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骨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效果
2018-04-20王小燕
王小燕
(忻州市宁武县人民医院,山西 忻州 036700)
骨伤疾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行为能力。研究认为[1],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常规术后疼痛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本文将研究针对性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骨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已经过确诊,并制定手术治疗方案,表现出呼吸加速、心率加快等症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对不符合本次研究的合并脏器功能疾病、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已进行排除。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10例,平均年龄(38.23±9.58)岁;对照组男26例,女11例,平均年龄(38.42±9.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认真准备术前、术中工作,体征监测和药物镇痛处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措施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提升镇痛效果,具体包括:(1)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恐惧,提高患者意志力,树立治疗信心;(2)健康教育,以成功治疗案例激励患者,使患者掌握基本的疾病知识,提高配合度;(3)疼痛评估,询问患者疼痛部位、疼痛性质、持续时间等,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从而制定针对性的镇痛方案;(4)采取多样化的镇痛方法,严格控制病房的温湿度,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采用舒缓音乐、娱乐节目、读书、讲故事等方式,帮助患者舒缓情绪,放松心情;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和分析经验,转移注意力;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缓解疼痛;适当使用抗凝血药物、止痛药物等进行镇痛处理[2]。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效果[3],优:疼痛感消失,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良:疼痛感显著缓解,不影响患者日常行动;差:疼痛感无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现象;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通过针对性护理,术后疼痛护理优良率为97.30%,对照组为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效果综合比较[n(%)]
3 讨 论
手术是治疗骨伤疾病的常用手段,由于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侵入性损伤,患者术后疼痛感强烈,影响患者正常活动,同时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血压升高、心率异常、情绪剧烈波动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从本质上看,疼痛既是一种主观知觉体验,同时也是机体在疼痛刺激下,产生的生理病理变化。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是引起疼痛的内源性物质。研究认为,术后疼痛与精神因素、环境因素、身体因素等密切相关。针对性护理是一种人性化、个体化、针对性强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因疼痛受到的身心伤害,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
患者术后疼痛根据疼痛部位,可以分为躯体、伤口、内脏疼痛,在疼痛护理中,应坚持以下原则:主动预防给药;观察患者手术局部情况,明确疼痛原因;应优先毒性小、对生理指标影响小、疗效确切镇痛药物;联合使用药物镇痛和非药物镇痛措施;在患者参与下进行疼痛评估和护理。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针对性护理,术后疼痛护理优良率为97.30%,对照组为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对性护理与疼痛护理相融合,能够提升骨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效果。在本次护理中,主要采取了心理护理、疼痛评估及多样化疼痛护理、健康知识指导等护理措施,针对性更强。通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询问患者的疼痛特点、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等,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采取多样性的镇痛方法进行处理,综合使用视觉分散、听觉分散、触觉分散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例如音乐治疗、按摩治疗等。充分利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创造良好的术后恢复条件,使患者正确认识术后疼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避免由于剧烈疼痛引起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骨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梁建萍,麦燕芬.针对性护理在骨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1):177-178.
[2] 林清芬.针对性护理对骨伤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3):224.
[3] 林素华.针对性护理在骨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9):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