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形式,为自主性预习奠基
2018-04-19薛燕飞
薛燕飞
进入中高年级以来,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展开预习就成为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板块,这也是积极落实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载体。但课文预习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等机械、生硬的层面,需要在顺应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从教材课文出发,为学生设置丰富多样化的预习形式,更好地引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一、资料收集,在自主查阅中理清背景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值得学生研读、借鉴的资源非常丰富,不少文本或因时代久远、或因地域迥异,给学生的认知解读造成了较大的障碍。这需要组织学生在预习环节中进行广泛的资料收集,从不同的侧面和维度对课文所描述的事件进行感知与链接,形成对文本资源的认知体验。
如教学《虎门销烟》一文,笔者组织学生围绕着两个方面进行资料的收集,更好地促进学生预习效果:首先,收集关于鸦片战争的有关史料,了解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关注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时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其次,收集鸦片对于生命毒害的资料,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片、具体鲜活的数字,感知鸦片对我国百姓身体和心灵的伤害。学生在阅读着这些文字的过程中,一方面对林则徐背负着巨大压力进行销烟的魄力所感动,另一方面又为中国人民深受鸦片的毒害而义愤填膺,资料的收集不仅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这一段历史,更为重要的是唤醒了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既為课堂学习奠定了知识性储备,同时更为学生做足了情感的铺垫。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必要的阅读与整合,并进行小组的分享与交流,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二、实践操作,在掌握信息中丰富认知
教材中一些课文都是源自于对现实生活中经验和智慧的认知,揭示了对生活体验规律和道理的认知。对这类文本的感知与体验,就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课文,而需要将文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熟读文本,借助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洞察。
如在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在预习环节的朗读过程中就对课文描写的事实产生了怀疑: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呢?我们在生活中怎么就没有发现呢?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所描写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尝试用其他方法切开苹果,并关注切开之后苹果里的发现。很多学生都被自己切出的五角星惊呆了,有的学生甚至已经开始反思:我们平时也经常切苹果,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切呢?这就为之后他们对文本的感知中提供了鲜活的论证基础。
在这一案例中,正是紧扣课文内容的特点,通过在生活中的实践操作,顺应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创作思路,将操作与文本的内容有机整合,让学生在掌握信息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认知体验,为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奠定基础。
三、小组合作,在认知分享中丰富认知??
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个人学习方式,积极为学生搭建彼此交互的合作方式,组织学生在分享智慧的过程中更好地促进预习效益的整体提升。
如《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典型的记人类散文,通过作者与老人相识、相处、相知的过程中,刻画了一个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老人形象。在具体描写过程中,作者对人物的细节进行了描写。为了更好地落实学生预习的自主性和针对性,促发学生内在的思考力,教师围绕着“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这一问题,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预习: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牵头分配不同的成员,分别抓住人物的对话、人物的外貌、人物的语言以及事情发生的情境展开预习,紧扣文本的语言进行品味,并进行详细地批注。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人物的外貌与内在品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形成相得益彰的表达效果;人物的语言充满了乐观与自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环境的描写主要突出了天游峰的险峻,就在很大程度上衬托出扫路人的乐观与自信,对于表现人物的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预习成果的分享,其他成员则在聆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相机结合预习成果进行自我反思,更加全面地丰富自己的认知体验。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借助学生的认知实践,让预习向文本的纵深出迈进。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没有让学生闭门造车地进行独立地预习,而是借助小组成员的集体力量,让所有参与预习的成员都经历了自主体悟、批注深思、交流分享、反思调整的思维过程,有效地夯实了学生内在的认知效果。
中国有句古语:“预则立,不预则废。”随着教材课文内容的不断加深,教师就必须要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引领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强化预习形式、丰富预习手段,将学生的思维关注力聚焦在课堂教学前,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实践操作、小组分享等手段,为学生的预习开辟道路、搭建平台,真正引领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感知,从而将学生的认知推向全新的高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丁北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