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8-04-19张敏
张敏
小学是学生的义务教育阶段,也是为学习打下基础的关键阶段。对小学生而言,其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认知水平与年龄特点来决定,故事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相吻合,也便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现阶段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单阐释,并对有效提高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现阶段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故事内容层次感不强。很多时候教师在对故事情境进行设计或讲授时,没有对故事的层次予以充分重视。小学生本身年龄偏小,对故事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强,教师在讲授时又不重视故事的推进,表现出很大的跳跃性,最终让学生感到不知所云,难以集中精力听讲。
忽略了利用故事进行情感教育。故事一般由人物、地点和故事情节三要素构成,其中的故事情节都有一定寓意,这些故事寓意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与内心世界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往往都忽略了故事本身的涵义,从长远来看对于学生的发展不利。
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所谓“故事教学法”就是将课程内容融合进故事中,并将其传授给学生,进而达到教学目的。这是对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不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有些教师而言,却将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当作一种形式,只注重学生知识层面的积累,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最终还是利用强行灌输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完成教学。
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教师在进行英语故事教学时没有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例如:对一个有趣的故事进行毫无感情的宣读,走过场般将故事讲授完,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其中涉及到的课堂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便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与兴趣。
二、有效提高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质量的策略
教师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在英语故事教学中,教师的提前准备工作起到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在课前应该对故事进行精心设计。其次,教师要对故事中涉及到的课堂知识点进行分类汇总,以便在适当时机进行讲授。最后,教师应该准备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具,例如卡通图片、动物模型等,便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故事方式讲授课程重点,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故事教学法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利用故事将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设计一个“猫抓老鼠”的游戏时,将提前准备好的desk、chair、sofa、TV等教具搬到教室中进行情境模拟,由教师自己蒙上眼睛扮演“cat”然后挑选一名学生“mouse”。首先,让“mouse”藏好之后,教师便向其他学生进行询问“where is the mouse?”,假如这时候有学生进行汉语提示,教师便可以装作听不懂的样子表示“can you speak English?”,这时便会有很多学生喊道“Its behind the door”“Its on the sofa”,当学生兴奋地说出“mouse”所在的位置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很多英语单词,并记忆牢固。
根据故事内容设计针对性的问题。故事讲完之后,教师要及时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来对学生学到的东西进行巩固。如在学习有关不同水果单词的记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动物分水果”的故事,将故事讲授完毕后便在班级中分别挑选几个学生来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让其回答自己想吃什么样的水果。当教师问到“猴子”时,“猴子”回答“I like peaches”;当问到“小兔子”时,其便会答“I like apples”。如果某个“小动物”回答不正确,教师要对其进行及时纠正。这种提问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做好教学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小学故事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思考,让其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其次,教师针对故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适当给予提示信息帮助其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读一些适合其年龄段的课外英语读物,如英文版的《童话故事》等,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关知识。总之,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新型学习方式,是对教学方法的创新,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及整个小学英语教学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角斜镇沿口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