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抒情:影视分镜头下的特写
2018-04-21伍琳
伍琳
一、导入
师:福克纳论写作,曾说:“往往一个想法,一个回忆,脑海里的一个画面,就是一部小说的萌芽。”由此可见,画面感对于写作非常重要,但很多同学脑海里没有一幅幅的画面,写作时感觉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不具体,缺乏形象思维。借助电影分镜头可以提升同学们构建画面的能力。
(屏显)
影视分镜头,即分镜头脚本,是深度解读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在影视作品创作中,剧本整理好后,影视导演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根据剧本对现实生活所熟悉的动作过程、运动环节进行分解,以便进入拍摄阶段。也叫动作的分解。
师:由此可见,分镜头可以理解为将故事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形象的,可供拍摄的,能转化成“看”得见的场景和动作画面镜头的方法。如何运用它来指导借物抒情写作训练呢?
(屏显)
借物抒情:最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之一是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对物的描写之上,通过对某些物品形态、色彩、特征的细致刻画,委婉地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
师:我们一起回顾电影范例《少年班》中借物抒情的片段,请补充说说感染你的情节或镜头。
(屏显)
男孩吴未(董子健饰)为替朋友顶罪被學校开除,乘坐公交车离开校园,离开少年班。女孩周兰(周冬雨饰)知道吴未的心意后追着车跑了很久很久,一直不愿停下……
生:男孩转身的一刹那让我特别伤感,还有挂在腮上的眼泪,紧皱的眉头等。
生:我对奔跑的身影特别敏感,我觉得那个身影跑了很久很久,一直没有停下来。
生:公交车开动的时候,我和男孩一样难受,也许是触景生隋吧,让我想起离开老家和奶奶爷爷分别的情景,特别有触动。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感触,相信也激起了你对某一段时光的回忆。有没有在你的脑海里缠绵成画面?把画面描写下来,你的文字就充实了。请继续思考:如何借助事物将这段离别情感抒发出来?咱们一起开启这段写作之旅,尝试写具体,从分镜头开始。
二、初分解。写基点——明白锁定写何物
师:基点即选择准确恰当的物体来抒情,即选好用来抒情的某个“象征体”。我们先将故事分解成一个个镜头(画面),运用分镜头法分解动作,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及表达的事情写得具体化。例如影片《少年班》中46秒的离别情节分解镜头。
(屏显)
师:以上四个运用分镜头法分解的画面,清晰具体,可以进行看图作文,将抽象的离别描摹具体。镜头一男孩哭泣时挂在脸上的眼泪,镜头二紧紧攥在手中的银白徽章,镜头三追赶车子的人影,镜头四教室窗帘的弧度将充实我们脑海中的画面,借助它们,离别的伤感呼之欲出。选择哪一种物最能传神表达离别时复杂伤感的情感?同学们再借助例文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屏显)
青花碗里盛满了一切,比如小米、高粱、馒头、鸡蛋,比如豆酱、青菜、腊肉……一年一年走过,奶奶用这只青花碗喂活了五个子女。看着浩浩荡荡的儿子满堂,她把青花碗放在枕边安然而眠。我曾看到她端着这只碗,一整个下午昏昏欲睡,额头几乎贴在碗边,细微的鼾声在青花碗里奏起一声声回响。在清晨,在午后,她把自己盛在碗里。
——《一只青花碗》
师:该文瞄准物体“一只青花碗”,作为线索贯穿全文。选此物来剖析奶奶,准确又匠心独运地再现了奶奶的珍惜、虔诚与期盼,架起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的桥梁。试想,若选取常见的“老屋”“木凳”“蒲扇”,可能达不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也无法上升到传统文化和精神家园的高度。选准一物,可谓摄准借物抒情表达情感的“灵魂”,尤为关键。
生:我觉得车后的人影,女孩周兰的背影很萧索,看着让人心疼,是我觉得最为合适的物。
生:我比较有触动的是空荡荡的教室,还有阳光慢慢斜射进来的一点一点的弧度,揪紧了我的心,带我回到了毕业离别的旧教室,不由得想起那些熟悉的老同学们。
生:镜头中的徽章非常抢眼,而且还是从男孩的衣兜里拿出来的,我觉得肯定是有寓意的,我会选择它来寄托情感。
师:是的,当我们再来细察慢赏镜头,再次对比,显然选择电影镜头中“男孩手中的银白徽章”“车后的人影”“教室窗帘的弧度”来托物抒情,比选择“离别的眼泪”这类司空见惯,大众化的物更能凸显人的情感。
(屏显)
这给我们写作方面的启示就是——一双慧眼摄此物。
三、再分解,写美点——体悟为何写物
师:美点即事物与情感之间确定联系后,物与精神之间要契合统—之处,即所托之物与作者情感有共同点,实现物与人对接,即“物我合一,形神兼备”。物的色调与情感要契合,营造意境,如入其画。笔墨可以有所集中,突出某个“点化主旨”的特征处。例如同样是“梅”,陆游用来表现“寂寞孤独”,毛泽东则是“傲霜独立,笑看风云”。因为写作需求不同,表达的情感内容也不同。再分解、比较多个镜头,情感的主旋律是伤感离别;色彩及光影变化较大,用时最长,笔墨最多的当属“徽章”:被眼泪浸泡的,紧攥在男孩双手中的徽章;被掷出窗外恋恋不舍的徽章,都集中饱满地呈现了男孩内心复杂的心境。在空气中震荡的发出蜂鸣声的徽章,它们既然是导演摄影机下的青睐之物,也成了我们借物抒情表达的主角。因此,电影镜头下选择的物的功能是用来展现离别的,聚焦之处也必然是最能扣动人心弦的物。男孩手中的徽章也必是伤感的,它的特征成了寄托情感的绝妙之处。
(屏显)
这给我们写作方面的启示就是——形神兼备纵横开。
四、三分解,写盲点——细琢如何写物
师:盲点即我们在写作时常常忽略的视觉点,大家只知道写细写美,却忽略了从最能集中体现人物精神风貌、情感内容的某一点来细细雕琢。汇聚一点,根据情感内容来雕绘,多角度细化物体外形特征,才能赋予其神采光芒。借助分镜头法,影视强调景别的使用来拍摄镜头,即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和表现事物。分解镜头,细琢盲点。镜头二中锁定手中的动作做近景的描写,镜头五对投掷的手的动作,飞出去的徽章做一个小特写,镜头六针对在空气中震荡并逐渐变大的甚至变形了的徽章做一个大特写。
(屏显)
同时注意运用描写方法:
①据情绘物,多角度呈现特征(形、色、声、味、动态、光影),注意描写视角(仰视、平视)。
②妙用修辞,修辞精准,有文采(如比喻应本体喻体之间有跳跃度,新颖、精致、贴切)。
③锤炼动词,生动传神,富有感染力。
师:例如回顾镜头六,我们可以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并使用一系列的动词“摩挲”“抽离”“撕裂”“震荡”“回旋”“碾压”“割断”等均可以鲜活地呈现离别时的焦灼、矛盾、伤感的心境;再者我们还可以融视觉、触觉于描写之中,准确表达物“徽章”中所浸润的男孩内心难以割舍的情感。
(屏显)
这给我们写作方面的启示就是——据情绘物琢光芒。
五、学以致用
师:尝试运用所学的借物抒情的方法选择一到两种物体抒发情感,将电影中离别之情具体表达,并谈一谈你的写作意图。
生1:(镜头一)少年独自一人坐在车上,两行清泪挂在满是愁苦的脸上。车后的呼唤声越来越远,渐渐听不到了,离别,这就是离别。(补充人物神态,添加动作描写)
生2:(镜头二)少年的手指摩挲着徽章的沟沟壑壑,这纹路如此冰冷。手中的银白徽章反射着玻璃窗外的几米阳光,却照不进少年的心里,两三滴清泪打在满是尘垢的表面,湿润了一大片。(补充物的特征,添加心理描写)
生3:(镜头五)弹指间,带着少年体温余热的金屬从手中抽离,恍惚中,徽章竟已弹出,如同弹走了他的青春岁月,弹走了这逝去的伤感的风……(补充小特写镜头下物的突出特征,添加心理描写)
生4:(镜头六)徽章在焦灼的空气中撕裂、震荡、回旋、碾压着,它越来越大,锋利的棱角割断了送行的人影,也割断了岁月离别的锦。(补充大特写镜头下借助时间的延续对物的变形描写)
师:所谓“一画胜千言”,正是如此。借助影视分镜头法,我们学会了分解动作,描摹画面,让同学们笔下的情感是如此真挚动人。更希望大家以“电影资源直观呈现技巧”为桥梁,聚焦最典型镜头,细化镜头下“物”的光芒,真正体悟语言文字的丰富内蕴与深厚情感,切实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附学生作文展示)
(在物中寄托情思的写作片段)月光静静的,月色似水般温柔,沉淀在外婆弯弯的笑意里。如今看到外婆,她满头的银发使我坚信那个月夜里的光辉从未从外婆身上抽离,正如幸福从未远去。
(在物中映射哲思的写作片段)再见到那把月牙儿梳,眼里看到的却似乎不是一把梳子,而是一段时光,一段很长的时光。油亮的凤纹一如外婆的风华正茂,细腻的光泽却正是外婆的夙夜哀叹。我抚摸着月牙儿,脑海中不自觉地就勾勒出外婆摩挲着梳子的画面,岁月沉淀,如此静好。
(情与理比翼双飞的写作片段)也许,每个四世同堂的家里都摆放着这样一个碗,朴素大气,白花的瓷纹、明黄的碗墩,甜白的胚釉,每一个瓷碗都延续着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旧的过往。碗里空空如也却又载重许多,令人想起汗水,想起困厄,想起骊歌,想起收获,想起喧闹而安宁的一生。
白玉碗,在身体硬朗的奶奶终于倒下的那一刻,碎了。碗里,再也没有了美味佳肴,徒留一地泛白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