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18-04-19肖陈兰
肖陈兰
随着新课改研究的兴起,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工作。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不仅能够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且对语文学科课程改革有着深刻意义。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应试教育观念。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导性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虽然,我国教育改革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部分教师意识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但是教师完全适应新型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特殊转型时期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主导课堂,学生的课堂参与较少,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师生关系不和谐。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足够的机会进行知识和情感交流,导致教师很难在教学中发现学生遇到的难点,甚至会错误理解课堂学习情况。同时,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按照标准来要求学生给出准确的问题答案,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无法从发散性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标准模板对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侧重点偏颇。教师在教学重点设置中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致小学生缺乏使用语文知识和技巧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难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了机械式的思维模式,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借助教师教学模板给出既定答案,而不是通过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展示自身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方法滞后。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深,对新型教学模式排斥性较强,在短时间内不适应新型教学模式。因此,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语文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甚至學生所学语文知识不能很好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另外,师生关系的不融洽也极大降低了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频率,不利于高质量、高效率教学的开展。
学生态度和兴趣。由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以记忆为主,小学生对枯燥的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兴趣,很容易在长时间的语文学习中形成排斥语文学习的心态。同时,教师难以通过寻求合适的话题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吸引,甚至不能在课堂活动中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的质量。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路径
优化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学是以锻炼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目的,而不是单纯靠记忆知识来提升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应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借助发散思维模式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有效疏导,以达到锻炼学生思维模式的目的。同时,学生自身素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应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改进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明确自身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扩展自身知识,使教师自身知识水平和教育水平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另外,学校也应对教师进行相应培训,使教师意识到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并有效弥补自身教学模式的不足。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优化课堂提问。教师应在课堂前准备相关的教学提问,并通过不断思索对教学提问加以优化,达到引发学生思考、调动课堂气氛的目的。同时,教师提问不能过易,否则达不到目的。另外,提问不能太难,提问设置太难会使得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没有思绪,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影响课堂效率。
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学习兴趣对学习质量的提升有明显的促进意义。教师应在教学中全面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较为枯燥的、偏重记忆形式的语文学习,学习兴趣对学习质量影响效果尤为明显。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小组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在享受学习的同时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为学生创造轻松的课堂环境能够极大解放学生思想,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注重教学反思。教师的课后反思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教师应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认真分析,以达到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获得一定成绩后应明白自身教学的优越性,使教师能够意识到课堂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坚持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同时,教师应反思教学中的不足,针对教学不足探索改进方法,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明德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