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格优势对降低海员焦虑和生理压力反应的作用机制

2018-04-24李婷婷

关键词:海员品格收缩压

李婷婷,董 震,田 芯

(大连海事大学 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一、问题提出

当问题情境与心理资源之间产生不平衡时,易引发个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压力反应,进而影响身心健康[1]。大量实证研究探索了心理和生理的压力应对机制[2]。一些理论和模型指出了在压力情境下个体的品格优势(character strengths)作为重要心理资源的作用。品格优势被界定为个体的积极认知、情感、行为。品格优势以图式的方式来理解和解释来自自我、他人和世界的信息。Park等人将品格优势归结为24项,分属于六大美德,用于教育和人才发展领域[3]。三大品格优势的有效性在基于数百万的跨文化研究样本的研究中得以证明,被称为亲和力(caring)、好奇心(inquisitiveness)、自我控制(self-control)。品格优势总分还可以用来反映个体的品格优势整体水平[4]。此外,测量品格优势的工具还有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 (TCI)[5]。目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在各种文化背景下,品格优势对个体的心理反应(如生活满意度、抑郁、焦虑)、生理反应(如身体健康、疾病症状)都是一种保护性因素[6]。

基于压力应对交互模型[7],具有高品格优势的个体能够在压力情境下感知更小的压力,并且心理恢复得更快[8]。一项纵向研究发现,具有高品格优势的学生在整个学期中会经历更小的学业压力、更轻微的焦虑症状,并且更具有活力[9]。另一项回溯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品格优势在灾难事件过后可以促进个体成长[10]。这些研究证明品格优势在压力应对中的作用显著。更进一步说,品格优势作为一种适应性资源也许可以在压力应对中的生理反应中表现出来。稳态理论[11]指出,个体在面对压力时,必要的生理反应会立即呈现,紧接着这些反应会降低。这些改变预示在压力挑战下生理反应的复杂性和适应性[12],即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心率(heart rate, HR)的大幅改变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威胁,而这对一些与压力有关的慢性病和心血管疾病是危险的。另一项研究对高品格优势个体和低品格优势个体的生理反应恢复的快慢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高品格优势个体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恢复得更快[13]。尽管如此,还没有研究来检验品格优势在压力下的生理压力反应的适应性作用。对压力检验最常用的实验是trier social stress task (TSST),任务要求是让被试完成一个面试和心算任务[14]。大量研究采用这种方式均成功引发了被试的压力反应[15]。目前,Allen等人基于TSST系统地回顾了这些研究的原则和方式,并进一步指出TSST已作为在实验室情境下引发压力的黄金标准[16]。

当考虑到影响个体品格优势的人口统计学因素时,专业或职业领域显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航海人员面临的航海环境和作业条件的特殊性,对航海人员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孤独、应对方式、控制感等显著影响海员的心理健康;对远航前部分心理症状偏重的海员进行心理干预,其心理症状指标显著降低;有效的心理干预在改善海员的心理症状、恢复情绪平稳、提高工作效能方面具有积极作用[17];海员的生理素质还是体现其胜任力的重要因素[18]。

本研究仍采用TSST来检验海员的品格优势和生理压力反应的相关性。将海员分为高品格优势组和低品格优势组来探讨在压力情境下个体的生理恢复力的差异。研究假设高品格优势海员不会将生理社会压力源视为有压力的,而低品格优势者会将其视为有压力的。这是首次在实验室情境下检测不同水平品格优势海员的生理社会压力反应,研究结果将会促进品格优势的压力应对机制在航海心理学中的运用。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以张贴海报的形式招募到被试67名,要求近期无较为严重的生理疾病、心理疾病。最终,64名被试符合要求(平均年龄21.40周岁,SD=1.77)。要求被试24小时内不允许服用含咖啡因或兴奋剂的食品或药物,在进入实验室的2小时前不允许参加剧烈运动。

2.工具

(1)品格优势问卷(Chinese virtues questionnaire, CVQ)。96道题项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来测量。品格优势问卷用来评估个体的亲和力、生命力(inquistiveness)、意志力(self-regulation)。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亲和力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生命力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意志力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4]。

(2)状态焦虑问卷(state anxiety inventory, SAI)[19]。采用李克特四点计分方式评估被试当前的焦虑水平。针对本样本数据的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

(3)生理反应指标。采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HEM-7051)来测量被试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

3.程序

64名被试首先经品格优势问卷被分为高分组(32人,M=11.65,SD=0.62)、低分组(32人,M=10.31,SD=0.39)。组间差异显著(t=6.84,p<0.001)。

所有被试被安排在上午9:00到10:00间参加实验。被试开始实验前有15分钟的休息时间,之后再参加三阶段——基线期(T1)、压力期(T2)、恢复期(T3)的实验设计。首先,要求被试完成状态焦虑测试和生理反应指标测试(T1);其次,要求被试在摄像机前进行一次演讲,之后再完成一次大数值的连续减法任务(T2);最后,经过15分钟的恢复,要求被试再次进行状态焦虑测试和生理反应指标测试(T3)。每个阶段大约持续15分钟。

三、研究结果

基线期、压力期、恢复期被试的生理反应指标测试结果和心理反应测试结果见表1。高品格优势组和低品格优势组的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见表1。基线期,状态焦虑水平、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没有显著差异。基线期到压力期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个组的状态焦虑水平、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上升。这一结果说明公众演讲和连续减法任务在引起被试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上是有效用的。

对状态焦虑、心率、收缩压、舒张压采用二因素方差分析,2(高品格优势组/低品格优势组) ×3(T1/T2/T3)。

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在基线期、压力期、恢复期的均值折线图如图1所示。

对于状态焦虑,组别和测试阶段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显著。在低品格优势组,简单效应分析显示状态焦虑从T1到T2显著上升。同样,在高品格优势组,简单效应分析显示状态焦虑从T1到T2显著上升。但是,低品格优势组的状态焦虑从T1到T3显著上升,但高品格优势组并不显著。

表1三个测试阶段生理心理反应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图1 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在基线期、压力期、恢复期的均值折线图

对于心率,组别和测试阶段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显著。在低品格优势组,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心率从T1到T2显著上升。同样,在高品格优势组,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心率从T1到T2显著上升。但是,低品格优势组的心率从T1到T3显著上升,但高品格优势组并不显著。

对于收缩压,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测试阶段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显著。在低品格优势组,简单效应分析显示收缩压从T1到T2显著上升。同样,在高品格优势组,简单效应分析显示收缩压从T1到T2显著上升。但是,低品格优势组的收缩压从T1到T3显著上升,但高品格优势组并不显著。

对于舒张压,组别和测试阶段的主效应均显著,但交互作用不显著。在低品格优势组,简单效应分析显示舒张压从T1到T2显著上升。同样,在高品格优势组,简单效应分析显示舒张压从T1到T2显著上升。但是,高品格优势组和低品格优势组的舒张压从T1到T3的上升均不显著。

四、讨 论

已有研究证明具有高品格优势的个体能够感知较少的压力[8,9,20]。本研究发现,相比低品格优势的个体,高品格优势个体表现出对压力情境的生理和心理适应性,即高品格优势个体表现出低水平的焦虑反应、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高品格优势个体在恢复期的测试结果表明其心血管水平恢复更快,也就是说,高品格优势个体面对压力情境能够展现出更好的心理复原力。Avey的研究表明,wisdom(智慧)优势与员工的压力体验呈负相关,并且展现出更多的压力应对策略[21]。此外,一项研究证明,智慧、情感、人际优势与工作场所的压力应对相关,并且在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调节作用[20]。Papousek等探索了优势力量在压力情境下心血管反应恢复中的积极作用[22]。这些研究为品格优势对压力情境的抵御作用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思路。

品格优势表现出的是个体积极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个体用积极的认知图式来解释来自个体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认知理论强调认知在焦虑体验中的作用[23]。Fredrickson的扩展-建构理论指出认知因素在心血管反应中的调节作用,具有心理复原力的个体的心血管水平能够从消极负面情绪中很快恢复[24]。这种积极的认知模式有助于个体建构包括生理的、社会的和心理的资源来应对压力情境。本研究中,高品格优势个体在压力期的心率和血压都上升了,但是在恢复期又能够很快得以恢复,这就是品格优势这种积极的人格和认知力量的复原力的体现。在临床与实践领域,可以通过调节生物指标反馈的干预活动来培养和训练压力情境下个体的品格优势力量,例如可以开发一种可视化的生物反馈技术来显示个体的心率和血压变化,从而使使用者自助调节自身品格优势的运用情况。另有研究发现,幽默、希望、感恩优势可以帮助个体减轻紧张、焦虑,以及慢性疼痛[25,26]。总之,这种研究视角为积极人格对压力情境的有效应对提供了新的思路。

对于海员来说,航行中除了面临船舶安全行驶的安全压力外,还面临着长时间远离陆地的隔绝感、船舶的噪声和震动、活动范围过于狭小,这种环境压力使得海员的思想和情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此外还有每到一港面对的复杂的代理、海关、边检等公关压力、受检压力;同时更为沉重的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海员的情绪、工作积极性和身心健康。如果压力超过承受能力而未采取任何应对措施,极易引起海员自身的身心疾病,轻者会出现植物性神经综合征,严重威胁到行驶安全。因此,海员不仅需要有强健的体魄、专业的技能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因此,洞悉现阶段海员培养的形式,提高航海教育与培训水平,再造海员教育培训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27]。在这种形势下,有针对性地对海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是十分迫切和必需的。基于品格优势的积极心理干预(strength-based inventions, SBIs)运用在海员身上,对他们的品格优势进行评估和干预,可以提升他们的危机应对能力,使他们在压力情境下展现生理和心理上的适应性。虽然SBIs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具体的保护和促进功能表现会因社会情境背景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这种干预训练还必须结合航海文化和海员的职业特点而设计。航海心理教育不仅要培养发展个体的一般心理品质,更要着重发展能够适应航海职业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健全人格,干预训练要在更高层面或水平上整合出新的心理资源[28]。

五、结 论

以往研究纷纷对压力情境下积极人格资源进行探索,本研究结果也指明了作为个体潜在力量的品格优势的作用机制。具体来说,具有高品格优势的海员表现出更快的心血管恢复能力,即在压力情境下,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恢复速度更快;品格优势作为一种压力应对资源,能够使海员面对压力情境时表现出心理和生理上的适应性。

[1]HENRY J P, STEPHENS P M. Stress, health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 sociobiologic approach to medicine[J]. Acta Physiologica Scandinavica Supplementum, 1977, 640(4): 1-179.

[2]SLADEK M R, DOANE L D, LUECKEN L J, et al. Perceived stress, coping, and cortisol reactivity in daily life: a study of adolescent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college[J]. Biological Psychology, 2016, 117: 8-15.

[3]PARK N, PETERSON C. Character strengths research and practice[J]. Journal of College and Character, 2009, 10(4): 1-10.

[4]DUAN W J, HO S M Y, YU B, et al.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virtues questionnaire[J].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2012, 22(6): 680-688.

[5]CLONINGER C R, PRZYBECK T R, SVRAKIC D M, et al. The 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 (TCI): a guide to its development and use[D]. St. Louis: Washington University, 1994.

[6]NIEMIEC R M. VIA character strengths: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first 10 years)[M]//KNOOP H H, FAVE A D. Well-being and cultures: perspectives from positive psychology. New York: Springer, 2013: 11-29.

[7]LAZARUS R S, FOLKMAN S.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M].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8]DUAN W J, GUO P F, GAN P. Relationships among trait resilience, virtues,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J]. PLoS ONE, 2015, 10(4): e0125707.

[9]DUAN W J. The benefits of personal strengths in mental health of stressed students: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J].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2016, 25(11): 2879-2888.

[10]SCHUELLER S M, JAYAWICKREME E, BLACKIE L E, et al. Finding character strengths through loss: an extension of peterson and seligman (2003)[J].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2015, 10(1): 53-63.

[11]MCEWEN B S, GIANAROS P J. Stress and allostasis induced brain plasticity[J]. Annual Review of Medicine, 2011, 62(1): 431-445.

[12]MCEWEN B S. Protective and damaging effects of stress mediator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8, 338(3): 171-179.

[13]LV W, WANG Z H, YOU X Q.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repeated stress in individuals with high and low trait resilience[J]. Biological Psychology, 2016, 120: 46-52.

[14]KIRSCHBAUM C, PIRKE K M, HELLHAMMER D H. The “Trier Social Stress Test”-a tool for investigating psychobiological stress responses in a laboratory setting[J]. Neuropsychobiology, 1993, 28(1-2): 76-81.

[15]CRUESS D G, FINITSIS D J, SMITH A L, et al. Brief stress management reduces acute distress and buffers physiological response to a social stress tes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 2015, 22(3): 270.

[16]ALLEN A P, KENNEDY P J, DOCKRAY S, et al. The trier social stress tes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J]. Neurobiol Stress, 2016, 6(C):113-126.

[17]余浩,徐灵活,胡培坤,等.长航对舰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37(7):575-578.

[18]杨华龙,陈美潼,叶迪.海员适任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培训策略[J].航海教育研究,2016,33(3):5-8.

[19]SPIELBERGER C D, GORSUCH R L, LUSHENE R E. Manual for 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M]. Palo Alto, CA, US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1970.

[20]HARZER C, RUCH W. The relationships of character strengths with coping, work-related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5, 56(3): 218-226.

[21]AVEY J B. Impact of employees character strengths of wisdom on stress and creative performance[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 2012, 22(2): 165-181.

[22]PAPOUSEK I, NAUSCHNEGG K, PAECHTER M, et al. Trait and state positive affect and cardiovascular recovery from experimental academic stress[J]. Biological Psychology, 2010, 83(2): 108-115.

[23]BAR-HAIM Y, LAMY D, PERGAMIN L, et al. Threat-related attentional bias in anxious and nonanxious individuals: a meta-analytic study[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7,133(1): 1-24.

[24]FREDRICKSON B L.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56(3):218-226.

[25]FORSTER O. Hope in individuals living with chronic physical illness: correlates of hope across illness populations and predictors of hope in individual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D]. Hull: University of Hull, 2012.

[26]ASMA G, ASAPH A, SARA T, et al. “Kind and grateful”: a context-sensitive smartphone app utilizing inspirational content to promote gratitude[J]. Psychology of Well-Being, 2012, 6(1): 9.

[27]孙玉清.洞悉海员培养新形势 再造海员教育培训体系[J].航海教育研究,2015,32(3):1-4.

[28]王庆,钱鸣嘉.心理韧性——航海心理教育的新视域[J].航海教育研究,2011,28(2):93-94.

猜你喜欢

海员品格收缩压
盼望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盼 望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