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习方式探究

2018-04-17蔡剑敏

陕西教育·教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乘积合情竖式

蔡剑敏

“推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从中不难看出,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更要落实好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等数学素养的培育,以此促进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发展,进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在此结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的教学,简要谈谈学生在数学学习、数学研究等活动中自主探究意识的运用,以及在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探究过程中学生合情推理的生成,从而发展学生演绎推理的意识和能力。

一、引导探究,在归纳中合情推理

拉普拉斯说:“在数学里,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是归纳和类比。”我们深知,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实践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历程,也是一个不斷学习、总结认知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扣住教材编排意图,将学生的知识经验、数学思想方法、思维水平等诸多方面进行科学开发,使得我们的教学活动更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有利于他们观察现象、分析规律,进行合情推理,使得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灵气,使得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师:今天我们将进行这一阶段学习的练习,你认为老师会出哪些习题来考你们?

生:肯定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生:一定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具体应用问题。

……

师:不错,那就请你们自己设计一组习题,考考大家吧!

生:竖式计算并验算,68×86,21×39。

生:小明一天读书24页,那么他10月份一共读书多少页?

……

师:今天的表现很不错,计算很仔细,分析问题也很透彻。想不想再接再厉啊?

生:想!

师:其实很简单,也是竖式计算,不过请大家计算后再进行一些思考和分析,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竖式计算:68×43,86×34,96×23,69×32。

学生进行计算,并交流思考计算中隐含的特征与规律。

生:我们小组发现,4个计算题分为2组,前2题的结果都是2924。后2题的结果都是2208。

生:每两题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好像没有什么联系。

生:不对!我们小组研究发现68×43,86×34这两题有很奇特的地方,两道题目中都有6、8、3、4这4个数字,排列不同,但乘积却是相同的。

生:我们还发现,每一个算式中第一个乘数中的两个数字都是第二个乘数的2倍,6是3的2倍,8是4的2倍。

师:真了不起!这么隐秘的关系都能找到,你能按照这个规律,再出道习题试试吗?

生:62×13,26×31它们的乘积都是806。

生:48×42,84×24的结果都是2016。

……

生:我们认为具有这种特征的算式乘积是相等的。

师:真棒!我们把这样有趣的两位数称之为对称的数,也就是说对称的数相乘,它们的乘积是相等的。

“所有聪明才智的获得,往往是通过猜想游戏。当面临新情况时,我们就从某个猜想开始”,波利亚的名言揭示了学生获取知识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一种探索后的提炼,是一种思考后的升华。案例中,教师通过复习巩固,再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这个过程看似没有挑战性,但其中教师布置的练中想、练中思的要求,势必让计算练习带有更多的使命。学生一边做,一边思考,一边探索,然后在分析交流等系列活动中步步推进,逐步分析出每一个乘法算式中数字之家的内在规律,使隐含在算式中的对称关系凸显出来,也为学生的总结推理提供了最为翔实的积累,使得推理过程变得水到渠成,也使得学生的判断意识、合情推理意识得到有效发展。

二、鼓励质疑,在疑虑中归纳推理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从中不难看出,如要学习有进步,就得让疑问伴随始终。是的,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总能提出疑问或质疑,那么他的思考才会有进步、有价值,否则就是鹦鹉学舌了。合情推理是一种直觉,是从已有的事实、现象中产生经验或感悟,它们都是肤浅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通过思考和推理达到剖析本质、把握真理的目的。

师:刚才大家的研究很有成果,那这样的结论是不是具有更多的实用性呢?想不想再去试试?

竖式计算:96×23,69×32,39×62,93×26。

生:计算后发现,每一组中2题的结果一样。

生:每组的积是相等的,但是它们不像刚才的那样是2倍关系,9、6、2、3中9是3的3倍,6是2的3倍。

生:是的!我们研究的39×62,93×26,9是6的1倍半,3是2的1倍半,也和我们前面的2倍关系不一样。

生:老师,我们小组研究认为,不一定是2倍的关系,像3倍、4倍这样也可以,恐怕只要是倍数的都可以采用对称的方式,它们的乘积都是相等的。

师:是这样吗?按照自己的猜想出一组题目,算一算。

生:可以的,36×42=1512,24×63=1512。

生:像84×12=1008,48×21=1008。

生:我们认为,对称的两位数应该是倍数关系,这样它们的乘积是相等的。

师:这个结论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小组中再研究一番吧!

生:我们刚才研究的都是倍数关系,那么像这样的可以吗?36×52,63×25。

生:计算后发现不可以。

学习是什么?是一种经验的不断升华,是思维不断冲击的凝练,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推理。案例中教师不唯学生的获得而浅尝辄止,而是利用更多的习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分析辩驳中再度推理,进而获得更广泛的认可,获得更清晰的感悟,为知识的提炼提供更翔实的积累。让学生推理出2倍关系,引导猜想3倍、4倍、甚至是1倍半等各类关系,使得学习不断拓展,不断延伸。同时,利用学生的猜想,用错例辩驳推理,不仅巩固了既有的学习成果,也打消了学生随意创造的念头,更能培养学生大胆探究、勇于质疑的意识,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辩证思维的启蒙教育和谐统一。

三、比较归纳,在梳理中完善推理

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是证明数学结论、建立数学体系的重要思维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科学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合情推理,进而获得相应的证明思路、数学结论,从而加速认知的有效建构。同时,还要在教学中学会追问,不断敲打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若干个“為什么”中学会比较、学会梳理,最终促使学生学会在思辨中综合、在探究处完善,养成“言而有据”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师:学习到现在,大家是不是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老师写一个算式都符合我们的猜想,而你们自己却不能百分之百写出来呢?这些算式中到底还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我们研究的算式入手,请大家再深入研究每一组算式的规律。

生:我们刚才不是都说了吗,就是每一个数字之间都是一定的倍数关系。

生:老师,我感觉十位上的数字乘另一个数十位上的数字乘积相等。

生:是啊!个位上好像也一样。

师:是吗!在看看算式,我们该怎样完善这个结论呢?

生:两位数乘两位数,如果十位上的数字乘积等于个位上的数字乘积,它们就是对称的两位数,两个“对称”算式的积相等。

师:想一想这个同学的结论,再去举例子验证一下!

……

师:今天学习这么有趣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每一种现象背后的结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已经不重要了。你们知道重要的是什么吗?

生:结论是不太重要,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分析与思考。

生:是的,我们可以做出很多的猜想与推理,一定要学会举例验证,更要学会与同学集体研究,集思广益,让我们的猜想更加合理,更加有道理。

师:是啊!结论不是根本的目标,数学学习就得学会研究,学会思考,学会合作,更要学会合情推理,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我想,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联想,两位数乘法中存在着这样的“对称现象”,三位数、四位数乘法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现象呢?加法呢?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走出今天的课堂。

上述的三则片段也许就是学生学习的真实写照吧!从中我们应深深体会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有很多的合情推理,关键是我们的教师能否精准掌控、灵动引导,使学生充满兴趣地去探究,充满活力地去思考。我希望,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等待,善于引领,更应学会科学地激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从而让我们的数学教学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城西小学

猜你喜欢

乘积合情竖式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N的最大值是多少?
数列与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 妙解数列
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关注教材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
乘除法竖式内容这样调整是合理的
弄脏的竖式
“无限个大于零小于1的数的乘积不等于零”的一则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