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2018-04-19李婵娟
李婵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城区小学的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应用到作文之中,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的空间进行个性化的作文创作,让其经常进行阅读训练和群文阅读,有利于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一、城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的误区
(一)教学方法脱离实际
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几千年来传承的私塾教育,使得文章和作文的教学过程脱离学生的实际,在指导上具有很严重的问题。教师如果指导不到位,就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文写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学习过程,学生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指导过于具体,则又会束缚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和思维。
(二)学生认为作文就是编故事
很多城区学生写作文时无从下手甚至会出现胡编乱造的情况,这是由于学生长期的语言积累和词汇积累非常少。在写到具体情感时没有办法筛选丰富的用词,平时对周围的事物缺少细心的观察,每天困在学校的象牙塔之内,进行闭门造车的学习。这就会使得作文的题材千篇一律,很难表达出真实的情感。由于语文的作文写作需要思索和积累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作文本身也是一件对某些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学生经常由于应付各种课程和考试,只有很短的时间就仓促成文,没有时间和经验理清自己的思路。因此,编故事、借鉴故事改写甚至抄袭作文创意的情况屡屡出现。学生写作文往往是为了学习成绩,并不是反映自己的真实情感或者与之形成共赢的思路构建。
二、走出城区小学作文教学误区的策略
(一)突显城区小学作文教学的价值
作文写作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在语文考试的过程中,作文所占的分值比例较高,为了提升语文的成绩,就必须要教好作文。同时,作文也是学生们经过一定的阅读知识积累传情达意,并且抒发自己想法的载体。因此,鼓励作文实践,让学生通过讨论和自我学习提升写作手法和技巧,提升写作的综合能力,就可以激发写作欲望,坚持不懈地自觉成文,从而可以鼓励他们睁开双眼,深入观察和比较,提升书面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作文是一种生活的反映,学生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之中为了生活的需要而作文,并最后将作文回归到生活之中,才能够加强对于自己生活区域的理论探索,提高对生活实践的探索水平。在写作后的交流与反馈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敞开心扉,观察比较不同的风土人情,从而通过抓住事物的综合特点,克服没有写作材料和资源的难题。作文在教育考核的时候由于是主观题型,教师要让学生经常涉及认识自然、赞美自然、表达情感的写作环节,提升他们对于美丽事物的认知,从而激发其表达美的强烈愿望,理解和观察生活,将写作的成果变成个性化的生活体验。
(二)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写作时候怕的就是没有生活素材,不能立足于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够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从生活中总结和凝练具体的生活实践。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城区小学的孩子很多都是通过室内讲解学习。这些孩子们平常在两点一线的生活中,因为很少有机会出去感受大自然,感受世界,因此思维较为僵化。因此,教师应组织孩子进行课外活动,在郊外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美,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并转化为文字。
(三)鼓励个性化的作文创作
现代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标准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合理的教学环境,拓宽其想象的渠道,展开想象的空间。在这样一个倡导个性创作的年代,作文中反映的应是学生的个性、性情情操、视野思想。因此,为了能够加强对同一个题材的不同创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逻辑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展现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对学困生的学习指导,须要求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学习丰富的语言,开阔视野,升华意识。
(四)注重阅读方法训练和群文阅读
只有进行更多的阅读积累,才能在写作的时候有如神助。很多学生写作思路枯竭,读写背诵非常困难,主要原因是在平时就没有做好积累。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提升优秀诗文和优秀文章的阅读速度。当前,我国积极提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国学经典的诵读,让学生通过诵读慢慢地理解文章的意义,为他们学好语文作文做好知识积累和准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尽量做好读书笔记的记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和写作习惯。可以采用摘录书中优美词句的方法,反复地阅读形成语感。
做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学语文作文的写作需要多方面的积累,也需要时间和教师的耐心。教师应走出语文教学的作文教学模式误区,通过不断探索总结新的经验,教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新的思路和方法,认真贯彻和落实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出一整套适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飞跃。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州區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陈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