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暖春一枝梅,悠然吐芬芳

2018-04-21王小峰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研员写日记中学语文

王小峰

2017年9月,江苏教育台《最赞教师》栏目网络票选全省“最赞教师”,来自东台市的程韶荣老师荣膺得票第五的超高人气,一时在大江南北引起热议。熟悉之人明白此诚实至名归;不熟悉者亦会“寻声暗问弹者谁”——程韶荣,谁?

程韶荣,东台市教育局中学语文教研员,日记教学研究专家。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2014年被评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982年从教,在一所普通中学任高中语文教师11年,后从事教研员工作24年,2017年7月光荣退休。工作后,他与“日记”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己不间断写日记35年(1982—2017);做教师指导学生写日记11年(1982—1993);做教研员在全市推广学生写日记21年(1996—2017),因此,东台也成为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日记名市”。在此过程中,程韶荣发现:日记教学研究,是语文教学大海里一条值得探究的“小溪”,可尝试着做一点“学术研究”。之后他参与创建了日记学学科(1988—1994),由此奠基,又陆续出版了多种专著:《和中学生谈日记》(1988)、《和文学少年淡心》(与陈复军合著)(1994)、《日記导写》(2004)、《程老师教你写日记》(2009)。2017年3月,自传体著作《日记人生》出版,堪称完美收官。用“典范的日记人”“日记学人”或“日记达人”来称呼他,并不为过。

同为“日记老师”,程韶荣不同于较早就有特级教师光环的魏书生老师,不同于推行新教育试验的朱永新教授,不同于由写日记而成为作家的丁立梅老师,甚至不同于著作等身、影响力甚巨的余映潮老师。他就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成长平台一般,也无甚大起大落的传奇经历,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日积月累,砥砺前行。程韶荣的成长,更带有普遍意义,姑且将其成长过程称为“程韶荣现象”,其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探究。

从观照青年教师成长的角度,“程韶荣现象”有诸多启示。下面拟从“求真:行走与记录”“求善:勤奋与选择”“求美:梦想与坚持”三个角度来阐释。

一、求真:行走与记录

人生的行走,总有目的和方向,有路径和选择,有坎坷和坦途。不同的路,风景亦不同。如何求真务实,抵达彼岸?程韶荣的答案是:500万字的日记,100万字的发表。

第一种记录形式是日记。大学毕业后,程韶荣回到母校教学,“在全国中学语文界,当时最推崇的是于漪和魏书生老师。比如魏书生老师的日记教学改革非常红火,教学效果又非常明显。我的写作教学从一开始就模仿魏老师的做法,指导两个班学生同时写日记。当然,我也率先垂范,每天也写日记。”“《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那种连续记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教育日记写作,已经记了30多年。我感觉收益太多!”其毅力可见一斑!对于日记,程韶荣有一种出乎寻常的理解和难以置信的坚持:“日记在人生中留痕,生命在日记中延长。”此即其日记理念。35年的工作生涯,每日勤耕不辍,日记文字达500万字之巨。人生且行且记录,多么令人敬佩啊!

第二种记录形式是文章和论文。一朝成名天下知,坦率地说,程老师靠的不是日记,而是文章和论文。日记是勤奋和积累,提供的是素材,锤炼的是思想;而文章则需要灵感和智慧,需灵动表达;论文更需真知灼见和逻辑严密。从日记上升到文章,爬升颇不易。从教以来,程韶荣共发表论文400余篇。2009年,他由全国中语会、语文报社推荐,首次登上《语文教学通讯》(第11期)封面。2012年,又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第9期)封面人物。先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10多篇。这是典型的行动研究工作方式。

第三种形式是学术专著。正如其所云“一生打造日记书”:1985年,程老师写成《和中学生谈日记》,填补了国内中学日记教学无参考书的空白;2004年《日记导写》问世,着重探讨了写日记最棘手的难题——日记的取材问题,作者亦被日记专家袁爽之评价为“把日记引入中学写作教学的先行者之一”;2009年,中学生日记写作指导用书的“升级版”——《程老师教你写日记》出炉,形式之活泼,内容之严谨,有更强的学术性;2017年退休前夕,自传体著作《日记人生》出版,可谓集大成者,在语文教师中亦独树一帜。

当然还有第四种形式,就是文学作品发表。程老师为东台市杂文学会会员,发表了多篇文学作品。教育、教学、教研,再辅以一些文学创作,近乎语文教师的理想状态了。

行走与记录的关系:行走是践志,而记录是明志。行走是记录的来源,记录则更有利于行走。如何记录,大有学问,需要长期摸索。记录的好处,一是积累素材,二是培养观察,三是磨炼思维。年轻教师成长,要善于记录,多研究自己,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二、求善:勤奋与选择

求真,体现的是理性的力量;而向上,求善,求好,近于人的本性。光有勤奋是不够的,还需有“关键的一跃”,这就要善于选择,要了解自己、审时度势和抓住机遇。人生关键处的选择总是能引领其事业更上台阶。

第一个重要选择:从第一次学术探险到第二次学术探险的转变。

“所谓学术探险,指在学术研究中,不是为了求得学术上的保险,选择那些经过了时间沉淀的对象进行研究,而是敢于冲破某种禁锢,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程韶荣的第一次学术探险是郑振铎研究,第二次学术探险是日记研究。

第一次学术探险是郑振铎研究。在大学时他就对郑振铎研究产生了兴趣,毕业论文写的就是《郑振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郑振铎研究的学术之旅,锻炼了程韶荣的科研能力,让其具备了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高的学术能力,为其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学术探险是日记研究,经历过三个阶段:蓄势期(1982—1988年)、崛起期(1989—1994年)和发展期(1995—2017)。程韶荣不满足于停留在对学生日记辅导的层面,还想对此进行深度研究,从学术的视角来看日记。“1988年—1990年,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主办的《文教资料》杂志三次开辟了国内日记学研究专栏,程韶荣发表了《建立中国日记学的初步构想》等日记学研究论文多篇,试图就建立我国日记学问题进行探讨”,为日记学学科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之后日记教学专著的出版,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第二个重要选择:语文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深入“日记教学研究”,形成自己的品牌,并处于领先位置。

“语文教学的园地太大太大,一名普通教师如同一个海边拾贝的孩子,研究的面不能铺得太广要有所取舍,要有自己的聚焦点。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贯穿时间最长的是日记教学研究。我将她视为我的‘自留地或‘一眼井。我感到,一个年轻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的各个侧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一旦胜任了教学,就要开始逐步收束研究的面,找准切入点,进行深度探索。也许这样才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个性和成果,并努力将这一课题盘活为自己的‘绝活”。2006年11月,程韶荣荣获“日记写作与学术研究杰出贡献奖”;2016年,获得“中国日记十大杰出人物”称号,在日记教学研究领域处于领先的位置。

第三个重要选择:从一线教師到语文教研员华丽转身。

一线从教十一年后,由于教学上的杰出表现,程韶荣被调入东台市中学语文教研室当教研员。这个华丽转身,是平台的重要转变,为程韶荣的全新发展增添了无限动力。教研员的主要职责是对本学科进行“顶层设计”,并将“设计”付诸实施,这需要的是有思想的学科引领者。“转益多师为汝师”,是平台不同,接触的对象也不同,成长的速度自然不同。

勤奋与选择的关系:勤奋固然重要,而选择却更为重要。选择是火车头,勤奋是后面挂的车厢。因为选择,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判断,也是对目标的确定和更新,善于选择,会事半功倍,会良性循环和加速发展。所以,年轻教师发展一定要重视选择,要为选择做好充分的准备,当机会来临时,才能实现关键的一跃。

三、求美:梦想与坚持

坚持是要讲究方法的。以程韶荣给学生日记选写序言为例,20年间给30多名学生的日记选写过序言。他并不视为负担,反乐此不疲,因为他找到了解决疲乏的方法,这就是:散文的文体,却借鉴论文的写法,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观察学生日记,“我每写一篇序文,都是一次超越自我的挑战”,苦差事却充满乐趣,理念变化使然也。程韶荣的“坚持术”,可概括为:1.深切的成才理念,强烈的生命意识;2.广泛的阅读,与各种高尚的思想交流,让自己的追求脱俗;3.持之以恒的写作行为,写作变成思考问题的方式,甚至成为生存和生活的方式,让思考更深刻,更理性;4.广泛结交名家,形成合力;5.善于抓住机会。这样坚持的结果是:人成为美丽的人,事业成为美丽的事业!请看下表:

且看程韶荣老师的深情总结:“人生几十年匆匆流过,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坚守,快乐地坚守。我是母语的虔诚的守望者。40年坚守母语教育从_而终,至今不悔;我是语文教研的坚守者,一干就是24年;我是日记的守望者,从1972年到退休实际写作40年。我的日记不仅惠及自己,还影响了家庭和社会。扎根母语爱母语,扎根教研爱教研,扎根日记爱日记,其乐无穷!”

年轻教师成长,不妨在坚持上下功夫。“在任何一块土地上挖掘,你都会找到珍宝,不过你必须以农民的信心去挖掘。”这是纪伯伦的名言,也是程韶荣所推崇的。如果你要实现梦想,请你坚持吧!坚持的过程是美的,达到的境界也是美的。你付出的是辛苦,收获的是甜美。

四、结语

程韶荣不是刻板的学者、不通世故的学究,相反,他思维上的严谨之美,带来了心态上的从容之美。你若细细地读他的作品,你会发现他是浪漫的、感性的、富有激情的。他的文字总是“活泼泼地”,是从心灵流淌出来的,娓娓道来,十分平易近人。你还会发现,他最喜欢的比喻,或许是“花儿”,请看:

不同的花儿自有不同的形貌,相同品种的花朵也会千姿百态。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和教研员,我的人生和日记结下了不解之缘。“春泥护花写序忙”“落花有情果满枝——简评谢大光和他的《落花》”“摘取东风第一枝”“走进槐园”“枝头时见子初成”“一枝红杏出墙来”“让思考之花美丽绽放”“让日记之花争奇斗艳”“抛‘砖引‘玉花开有声”“日记丛林又一枝”……

程韶荣为何如此钟情“花儿:?他又是怎样的花儿?或许是暖春—枝梅,悠然吐芬芳吧!你去读读戴望舒的诗《寻梦者》吧:“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你的梦开出花来了,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在你已衰老的时候。”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程韶荣老师是那梦想之花,他期待着后辈们百花齐放,馨香满园呢!

(程韶荣生活日记馆展示)

猜你喜欢

教研员写日记中学语文
我会写日记
带着比赛的心情写日记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怎样写日记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