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溯源·刻画·治愈:日本电影《跨越八年的新娘》的浪漫主义叙事研究

2018-04-20

电影评介 2018年22期
关键词:麻衣尚志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其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的两大主要形式。作为一种创作方式,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更偏重于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的热爱与追求,常用奔放的语言、夸张的手法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来叙事与塑造人物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早在文学艺术的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在不同程度上带有了浪漫主义的特点,但那时的浪漫主义既没有形成主流思潮,亦不是人们自觉掌握的文学创作方法。许多历史学家把浪漫主义视为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运动时期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强调演绎推理的重要性,而浪漫主义则侧重于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而此种“非理性主义”也为后期浪漫主义在电影中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电影《跨越八年的新娘》剧照

浪漫主义作家们不仅感叹自然之美,而且喜欢描绘异国风光,如非洲的草原、美洲的丛林、哥特式的建筑、罗马的废墟等等,这种表达方式在后期的电影作品中也屡见不鲜。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漫主义学者,都喜欢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他们的描写不是为了反映真实历史,而是为了表达主观的意向,他们往往只是截取历史的一小段插曲,这个小插曲在史书上无人问津,却可以让作者自由驰骋,而其中优秀的作品如《雾都孤儿》《基督山伯爵》等也都在后来被改编为电影,永久地留在了银幕上。进入20世纪,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文学中的浪漫主义逐渐被运用到电影的创作里。同文学作品一样,电影中的浪漫主义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既有对个人情感和个人理想的强烈主观表达与对大自然和景观的描绘和歌颂;亦有对中世纪和以往历史的演绎;还有对民间文学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经典文学的改编……例如法国影片《天使爱美丽》以及后续原班人马打造的《漫长的婚约》,即体现了创制者的主观性,还有英国文学改编电影《傲慢与偏见》等都将浪漫主义完美地融入到了影视作品中,并将欧洲的人文主义情怀清新脱俗地展现给了观众。而到了20世纪后半叶,浪漫主义传到亚洲,并掀起了一阵浪漫主义的新浪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的浪漫主义电影。

一、日本电影中浪漫主义的发展溯源

谈到日本电影,人们往往会用“唯美”“温馨”等类似的词语来形容,确实如此;同法国奔放豪迈的浪漫有所不同,长期以来爱情一直是日本浪漫主义电影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日本人来说,似乎浪漫主义总是陶醉在不可能的爱情故事中。虽然21世纪初蓬勃发展的“纯爱”电影的短暂热潮在搜刮了各种绝症或疑难杂症来炮制令人心碎的悲剧之后已优雅地逐渐消退,但这种电影类型并未完全消失,也不太可能真的完全消失。20世纪50年代的影片《东京物语》为日本影视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开创了先河;电影首次将爱情这个题材搬上银幕,这为战后处在恢复期的日本民众带了很大的精神慰藉,由此,爱情便成了日本浪漫主义电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而浪漫爱情片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世纪90年代的《情书》《我爱你》;21世纪的《无人知晓》《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还有近几年来的动漫爱情电影《你的名字》等均是叫好又叫座的佳片。这也让日本爱情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世界各国的人们知道了日本不仅有富士山,还有樱花飘雪;不仅有精致的动漫艺术,更有唯美的浪漫情怀。

与众多欧美导演不同,日本导演更善于表达自己随性的一面,他们不愿意墨守成规、照本宣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影片《四月物语》的导演岩井俊二,他在拍摄前只写出了简略的故事大纲,而电影中的许多场景和对话都是在现场即兴创作的。所以《四月物语》并没有像小说那样完整地去讲述一个故事,而是以散文、随笔的形式描绘了一个少女的大学生活;片段化、零散化的叙事手法,配上行云流水般明快的镜头语言和清新优美的背景音乐,使得影片《四月物语》颇具散文小品的特质;尽管其部分情节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误解,但是影片总体相当轻松、抒情,而那段羞涩纯情的暗恋也仿佛只是一个都市童话。这种童话般的爱情在日本的浪漫主义电影中较为罕见,更多的日本导演喜欢把人性中最纯粹、最感人的东西——真爱展现出来,唯有真爱,方能打动人心,唯有真爱,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于是观众看到了《跨越八年的新娘》。

二、浪漫主义风格叙事及人物刻画

濑濑敬久执导的《跨越八年的新娘》于2017年10月上映,是一部典型的日本纯爱式电影,不过与日本以往爱情片稍有不同的是该片根据近期热门话题的真实故事改编。影片是2017年日本现象级爱情片,本土票房超28亿日元,创下连续3周票房排名第一的记录。2018年10月,该片引入国内,成为2018年上海电影节人气最高的影片;开票后几秒钟就被影迷抢光,其卖座速率甚至超过了特吕弗的《四百击》和希区柯克的《蝴蝶梦》。电影《跨越八年的新娘》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该片以美妙的老式浪漫主义风格摆脱了痛苦的悲剧套路,剧情跌宕起伏却不落窠臼,赞扬了坚持不懈带来意想不到奇迹的力量和真爱的持久效力,日系纯爱中那种质朴无华的深情打动了所有观众。

“说好的一生在一起,她却让他等了八年,最后她已经忘了他是谁”。这句话可以用来概述电影《跨越八年的新娘》所讲述的故事,听起来有一丝忧伤。平淡生活之所以平淡,就是因为没有太多的大喜大悲;活着,每一天的悲喜,都在人们正常情感波动范围之内,日复一日,每一个日子最终都湮灭于同样平淡的一生之中,偶尔会有刻骨铭心的烟花璀璨一刻,只会在年迈时的记忆中被清晰地铭记。很多改编自真人真事的影视作品需要面对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即真实事件,特别是基于普通人身上的素材,对于事件中人来说,也只是其平淡一生中偶然的波澜,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他人的故事;况且,在一部电影有限的时间里,浓缩一段他人的人生,还要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则更需要非凡的叙事功力;并且,这段别人的普通事要有别于每一个普通人的别样平凡人生,能为观众带来震撼;而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跨越八年的新娘》在这一点上没有让观众们失望。

日本冈山县的修车工尚志和女孩麻衣原本决定3月17日结婚,但麻衣却突然患上一种罕见的疾病“抗NMDA受体脑炎”,陷入长期昏睡,无法履行婚约;还没成为丈夫的尚志,开始了近8年的守护,直至麻衣醒来,但因为大脑受损,她早已忘记了尚志是谁。影片在角色的塑造上,修车工尚志是个内向的“闷葫芦”,是修车行同仁们善意调侃的对象,他喜欢修车,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鼓捣汽车,不愿向任何人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即使肚子不舒服被兄弟们拉去喝酒应酬也只能强撑着。而他能够和麻衣发展一段恋情,也是因为女孩外向主动的追求。求婚时他假装不经意地把麻衣手上的戒指换成婚戒,像个孩子一样躲在一旁等待女孩自己发现,又将尚志可爱的一面不露痕迹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影片的前半部分,对主要人物的塑造非常细腻,生动鲜活地刻画出了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他们身上都有日本人的低调、谦卑、有礼,特别是在男主人公尚志身上更是如此。而观众还是会为接下来女主人公麻衣抱病后尚志坚持守护的初衷怀有一丝令人疑惑的色彩;为什么对一个还没有履行婚约的女孩痴痴不弃,相守八年?从理性上来说,人都是有功利性和目的性的,即行为的动机,这个词在此处不具有贬义色彩,而是心理层面、社会层面的对人的本质的分析。比如,女主人公麻衣的父母身上也体现出了这样的特征,特别是父亲,在大部分的看护场景中,都是母亲陪在女儿身边,父亲游离于镜头之外;但父亲仍然是典型的日本好男人形象,不在影片场景的空间里,他应该在继续更为辛苦地工作,在继续支撑着这个家庭的完整和正常,以便女儿继续治疗;而这也解释了为何在麻衣长睡不醒的情况下,尚志坚持守护时,女孩的父母拒绝尚志的原因——没有履行婚约,两人还不是夫妻,尚志还不是家人。在父母的心理层面认知上,尚志还没有义务,也就是没有动机为还不是妻子的麻衣来继续一段不知道何时是尽头的看护。接下来,在遭受女孩父母拒绝后的尚志,又一次体现了他的隐忍和坚持的动力;被拒绝后,骑着机车的尚志因为走神摔倒在街头,他在痛苦中亦在思考;被修车行里的长辈带去海岛上送货,在观看歌舞伎的演出中,尚志惦念的依然是病榻的女友,相信了自己依然念念不忘,便再次回来看护,而这一举动最终得到了女孩母亲的接纳。影片由此进一步证明尚志的感情是纯粹的,而在之后麻衣身体康复,但早已忘记了他是谁的时候;为了不让心爱的女孩承受回忆过去所带来的治疗上的痛苦,尚志决定离去。在漫长的陪伴里,尚志录下了526条视频,虽然他依然不舍,但他自认为到了放手的时候。电影接下来,依然没有恢复对爱人记忆的麻衣,开始了一段重新爱上一个值得爱的人的故事。

从社会心理学的层面来说,人的行为是带有目的性和功利性的。但在男女主人公尚志和麻衣之间,在他们的感情之中,却让平凡的我们看到了情感的纯粹。在或者不在,都只希望对方幸福,这种牺牲,只有历经平淡如水的时间才能证明;相伴,对于尚志和麻衣来说已不再是简单的誓言,而是用行动证明着的无私奉献。岁月不会一下子将真实的人性展现给世人,只会一点点让人们认识到漫长而又平淡人生的残酷或感动。《跨越八年的新娘》让观众认识到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波浪,但正如沉船后平淡的海面,感动自己的故事会在每日的平淡中渐渐被忘却。

三、浪漫主义特色对心灵的治愈

80、90后追过无数的日系纯爱片,它们是青春物语的启蒙,是人们情感最好的归宿。而每一部日本爱情电影都有属于自己的浪漫;《情书》让人记住了两个叫“藤井树”的少男少女,和一段美好易碎的年少时光,用“经不住的似水流年,逃不过的此间少年”来形容《情书》最恰当不过;而《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则把至纯的初恋和残酷的现实勾连在一起,肉身可以埋葬,过去的自己可以丢弃,但回忆却始终如影随形;《与君相恋100次》中的爱情少了一分圆满,多了一分执念,哪怕时光不断回溯到一周前,也依旧改变不了宿命。由此可见,用两个词来总结日系纯爱片的浪漫,那就是:唯美与感人。唯美,人美景也美,人与景在日式滤镜下看起来格外养眼;感人,纯爱总有一个点能触动观众,使观众产生戏内外的共鸣。

《跨越八年的新娘》中的浪漫主义在日系纯爱的基础上,呈现出更质朴的现实内涵,如果硬要给这份质朴加一个标签,我更愿意用平淡来形容它。与传统纯爱片不同,《跨越八年的新娘》讲述的不是童话,不是灰姑娘和王子的爱情故事;男女主角也没有显赫的家世、绝伦的容貌,他们都是生活中面目模糊的普通人:尚志是修车行工人,寡淡平凡,脸上总是挂着憨憨的笑意;麻衣是小店的厨师,和善开朗,和男友的性情正好互补。他们的爱情见证,不是豪车豪宅与飞机,而是一个个笃定而甜蜜的小温馨:吃西瓜、钓鱼、偎依在一起看热闹,夏天在月色下散步,冬天则相拥在火炉旁。这样的爱情,发生在观众每一个人身边,所以电影在观看的过程中极具代入感,当看到电影里男女主角的一幕幕温馨场面,观众便容易联想到自己,想到了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另一半。电影虽然涉及重病,但导演处理得极为克制,没有使悲情的氛围破坏了叙事本身,而是让情感细雨润无声般缓缓流淌。在影片里没有山盟海誓,没有海枯石烂,有的只是默默地陪伴与无尽的思念。然而,无形的煽情最为致命,观众们在体会到其中深情的那一刻,眼泪已不知不觉地落下。最普通的东西往往最有力量,导演把这份普通、平淡的爱情用最浪漫的方式呈现给了观众,让人们观赏电影的同时不禁为之动容,而这份真情,则给了人们心灵上最好的治愈。

电影《跨越八年的新娘》剧照

结语

艺术源自生活,但有时生活的戏剧性却远超艺术本身。电影里尚志与麻衣的浪漫让人感动,但这份感动却不仅仅存在于电影中;《跨越八年的新娘》根据日本社会真实事件改编,故事的原型中原夫妇彼此相伴,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日子;结婚后,他们把爱情故事写成小说,其创造的奇迹也感动了无数人。尚志的浪漫是明知道麻衣可能不会再醒来,却还是坚持守护在她身边。影片像一部现代版的爱情传奇,剧情简洁之中隐藏着最深刻和高贵的情感,“浪漫主义”这个词在导演手中也显得格外地妙笔生花。在这个不需要奇迹加持的爱情面前,观众会忘记人性的复杂和爱情虚伪、懦弱的一面,留在观众脑海里的只有尚志望着麻衣那深情的眼神与他们十指紧扣的双手。电影里浪漫主义包裹下的硬核人生也在影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跨越八年的新娘》像一针治愈剂,让观众们得以在有限的119分钟内沉浸在普通人的无限深爱中,暂时摆脱生活的无奈和爱情的无常,同时打开了上百万观众的心。因此,这119分钟也被日本网友们戏称为“日本‘低欲望社会’的治愈时刻”。尚志和麻衣用质朴的浪漫,跨越了黑暗和现实磨难完成了爱的探索,同时也让这部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纯爱片拥有了最真实的温柔。

猜你喜欢

麻衣尚志浪漫主义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
——追忆夏尚志和中共大赉党支部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郑尚志
快乐闯关
悬崖上的呼救声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