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产程标准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影响

2018-04-24

实用医药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分娩期指征产程

李 颖

Friedman作为传统的产程标准在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在我国应用,并沿用至今[1]。但随着社会及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孕妇体质量、年龄及新生儿体质量均呈增长趋势,而临床中的新药学及新技术在产科的使用也更加成熟,继而使传统的产程标准无法继续适应于孕妇的分娩过程[2]。故在2014年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修订了更加适应现代临床孕妇分娩实践的《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3],新产程标准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少医疗干预,并为孕妇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该研究将进一步探讨新产程标准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接收的初产妇13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9例。观察组年龄19~36 岁,平均(26.57±3.24)岁;孕龄 37~42 周,平均(40.12±1.57)周;新生儿体质量 2.35~4.31 kg,平均 (3.06±0.38)kg。 对照组年龄 20~38 岁,平均(27.13±3.42)岁;孕龄 38~42 周,平均(40.53±1.67)周;新生儿体质量 2.38~4.34 kg,平均(3.10±0.38) kg。该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所有孕妇均为单胎且为初产妇;孕妇无剖宫产指征并计划阴道自然分娩;孕妇身体健康且为足月妊娠;所有孕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妊娠期伴有严重疾病者;疼痛耐受能力差者;未经试产而直接选择剖宫产者;胎位不正者。

1.3 分组及方法 观察组实施新产程标准分娩,具体如下:对孕妇每间隔4~6 h进行一次胎心监护,每间隔2~6 h进行一次宫颈内口探查;以孕妇宫口开至6 cm为活跃期的起点,当孕妇处理活跃期过程中进行持续胎心监护,每间隔2~6 h进行一次宫颈内口探查,孕妇若宫缩正常,则不进行干预,若发现宫缩情况较差,即宫缩间歇未达到2~3 min,宫外压未至 60~80 mmHg(1 mmHg=0.133 kPa),则及时进行人工破膜处理,而后给予宫缩素2.5 U+乳酸林格液500 ml进行静脉滴注,以促进孕妇宫缩。剖宫产指征为孕妇宫口开至6 cm后停止距需扩张4~6 h;实施硬膜外麻醉孕妇在第二产程时间>4 h,未实施硬膜外麻醉孕妇在第二产程时间>3 h,或者胎儿出现窘迫等,可及时采取剖宫产手术,终止分娩。对照组实施传统产程标准分娩,具体如下:以孕妇宫口开至3 cm为活跃的基础起点,潜伏期、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的具体原则同观察组,若患者潜伏期时间>16 h,活跃期时间>8 h,在第二产程时间>2 h,即可为孕妇进行产程曲线异常诊断,并进行剖宫产或阴道助产方式以结束产程分娩。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产程时间,包括: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2)比较两组剖宫产率。(3)比较两组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会阴撕裂、产后出血、切口感染。(4)比较新生儿质量,使用Apgar评分对新生儿身体状况进行评价,其中共包括:皮肤颜色、呼吸、肌张力、心搏速率、反射五项体征,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表明新生儿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产程时间对比 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程时间对比(x±s,h)

2.2 剖宫产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进行剖宫产32例(46.38%),自然分娩 37例(53.62%);观察组进行剖宫产 15例(21.74%),阴道分娩 54例(78.26%),对照组剖宫产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5,P<0.05)。

2.3 分娩期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分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2,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分娩期并发症对比

2.4 新生儿质量评分比较 对照组Apgar评分为(8.24±1.37)分,观察组 Apgar 评分为(9.02±0.54)分,对照组Apgar评分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0,P<0.05)。

3 讨论

传统产程标准分娩一直是产科人员处理孕妇产程的重要参照依据,在当时医疗条件下,传统的产程标准分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4]。但随着孕妇年龄不断增长、新生儿体质量增加及无痛分娩技术的实施,临床孕妇相关分娩因素发生变化,导致产程缓慢、停滞及胎位不正等状况,导致孕妇在产程分娩中选择剖宫产,因此造成临床孕妇剖宫产率逐渐增加,且增加了孕妇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孕妇的产后恢复及新生儿健康[5,6]。因此正确有效的判断及合理处理产程对孕妇妊娠结局尤为关键。

该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观察组低,对照组剖宫产率、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比观察组高。新产程分娩是2014年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发布,遵照新产程标准分娩可有效降低临床剖宫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因新产程标准分娩不将潜伏期延长作为剖产的有效指征,并将活跃期由传统的宫口开至3 cm更改至6 cm,并且将产程超过24 h定义为滞产的标准取消,有效避免了因产程停滞或进展缓慢而出现的分娩中途选择剖宫产;此外,在新产程标准分娩中主张孕妇自然分娩,尽量减少人为及医疗的干预,因此在第一产程中会给予孕妇充足的试产时间,减少外在因素的干预,以更好帮助孕妇进行自然分娩,在此过程中虽会导致产程时间延长,但孕妇产后出血并未出现增加[7-9]。由于产程时间的增加,易给孕妇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对阴道自然分娩逐渐失去信心,因此临床护士应及时对孕妇进行心理抚慰,并及时与孕妇家属进行沟通,消除孕妇及其家属疑虑,并加强胎儿胎心监护,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以更好地保障母婴安全[10]。

综上所述,新产程标准分娩对促进孕妇自然分娩,避免产后出血,降低孕妇剖宫产率及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孕妇产后恢复有一定作用。但由于该次研究对象有限,新产程的确切效果还需更大样本临床实例研究证实。

[1]郑媛媛,邹丽颖,范玲.新产程标准实施后产程中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母儿预后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51(4):245-249.

[2]闫思思,肖玲.新产程标准及其助产模式对产钳助产、中转剖宫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6,19(4):315-317.

[3]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7):486.

[4]符静,苏雪,李倩.新旧产程标准管理对分娩和新生儿结局影响的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6):627-629.

[5]王静敏,武璁,汪素坤.新旧产程标准对分娩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5):603-604.

[6]毛佳慧,徐芬,陈贵君.新产程标准在初产妇潜伏期活动管理与分娩体验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9):1235-1239.

[7]任瑞雪,贾晨阳.新产程标准实行对阴道分娩中转剖宫产率的影响[J]. 中国临床医师杂志,2013,44(5):91-92.

[8]钱夏柳,詹泽森,覃惠凤.以新产程标准为指导的产程处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5):1845-1848.

[9]杨芳讯.新产程标准对产程中剖宫产指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7,25(2):101-103.

[10]陈慧娟,吴蕾,付锦艳.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长对产妇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0):1170-1173.

[2017-11-17收稿,2017-12-10修回]

猜你喜欢

分娩期指征产程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分娩期剖宫产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分娩期子宫破裂31例临床分析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30例肝炎孕妇分娩期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