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荥阳小胡村墓地晚商至战国人骨研究

2018-04-25

关键词:颅骨战国墓葬

小胡村墓地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小胡村东北约1.2公里,2006年7月至9月,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主持下,联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共发掘晚商墓葬58座,年代大致相当于殷墟三期、四期,个别墓葬的年代可能早到殷墟二期晚段。该墓地在墓葬形制、葬俗、族徽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是一处晚商时代“舌”氏家族墓地,其墓主的身份多为中小型贵族。小胡村晚商“舌”氏家族墓地的成员大都随葬有许多兵器,表明他们握有相当数量的军事力量,应是戍守王畿之外的外服职官[1]。小胡村晚商墓地是郑州地区继郑州商城、小双桥遗址之后的又一重要考古发现,该墓地的发掘不仅丰富了该地区的商代考古学文化序列,而且为寻找郑州地区的晚商遗址提供了重要线索,特别是“舌”族铜器的出土对研究晚商丧葬习俗、社会组织形式及相关历史问题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该墓地还清理了西周墓葬2座、战国墓葬62座及宋、清等时期墓葬共102座[2]。为探讨小胡村晚商贵族墓地人群的族属及其种系流向,并了解该遗址先秦居民的健康状况,我们对小胡村墓地晚商至战国墓葬出土人骨进行了性别、年龄的鉴定,对其中保存较好的人骨进行了观察、测量和古病理学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性别、年龄的鉴定与分析

对人骨标本性别和年龄的鉴定依据了邵象清[3]、朱泓[4]和陈世贤[5]等著作中所列的标准。成年人骨性别的判定依据骨盆和颅骨的形态特征,年龄的判定依据耻骨联合面、耳状关节面、颅骨缝愈合和牙齿磨耗的变化形态。

小胡村晚商墓葬共采集12例人骨标本,其中5例男性、1例女性和6例未知性别,晚商人骨的平均年龄为44.75岁,男性47.50岁,女性45.00岁。居民的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中年期,其次为壮年期。

西周墓葬的2例人骨均为男性,分别处于中年期和老年期,其平均年龄为52.50岁。

战国墓葬共采集33例人骨材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12例,未知性别6例。战国人骨平均年龄为52.60岁,男性51.67岁,女性53.75岁。居民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中年期和老年期,其中,女性在老年期的比例(50.00%)明显高于男性(26.67%)。

二、颅骨的观察与测量

依据《人体测量手册》[3]和《人体测量方法》[6]等著述,本文对小胡村墓地晚商及战国墓葬中保存较好的4例颅骨进行了人种学鉴定,其中晚商男性1例,战国男性2例、女性1例(图一)。4例颅骨大致显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卵圆形的头骨,较浅的鼻根凹,显著的鼻前棘,中等程度的犬齿窝以及较弱的下颌圆枕;颅型多为中颅型—正颅型—中颅型,并有中颌型的总面角、特突颌型的齿槽面角、很小的鼻颧角及偏小的垂直颅面指数等,均具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特征。

图一 晚商和战国男性颅骨

三、人种类型的分析与探讨

为探讨小胡村晚商组、战国组居民与各有关先秦居民在人种类型上的关系,本文选择了古中原类型的瓦窑沟组[7]、后李官村组[8]、殷墟中小墓②组[9],古东北类型的殷墟中小墓③组[9]、平洋全组[10],古华南类型的昙石山组[11]、甑皮岩组[12],古西北类型的柳湾合并组[13]、宁夏海原组[14],古华北类型的姜家梁组[15]、夏家店上层合并组[16]和古蒙古高原类型的新店子组[17]和阳畔组[17]等13个古代颅骨组,具体比较项目和数据见表一。

采用计算各古代组之间的余弦距离和最远邻的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并绘制出聚类图。

图二中,在25的刻度上,15个颅骨组可分为两个大聚类,一个是古蒙古高原类型的新店子组和阳畔组,其余颅骨组为第二大聚类。在0~5刻度中,小胡村晚商组首先与古中原类型的瓦窑沟组、殷墟中小墓②组和后李官村组聚类,小胡村晚商组与之存在最相似的颅骨形态。同时,在0~5刻度区间内,小胡村战国组先与古华北类型的姜家梁组和夏家店上层合并组聚合,后与古西北类型的宁夏海原组聚在一起。所以,相对于小胡村晚商组,小胡村战国组颅骨更多地表现出北方或西北方古代人群的颅骨特征。

四、古病理学研究

荥阳小胡村墓地晚商至战国墓葬人骨保存较差,现就可供观察的骨骼和牙齿表现出的病理及部分异常现象做简单的描述和总结。

1.骨折。在古代人类遗骸上发现最多的是骨折,骨折可以分为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比如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和粉碎性骨折等属于完全骨折,而压缩性骨折和绿枝性骨折则属于不完全骨折[18]。在1例晚商人骨个体M24(男,55岁左右)上发现了右侧股骨头颈断,错位愈合(图三)。结合该例个体的年龄及其较为严重的脊椎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的表现特征,推测可能是因老年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完全骨折。

图二 小胡村晚商组、战国组与其他古代颅骨组之间的树状聚类图

2.施莫尔结节。施莫尔结节(Schmorl’s nodes)是椎间盘组织上向相邻椎体终板的垂直突出物,年轻人的创伤或长期的机械负荷是产生施莫尔结节的重要原因[19][20]。1例晚商人骨个体,M90(男,40~45 岁),在部分胸椎椎体上发现了施莫尔结节的痕迹;另有1例战国人骨个体,M86(男,45岁左右),第五至第八胸椎椎体上也存在施莫尔结节。(图四)

表一 小胡村晚商组、战国组与其他古代颅骨组之间的比较(男性) [单位:(长、宽、高度)毫米,(角度)度,指数:%]

3.骨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又名退行性关节病,其病因主要是机械性压力,主要发生于承重关节面上,尤其在脊椎骨、髋臼关节面和膝盖处[21]。1例晚商人骨个体M24(男,55岁左右),在其枢椎,第三、四、五、六颈椎的左侧关节突关节面和第六至第八胸椎的椎体关节面右侧,均存在较为明显的骨赘,属于骨性关节炎。(图五)

4.多孔性骨肥厚。多孔性骨肥厚是出现在骨骼上的一种病理损伤,多发现于头盖骨上。一般认为,它可能由缺铁性贫血造成,与人群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类型也有一定的关系,被认为与农业社会的出现有关[22]。1例晚商个体M117(男,45岁左右)和3例战国个体M62(女,60 岁以上)、M111(男,60 岁以上)、M97(男,60岁以上),在其额骨、左右顶骨和枕骨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如针眼般大小的孔洞,属于多孔性骨肥厚。

5.牙病。对牙病的研究有助于调查古代人群的健康和饮食状况,本文的研究中用肉眼对牙齿的7个项目进行了观察:龋齿(图六),牙周炎[23],根尖脓肿(图七),生前牙齿脱落[24],牙釉质发育不良[25],齿列拥挤[26]和阻生[27]。

表二是小胡村晚商至战国墓葬人骨牙齿常见疾病的患齿率。由于可供观察的西周居民牙齿仅为7颗,其中4颗均受到龋病的侵害,所以西周龋病的患齿率较高。牙周炎可能与维生素C的缺乏,维生素D和钙、磷的缺乏或不平衡、营养不良等有关,而牙齿生前脱落和牙釉质发育不良也与人群饮食和营养状况、生存压力密切相关。相对于晚商,战国居民在牙齿生前脱落、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周炎等方面均存在较高的患齿率。

图三 右侧股骨头颈断后愈合(M24,晚商男性)

图四 施莫尔结节(M90,晚商男性)

图五 颈椎的骨性关节炎(M24,晚商男性)

图六 龋病(M70,西周男性)

图七 根尖脓肿(M90,商代男性)

表二 牙齿常见疾病患齿率

五、成年居民身高推算

采用一元回归方程分别计算小胡村晚商、西周和战国墓葬人骨男、女两侧肱骨、股骨和胫骨的最大长推算身高值,并计算两侧肱骨、股骨和胫骨的一元回归方程所得身高的平均值,分别推算出成年男、女两性的平均身高。保留有完整肱骨、股骨或胫骨的个体为晚商2例男性,西周1例男性,战国10例男性、2例女性。男性居民选择陈世贤[5]计算黄色人种身高公式,女性居民选择张继宗[28]计算中国汉族女性身高公式。2例小胡村晚商男性居民的平均身高为161.39厘米,在158.85~165.21厘米之间;1例西周男性身高为165.79厘米;10例战国男性平均身高为166.49厘米,在160.91~174.16厘米之间;2例战国女性平均身高为164.13厘米,在160.17~166.11厘米之间。

六、结论

以荥阳小胡村晚商墓地为代表的郑州商代“舌”族旧地,墓地家族成员多为握有军事力量的商代贵族。商末周初,“舌”族势力被分化瓦解,最终融入周王朝大家庭[29]。结合体质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结果对荥阳小胡村墓地晚商至战国人骨标本的综合研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采集到的荥阳小胡村晚商墓葬12例人骨标本,西周墓葬2例人骨标本,战国墓葬33例人骨标本,其平均死亡年龄分别为44.75岁、52.50岁和52.60岁。

2.小胡村晚商组与后李官村组、瓦窑沟组和殷墟中小墓②组最为接近,相对较近的是姜家梁组;小胡村战国组与姜家梁组和瓦窑沟组最接近,其次接近的是殷墟中小墓②组和后李官村组。晚商组和战国组均与古蒙古高原类型的新店子组最疏远,其中晚商组与古东北类型的平洋全组也较为疏远。相对于小胡村晚商组,战国组颅骨更多地表现出北方或西北方古代人群的颅骨特征。

本文小胡村晚商组的数据因样本量过少,未必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该组居民的群体体质特征。但是,这并不妨碍对以小胡村晚商组为代表的商代“舌”族的基本种系状况进行大致的了解。小胡村晚商组多体现古中原类型的特征,与古东北类型的平洋全组在颅骨形态上差异较大,这似乎说明,小胡村晚商“舌”族作为掌管军事力量的晚商中小贵族,族属来源可能是中原地区的土著,即古中原类型居民,而与来自东北方的古东北类型的商代王室贵族[9]不属于同一人群。

3.在小胡村晚商、西周和战国人骨上发现了骨折、施莫尔结节、骨性关节炎、多孔性骨肥厚等创伤和病理。

4.小胡村晚商男性居民的平均身高为161.39厘米;1例西周男性的身高推算为165.79厘米;战国男、女两性平均身高分别为 166.49厘米和164.13厘米。

参考文献:

[1]汤威.郑州出土舌铭铜器考[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10).

[2]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荥阳小胡村墓地晚商墓葬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15(1):3-12;贾连敏,曾晓敏,梁法伟,等.河南荥阳小胡村发现晚商贵族墓地[N].中国文物报,2007-01-05(5).

[3]邵象清.人体测量手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34-56.

[4]朱泓.体质人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2-106.

[5]陈世贤.法医人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3-86.

[6]吴汝康,吴新智,张振标.人体测量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1-101.

[7]陈靓.瓦窑沟青铜时代墓地颅骨的人类学特征[J].人类学学报,2000,19(1):32-43.

[8]张雅军.山东临淄后李官周代墓葬人骨研究[R]//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土井浜遗址·人类学博物馆.探索渡来系弥生人大陆区域的源流.日中共同研究报告 1,2000:164-167.

[9]韩康信,潘其风.安阳殷墟中小墓人骨的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殷墟头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50-81.

[10]潘其风.平洋墓葬人骨的研究[M]//平洋墓葬:附录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11]韩康信,张振标,曾凡.闽侯昙石山遗址的人骨[J].考古学报,1976(1):121-129.

[12]张银运,王令红,董兴仁.广西桂林甑皮岩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人类头骨 [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7(1):4-13.

[13]潘其风,韩康信.柳湾墓地的人骨研究[M]//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柳湾:乐都柳湾原始社会墓地:附录一.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261-303.

[14]韩康信.宁夏海原菜园村新石器时代墓地人骨的性别年龄鉴定与体质类型[M].//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宁夏菜园: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发掘报告:附录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49-357.

[15]李法军.河北阳原姜家梁新石器时代人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15-141.

[16]朱泓.中国东北地区的古代种族[J].文物季刊,1998(1):57.

[17]张全超.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人骨研究[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0:1-115.

[18]MAYSS.TheArchaeologyofHumanBones[M].1998:162-165.

[19]WAGNER A L,REED M F,ARRINGTON J A,et al.Relationship of Schmorl’s Nodes to Vertebralbody Endplate Fractures and Acute Endplate Diskextrus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2000(21):276–281.

[20]SH.Schmorl’s Nodes in a Post Medieval Skeletal Sample from Klostermarienberg [J]. Austr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aeology,2008.

[21]WHITE T D,FOLKENS P A.The Human Bone Manual[M].Elsevier Academic Press,New York,2005.

[22]张君.农业社会的出现对古代人群健康的影响[N].中国文物报,2006-08-11(7).

[23]许彦枝,赵满琳,陈彦平.口腔科疾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46-155.

[24]LUKACS J R.Dental Trauma and Antemortem Tooth Loss in Prehistoric Canary Islanders:Prevalence and Contributing Facto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aeology,2007(17):157–173.

[25]罗伯茨.疾病考古学[M].张桦,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82.

[26]张敬雷.青海省西宁市陶家寨汉晋时期墓地人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138.

[27]刘武,曾祥龙.第三臼齿退化及其在人类演化上的意义[J].人类学学报,1996(8):186.

[28]张继宗.中国汉族女性长骨推算身高的研究[J].人类学学报,2001,20(4):302-307.

[29]汪培梓.郑州“舌”铭铜铙时代与性质浅析[J].中原文物,2016(5):44-47.

猜你喜欢

颅骨战国墓葬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关于小儿颅骨缺损修补的认识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战国玺印陶文释读七则
战国少年孟轲
论燕下都战国大墓的埋葬特点*——与齐国战国大墓等比较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七)》释读拾遗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关、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