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昌汉画像砖人面铺首形象探析

2018-04-25

关键词:兽面画像砖厅堂

许昌是河南省汉画像砖集中出土的地区之一,许昌地区出土的实心画像砖,其造型、规格与河南省南阳地区、四川省出土的实心砖差别很大,独具地方特色。许昌实心画像砖呈长条形,以各式建筑为主要题材,有些楼阁、厅堂的正面饰铺首,这些铺首已经失去了兽面的威武凶猛形象,变成了起着装饰作用的人面形象,是门户的象征,或是代表着不同年龄的墓主身份。

一、许昌汉代实心画像砖人面铺首的造型

人面铺首模印在画像砖建筑物楼阁、厅堂的正面,作为门上的装饰。根据建筑造型及人面铺首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四型。

1.A型。双阙、厅堂在高台之上。砖面正中为厅堂,两侧是双阙和常青树,把台基作为建筑物的基础部分,既起到防水、防潮的作用,又使建筑物显得雄伟壮观,是主人身份的象征。依据砖面整体画像及布局的不同,又可分为三个亚型。

Aa型。画面中间的厅堂,柱头有斗拱,门上装饰的人面铺首,弯眉,圆眼,高鼻,阔嘴,有胡须,应该是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阙与树之间饰圆座乳钉纹,左侧阙檐立一瑞鸟。(图一-1)

Ab型。厅堂门上所饰的人面铺首,眉毛上挑,大圆眼,宽鼻梁,嘴上无胡须,应该是一位中年人。阙与树之间饰圆座乳钉纹。(图一-2)

Ac型。厅堂柱头有斗拱,门上的人面铺首,弯眉,杏仁眼,嘴微张,额头无皱纹,嘴上没胡须,应是壮年人。长青树上饰飞鸟。(图一-3)

2.B型。双阙、厅堂在同一水平线上。依据人面形象、建筑造型及局部装饰不同,又可分为三个亚型。

Ba型。画面中间是厅堂,门上饰弯眉、小眼、宽鼻、胡须浓密的人面铺首。阙外檐栖瑞鸟,阙与厅堂之间上、下饰四个圆座乳钉纹,阙与树之间饰圆座乳钉纹两个。(图一-4)

Bb型。画面中间厅堂的柱头有斗拱,门上饰无胡须的壮年人面铺首。两侧长青树上立仙鹤,厅堂檐旁饰飞鸟,阙与树之间饰圆座乳钉纹两个。(图一-5)

Bc型。画面中间厅堂的柱头有斗拱,门上饰人面铺首,头戴三角形帽饰,面带微笑,嘴上有胡须。阙与厅堂之间饰圆座乳钉纹和“回”字纹,阙与树之间饰鸟纹。(图一-6)

3.C型。重檐楼阁。画面中间双重楼阁门上所饰的人面铺首,弯眉,圆眼,宽鼻子,高鼻梁,阔嘴,胡须浓密。两侧有常青树,楼阁外檐有仙鹤栖息,楼阁与树之间饰“回”字纹。(图一-7)

4.D型。单檐建筑。画面中间是厅堂。门上饰人面铺首,弯眉,双眼角上翘,高鼻梁,椭圆形嘴,八字胡。两侧为单檐阙,阙与厅堂之间饰常青树、乳钉纹,檐上饰鸟纹。(图一-8)

二、许昌汉代空心画像砖人面铺首的造型

汉代空心画像砖上的铺首,无论是兽面还是人面,均没有以单独表现的形式出现,常用作补白或与其他纹饰配合使用,在墓门砖的门扉、门楣和立柱上均有铺首画像。许昌地区空心砖人面铺首常见的造型有以下两种类型。

1.A型。铺首形象介于人面与兽面之间,根据造型又可分为两个亚型。

Aa型。“山”字形冠尖而凸的铺首。眉毛上挑,圆眼,深眼窝,额头、腮部及三角形鼻头鼓起,张嘴露齿,两侧手掌五指分开,掌心向外。 (图二-1)

Ab型。“山”字形冠的铺首衔环。面部轮廓清晰,腮部微鼓,水滴形双目突出,高鼻,穿绞丝纹单环。(图二-2)

2.B型。人面铺首。双目圆睁,须发满面,鼻下一环系于横杆之上,杆两端双手外翻,环内有一“夫”字,铺首与人面相似。(图二-3)

图一 许昌汉代实心画像砖人面铺首造型

三、许昌汉代画像砖人面铺首的装饰手法及特点

许昌汉代画像砖人面铺首的装饰手法均为模印,空心画像砖的人面铺首以单个长方形小印模压印而成,与其他画像可以随意组合。人面铺首在砖面上的位置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砖面的中间、砖面的上端、砖面的边角均可以表现。许昌地区汉代空心砖上装饰的人面铺首,有的介于人面与兽面之间,有的似人面形象,有的铺首穿环或衔环,有的则无环,无论哪一种表现形式均以浅浮雕手法表现出完整的面部轮廓,其造型生动、逼真。这种现象不是许昌出土的空心砖人面铺首画像仅有,郑州地区出土的空心砖铺首形象也具有相同的特点[1]。实心画像砖的人面铺首与砖面画像同步产生,在砖面上的位置相对固定,绝大多数位于砖面的中部,极少数在砖面的左侧或右侧,均表现在建筑物之上。以阳线刻手法刻画出眉、眼、鼻、嘴、胡须等,面部轮廓不清,其表现形式多样,人面特征更具体。许昌实心画像砖的人面铺首形象,在河南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均属罕见。

四、人面铺首的由来

铺首即衔门环的底座,常以兽面形象出现。兽面铺首作为装饰纹饰,在商代青铜器上就已经使用了。有关资料显示,河南安阳殷墟第三期、第四期出土的青铜罍95%以上都有铺首衔环[2]。只不过早期的兽面纹比较简单,仅有一对兽目,省略了其他部位;中晚期兽面就已经有了双角,兽面以鼻梁为中线,左右对称,布满器身。西周早期出现兽面衔环的器耳,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装饰兽面衔环的现象明显增多[3]49。到了汉代,铺首不仅常常作为壶、奁、樽和钫等器物肩腹部的装饰纹饰,还大量出现在画像石、空心砖门扉之上。兽面铺首衔环成为全国各地画像石墓门的主题装饰,其影响深远,时至今日,各地农村住宅的大门上仍在使用兽面铺首作门环的底座。汉代画像石门扉的兽面铺首多数突出 “山”字冠和双目,其形象狰狞恐怖,既是门户的象征,又有着镇鬼御凶、辟除不祥之作用。

有的铺首由兽面逐渐变成了人面,具体形象的演变在各地出土的汉代多种器形及画像砖石上均有所体现。河南省许昌市、南阳市和商丘市出土的画像石门扉之上除有大量的兽面铺首衔环图像外,还出现了异形铺首衔环[4],头戴高冠,有眉毛、眼睛、双耳和胡须,与人面近似的铺首[5],以及两耳平齐,三角顶式角,面部刻画双眼、鼻子,嘴角左右有一缕弯曲胡须,衔璧或衔多个环的人形铺首[6]。

图二 许昌汉代空心画像砖人面铺首造型

河南省以外的其他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门扉,铺首形象也多以兽面为主,造型大同小异,也有个别可见人面铺首造型。东汉时期,山东、陕北、晋西北及豫南和鄂北地区等多个区域出现像现实生活中的狮子、老虎等动物铺首,个别面部的刻画更像现实中的人。如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的一块画像石,画像分为左中右三格,左右两格均有铺首衔环,两铺首以阴线刻出圆脸,眼、鼻刻画清晰,头部两侧出现了双耳,人面铺首的面部特征表现明显[3]11。又如陕西省绥德县四十里铺出土的画像石门扉,用阴刻线在铺首面部刻画出眉、眼、鼻和双耳。面部特征与人非常相似,特别是那双眼活灵活现,如同真人一般[3]16。

图三 轺车出行、单阙画像砖

五、人面铺首的流行阶段

位于许昌市建安区尚集镇十王墓地的M29、M31这两座墓葬均出土有轺车出行、单阙画像砖 (图三)。其中,M29同时还出土有Ab型和C型人面铺首实心画像砖。根据墓葬随葬的陶罐、铜镜等器物推断,这两座墓葬的年代大体在新莽至东汉早期阶段[7]。其他几种人面铺首画像砖虽然不是来自墓葬发掘出土,但它们与墓葬出土的画像砖具有相同的时代特点,应该属于同一个时期的作品。由此可知,东汉时多地画像石门扉之上偶尔会出现近似人面的铺首,而在新莽至东汉早期阶段许昌实心画像砖上已经出现了更准确、更形象的人面铺首,弯眉,圆眼,没有了穿或衔的环,变成了圆形或半圆形的口,有的还刻画有胡须,人物嘴部的特征清晰明了。人面铺首,有的胡须浓密,老气横秋;有的表情自然,充满活力;有的面带微笑,神采奕奕,人面形象已经完美呈现。虽然铺首由兽面变成了人面,但它仍处在建筑物的正门之上,与兽面铺首处在相同的位置,只是不再与朱雀或白虎组合,失去了原有的除凶避邪作用,仅是装饰着门户或代表着墓主的身份。

人面铺首是在兽面铺首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它与兽面铺首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有研究者认为,山东地区画像石铺首衔环向人面铺首的演变一直延续到东汉末期[3]67。许昌汉代画像砖人面铺首的使用延续至何时,还有待于今后田野考古工作的新发现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张秀清,张松林,周到.郑州汉画像砖[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88:163-164.

[2]苗霞.中国古代铺首衔环浅析[J].殷都学刊,2006(3):30.

[3]常艳.汉代画像石中铺首衔环图像的形成与演变[D].汕头:汕头大学,2007:49.

[4]陈文利.许昌汉画像石铺首衔环图像研究[J].华夏考古,2016(3):98.

[5]刘兴怀,闪修山.南阳汉代墓门画艺术[M].上海:百家出版社,1989:62-63.

[6]阎根齐,米景周,李俊山.商丘汉画像石[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2:77-78.

[7]河南省文物局.许昌考古报告集(一):襄城前屯与许昌十王墓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75-180.

猜你喜欢

兽面画像砖厅堂
北宋演员画像砖四人组
“国之重器” 商周时期的青铜兽面纹鼎
秋夜(1)
厅堂与旧居
图案于社会之中——再析上古时代的“兽面”母题
登堂入室
《河西画像砖艺术》出版
两汉时期画像砖流变考论
一整夜
良渚玉器神人兽面像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