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2018-04-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敏标志物心绞痛

徐 林

(四川省石棉县人民医院内三科,四川 雅安 625400)

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是我国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炎症在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一种炎性反应的敏感而非特异性标志物,其介导的补体激活在人体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血清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分析。而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子如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尚不能鉴别出每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一半;虽然目前采用的心肌酶和心肌损伤标志物能大幅度的提高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诊断率,但心肌酶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只有在心肌损伤发生数小时后才能在血清中检测出,故不能实现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本项目主要通过开展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特别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同时开展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和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按照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国际诊断标准筛选出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或经上级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35例为病例组,并随机建立35例的对照组,其中病例组有分为冠心病心绞痛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等3个亚组,两组入选病例均排出感染、炎症、低蛋白血症等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因素。病例组由22例男性,13例女性组成,对照组有9例男性,26例女性组成;病例组平均年龄(64.97±1.23)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4.34±1.18)岁,两组在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其中病例组分为冠心病心绞痛组2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3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1例。

1.2 方法: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均在患者入院时完成高敏C反应蛋白采集和检测;病例组在患者入院后24 h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所有数据通过SPASS软件进行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和冠心病病病变严重程度分析。

2 结 果

患者入院后24 h的平均高敏C反应蛋白为:病例组(26.75±1.16)mg/L,对照组(1.50±1.20)mg/L,两组有明显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证明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发病和发展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高敏C反应蛋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在病例组的亚组分析发现:冠心病心绞痛组平均高敏C反应蛋白为(22.20±1.21)mg/L,ACS组平均高敏C反应蛋白为(24.22±1.32)mg/L,急性心肌梗死组为(36.14±1.18)mg/L。亚组分析发现在冠心病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值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和ACS组,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说明冠心病中冠状动脉的病变越严重高敏C反应蛋白的值越高。故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病变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故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临床对心肌梗死早期诊断除了目前的常规检测指标外的重要补充。见表1。

表1 病例组和对照组平均高敏C反应蛋白比较(mg/L,±s)

表1 病例组和对照组平均高敏C反应蛋白比较(mg/L,±s)

组别 病例组内分组 高敏C反应蛋白心绞痛组(n=21) 22.20±1.2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n=3) 24.22±1.32心肌梗死组(n=11) 36.14±1.18对照组(n=35) - 1.5±1.20病例组(n=35)

3 讨 论

冠心病的病理学基层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根据目前的大量的研究发现炎性机制和免疫作用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目前国内外正将炎性标准物做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项重要的预测指标进行研究,而高敏C反应蛋白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炎性标志物。根据目前的研究显示,虽然高敏C反应蛋白是一个非特异性的炎性标志物,但有助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及远期的预后的评估。根据目前有22项前瞻性的研究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预测普通健康人群冠心病风险[2]。根据国外的研究显示,在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中,高敏C反应蛋白>3.0 mg/L的患者住院期间再发缺血、死亡、心肌梗死或血运重建的比例高于<3.0 mg/L患者[3]。CAPTURE试验也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10 mg/L与死亡和心肌梗死独立相关。在ST段抬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3 mg再发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风险增加;高敏C反应蛋白>10 mg/L与30天内死亡和心肌梗死相关,>20 mg/L与1年死亡相关,>25 mg/L与1年死亡、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相关。

结合国外的大样本研究和本项目的结论证明,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进展与明显关系,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依据,同时高敏C反应蛋白也可以作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远期终点事件和再次发生缺血或心肌梗死的重要评估指标。故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目前除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肌酶以外,对于冠心病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远期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值得在临床特别是在基层推广利用。

[1] Lilly LS,李立,智光.心血管病理生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5-120.

[2] Danesh J,Wheeler JG,Hirschfied GM,et al.C-creative protein and other circulating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the predic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N Engl J Med,2004,350(4):1387-1397.

[3] 泰鲁,颜红兵,袁晋青.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02-110.

猜你喜欢

高敏标志物心绞痛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药外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Doublet luminescence due to coexistence of excitons and electron-hole plasmas in optically excited CH3NH3PbBr3 single crystal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代表中国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