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良县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2018-04-22李锐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4期
关键词:锈菌抗病品种病叶

李锐

小麦有三大锈病,小麦条锈病就是其中之一,它也是彝良县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小麦条锈病流行年份,可以使小麦平均减产20%~30%,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本文通过多年田间监测以及多年的防治经验和实践,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病规律进行简单的分析,对其防治对策也有了一些的经验。

小麦条锈病是我县小麦生产当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因此我县对小麦条锈病实施系统定点监测,并且对该病的发病症状和规律进行了调查总结,从中分析出了影响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因素,提出了一些科学有效的防治对策。我县低山峡谷地带小麦条锈病常在冬小麦播种后的12月底到来年1月初就会出现中心病株,在3到4月份病害开始扩展蔓延迅速,引致春季流行,是该病主要危害时期。对小麦条锈病要做到一旦发现就要及时防治,在病害流行时,与群众结合做到群防群治。

1 发病症状及特点

小麦条锈病发病症状明显,发病部位主要以叶片为主,在田间若是发病症状严重,在小麦的叶鞘、茎秆以及麦穗上也会出现发病部位。在侵入期,小麦条锈菌的夏孢子随风扩散,导致小麦大面积受到感染,小麦条锈菌由入侵点沿着叶脉向两边扩展,排列成条状,然后再从中间依次成熟破裂,从而散出孢子。小麦条锈菌的冬孢子堆成短线状,颜色呈黑色,在冬季温度不适宜生存的情况下,埋生在表皮内。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纯寄生菌,它在侵入到寄主细胞后,并不会立即致死,因为其需要在寄主细胞内越夏越冬,在寄主细胞死亡后它也会随之死亡。因此,在瘦弱的麦株上不会发病,青旺长的麦株发病几率相对较高。小麦条锈病在寄生到同区域麦株上之后,随着时间的增加,会发生变异,使原有麦株的抗病性消失,因此要不断的选育新的品种,增强和巩固麦株的抗病性。小麦条锈病的孢子繁殖非常快,在适宜的生存条件下,小麦条锈病的秆锈菌和叶锈菌可以五天繁殖一代,再加上袍子非常的轻,因此小麦条锈病在春天的流行速度非常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大面积的爆发出来。小麦条锈病的孢子对湿度、温度以及光照比较敏感,孢子繁殖适宜温度为10℃到12℃,所以经常在初春季节流行。

2 发病规律

小麦条锈病的菌源在秋季越夏的时候随着气流进行传播,再遇到合适的气温以及湿度条件后就会侵染冬麦秋苗。在冬小麦的播种之后,经过一到两个月的时间,秋苗就会开始发病。在平均气温降到1℃到2℃时,小麦条锈菌开始进入越冬状态,在一月分平均气温下降到零下6℃到零下7℃时,小麦条锈菌就会以菌丝状态在病叶里越冬,从而成为了当地以及邻近麦区春季流行的重要菌源基地。在小麦反青的时候,在病叶当中越冬的菌丝体开始复苏扩展,当平均气温上升到5℃时开始出现相应病症并且成熟产下孢子,开始随风蔓延,这就是该病的主要危害时期。

根据我县的历年调查观测,小麦条锈病始发期为每年的1月下旬到2月下旬,但是由于近年来冬季气温升高,使得小麦条锈病的病菌孢子有了更适宜的生存環境,因此和往年相比提前了10d左右就会出现小麦条锈病。

3 防治对策

小麦条锈病防治期间,要抓好小麦的健身栽培,对田间的监测工作不能忽视,根据监测对发病进行预测,及早进行化学普防,这样,可以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危害。

3.1 选择抗病品种

在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当中,要对小麦品种进行选择,选用一些抗病的品种。但是在同一地区内,一个抗病品种在种植5到8年后,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失去抗性,因此,要因地制宜的选择优质、高产的抗病品种种子。如免疫高抗病品种川麦42、川麦43,中抗品种绵阳31等。

3.2 加强栽培措施

在小麦的栽培过程中,实行轮做,适时播种,对小麦种植的疏密程度要合理安排,在施肥上不能偏施氮肥,要按照氮、磷、钾相结合的配方进行施肥,在小麦田间做好排水沟以及时应对小麦生长当中的水分需求,从而促进小麦能够健康生长。也运用药剂拌种,将药剂与麦种按照比例放进完好的塑料袋内,扎进袋口时期充分混合后在进行播种,这样也可以预防病害的发生。通过对在栽培措施的优化,增强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使其在生长当中减少病害的发生。

3.3 化学防治

在间监测过程当中,只要出现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就要开始对全县的小麦进行化学普防,对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进行摘除。在未发病的田间,每亩田地可选用15%粉锈宁100克与40克水充分融合,或者80%戊唑醇10到15克兑水40克对小麦叶面进行喷洒,预防病害。在发病田中在喷洒一次之后间隔7到10天在喷洒一次。根据在田间药效的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在刚开始发病时提早喷药,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0%以上。

3.4 加强病害宣传

在小麦种植期间,要加强对病害的宣传工作,可开展病害知识普及活动,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症状进行宣传科普,可到田间对群众进行讲解等,多种形式的向群众宣传保植知识,让群众能够认识到小麦条锈病的危害性以及对其的防护措施,为群防群治、统防统治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能够在发现病株时能够及早防治。

综上所述,根据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发病情况。做好田地间的监测工作,普及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症状以及相关的保值知识,针对其传播广泛的特点,在出现个别小麦条锈病植株时及早的进行防治工作,这样就可大大的降低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区域,早发现早防治,群防群治,统防统治。

(作者单位:657600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植保植检站)

猜你喜欢

锈菌抗病品种病叶
禾谷锈菌转主寄主的研究进展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研究
大兴安岭被松栎柱锈菌侵染的蒙古栎叶上真菌种群的分布与多样性
越南黄檀锈菌与锈菌瘿蚊关系*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三)三七新品种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一):三七抗病品种选育研究
一种杨树锈病天敌昆虫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柳树病叶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微生物学
腊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