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开颅探查术的护理配合措施分析
2018-04-24谷晓文
谷晓文
(鞍山市肿瘤医院麻醉科,辽宁 鞍山 114036)
颅脑损伤是一种发病突然、病情重且不稳定的危重疾病[1],具有较高的病死率[2]。开颅探查术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术式,加强护理配合可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改善预后。从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中抽取74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开颅探查术的74例颅脑损伤患者(属于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的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有37例患者。
A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最大年龄为62岁,最小年龄为12岁,平均年龄为(37.35±6.87)岁。其中包括14例闭合性损伤,10例开放性损伤,5例脑挫伤并脑血肿,5例合并颅骨骨折,3例多发性血肿。B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例,最大年龄为63岁,最小年龄为11岁,平均年龄为(37.42±6.90)岁。其中包括16例闭合性损伤,9例开放性损伤,4例脑挫伤并脑血肿,6例合并颅骨骨折,2例多发性血肿。两组颅脑损伤患者之间对比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以及损伤情况)方面差别不大(P>0.05)。
1.2 方法
1.2.1 A组方法--常规护理配合:由洗手护士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械,做好相关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加强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的监测。
1.2.2 B组方法--系统性护理配合:①术前护理配合:a.器械准备:术前将开颅探查术所需的全麻物品和器械准备齐全,并调试相关器械的参数,检查开颅探查术手术包中的物品是否准备齐全和消毒完毕,做好皮试和配血。b.患者准备:术前访视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将患者的头部和躯干保持在同一直线上,根据患者的损伤情况确定手术体位,将软垫放置在腋下和膝下。采用适当松紧度的约束带固定患者的四肢。②术中护理配合:在患者进入到手术室后,及时予以吸氧,对创伤部位进行清理,注意对眼睛的保护。迅速建立静脉通道(2条以上),协助麻醉师完成麻醉。洗手护士将开颅探查术所需器械和物品备好并依次摆放好,在清洁双手后对无菌物品进行整理,协助医师进行常规消毒铺巾操作,将器械和物品准确的传递,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手术护理配合。监测患者的血压、尿量等相关指标,及时进行输血并对输液速度进行控制,做好术中保暖措施。在术后根据安全核查制度清点器械和物品,在清点无误后在护理单上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①观察两组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状态(焦虑和抑郁),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50分为临界值,轻度焦虑/抑郁、中度焦虑/抑郁、重度焦虑/抑郁对应的分值分别为50~60分、60~70分、70分以上,分值与心理状态成反比。②由医护人员对颅脑损伤在围术期的遵医行为进行判定,分为优、良、差3个层次,计算遵医行为优良率。③在术后使用本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表掌握颅脑外伤患者对护理配合的满意情况,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3个选项,统计满意例数,计算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将本文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遵医行为优良率、满意度和计量资料--心理状态评分分别用%表示(卡方检验)、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以P值<0.05为标准表示两组颅脑损伤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进行比较差别较大。
2 实验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比较:干预前对比两组颅脑外伤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差别较小(P>0.05),在采用不同护理配合方案后,B组颅脑损伤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较A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状态(±s)
表1 对比两组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状态(±s)
注:与A组相比较(P<0.05)
B组 37 56.54±3.79 34.68±2.14 55.73±4.01 33.82±2.27 A组 37 56.61±3.82 48.29±3.45 55.78±4.05 49.31±3.06 t值 - 0.08 20.39 0.05 24.73 P值 - 0.94 0.01 0.96 0.01
2.2 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见表2,B组颅脑外伤患者的遵医行为优良率比A组高出18.91%(P<0.05)。
表2 两组颅脑外伤患者遵医行为的对照(n,%)
2.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B组颅脑外伤患者中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的例数分别为33例、3例、1例,满意度为89.19%。A组颅脑外伤患者的满意度为67.57%,包括满意25例,一般8例,不满意4例。B组和A组颅脑外伤患者之间对比满意度差别较大(t=5.10,P=0.02)。
3 讨 论
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发展快,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会耽误患者的手术最佳治疗时机[3],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开颅探查术能够有效救治颅脑外伤患者的生命,在进行开颅探查术的同时辅以科学、积极的护理配合十分重要。
常规护理配合在进行开颅探查术中的灵活性较差,被动的进行手术配合容易忽视颅脑外伤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术中或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对预后产生影响。
系统性的护理配合能够使手术室护士在短时间妥善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械和物品,及时调整患者的术中体位,增加患者的舒适度[4],同时也方便医师进行手术操作;术中按照医师的操作步骤进行同步的护理配合,可使医师心无旁骛的开展手术,减少手术耗时,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使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得到较大的改善[5]。手术室护士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掌握熟练的护理急救技术进行系统性护理配合,有利于颅脑外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升。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B组颅脑损伤患者的焦虑评分(34.68±2.14)分、抑郁评分(33.82±2.27分)、遵医行为优良率(94.59%)以及满意度(89.19%)与A组相比更具优势(P<0.05)。
综上所述,在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开颅探查术的同时加强护理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姚爱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9):241-242.
[2] 郭亚格.颅脑损伤开颅探查术的护理配合要点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8):241-242.
[3] 周芳.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4):334-335.
[4] 王聪梅,刘瑞芳.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支气管镜吸痰术的护理配合及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0):133-134.
[5] 田怡.对进行急诊CT检查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护理配合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