先考察了SNCA基因rs356200位点的基因的多态性分布,以考察诱发PD病发的基因型,现结果如下:PD组的SNCA基因rs356200位点等位基因A所占比例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D组的SNCA基因rs356200位点A/A基因型所占比例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这表明SNCA基因rs356200位点等位基因A和A/A基因型是诱发PD发病的危险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临床上具有一定预测PD发病的作用。
3.2 PD患者SNCA基因rs356200位点的基因型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为更为全面的考察PD病情的发展与SNCA基因rs356200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本文考察了PD组的SNCA基因rs356200位点A/A、A/G、G/G基因型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首发症状类型、UPDRS评分、PDQ39评分、MMSE评分组间比较,发现以上结果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SNCA基因rs356200位点基因的多态性与PD的临床特征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具有相关性,而可能是与环境因素关系更为密切。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ɑ-突触核蛋白(SNC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发病和临床特征的关系,证明了SNCA基因rs356200位点等位基因A和A/A基因型是诱发PD发病的危险等位基因和基因型,但其多态性与PD临床特征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具有相关性,而可能是与环境因素关系更为密切,因此SNCA基因rs356200位点的基因的多态性在临床上具有一定预测PD发病的作用。
[1]胡洪峰,罗海彦,吴禹.帕金森病治疗新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3):3598-3600.
[2]Kalinderi K,Bostantjopoulou S,Fidani L.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Parkinson's disease:current progress and future prospects[J].ActaNeurol Scand,2016,134(5):314-326.
[3]庞书涛,朱明慧,金兴山.帕金森病治疗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6,37(21):3290-3292.
[4]冯涛,马凌燕.帕金森病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7,35(4):45-48.
[5]Beilina A,Cookson MR.Genes associated with Parkinson's disease:regulation of autophagy and beyond [J].J Neurochem,2016,139(S1):91-107.
[6]李祥婷,蔡定芳,李晓婷.环境化合物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50(10):922-926.
[7]文洁,许顺良,孙琳.帕金森病易感基因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30(1):68-71.
[8]García S,Chavira-HernándezG,Gallegos-Arreola MP.The rs3857059 variant of the SNCA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in Mexican Mestizos[J].Arq Neuropsiquiatr,2016,74(6):445-449.
[9]Emelyanov AK,Andoskin PA,Miliukhina IV. SNCA,alleles rs356219 and rs356165 are associated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nd increased α-synuclein gene expression in CD45+,blood cells[J].Tsitoloqiia,2016,58(2):99-104.
[10]宋天琦,白洋,闫旭.SNC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33):4650-4652.
[11]管得宁,张扬,徐运.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21(11):732-734.
[12]李芳菲,冯涛.早发型帕金森病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6):663-664.
[13]李少华,倪秀莹,陈红兵.帕金森病患者脑脊液中α-突触核蛋白水平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15):107-107.
[14]宋天琦,白洋,闫旭.SNC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33):4650-4652.
[15]熊莉,孙瑜,李国良,等.154例RhD阴性表型个体的D基因多态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4):34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