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三观”,语文教学回归教育本真

2018-04-17阎红

陕西教育·教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三观目标素养

阎红

近年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探索提出“三三”语文教学观(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师生观、以读写为本的过程观、以创新为本的目标观,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不断研究和深化。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内在的潜力得到了挖掘,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语文教学发生着正向的变化,逐渐回归教育的本真。

教学理念发生重大转变

传统的应试教育课堂教学一味灌输知识,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是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分析课文、讲解课文,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对角色定位做了重大调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从“前台”隐退到“导演”的地位。

1.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师生观。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而新课改以来,教师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来把握教学,把语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人的全面发展”和挖掘潜能、培养个性上面,实现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完整构建与人性的和谐圆满,为学生的生命绽放光彩奠基。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一是注重学生与文本交流。语文教学已经深入到学生的精神领域,和学生进行灵魂沟通,及时点亮学生“心灯”,指导学生迎难而上,使师生在交流中达到共识、共思、共享、共进。二是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与其他学科相比,在情感的激发、培养与交流上语文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自觉地把培养美好的情感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照顾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特征及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三是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与提高。积累是一种具有浓郁的主体能动色彩的经验与情感、智力的积累。当这种积淀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形成个性、灵性,并绽放出耀眼的思维火花。

2.坚持以读写为本的过程观。读是语文学习最为基本的途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构建以读为主的课堂结构,以读激情,以情促思,融听说读写于一炉,集声光色味于一体,使学生达到口诵心惟,知能统一。重视自读、合作读、集体齐读、单个读等多种方式的读。而且从初读感知、再读感悟、精读品味等层次逐步推进。教师特别注重通过“读”来转化潜能生,“激情导读”“授法教读”“扬长议读”树立了他们的上进心、自信心。除在课堂上做好阅读工作外,还着力推行语文阅读“双轨制”(课内课外),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名家名篇,阅读报刊上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学精品,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练习写作是语文学习的另一个基本途径,当前的教学更多地采用了听辨、对话、复述、即席讲话、创设情境说话、续编故事等练习方法,提高听说起点,加大听说容量,为习作奠定基础。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走出“说假话、空话和大话”“机械、刻板理解‘真实”“只顾真实,不敢想象”“选材真实,但不健康”“堆砌词藻,空洞无物”的误区,返璞归真,让学生崇尚真善美,为今后的人生打好生命的底色。

3.树立以创新为本的目标观。创新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上位目标。在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同时,教师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首先,注重思维训练。不仅关注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训练,而且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的天赋从不同角度得以发挥和张扬。创设情境,强化创新动机,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补充情节的训练或改变主题的训练,允许学生“标新立异”;提倡学生写科幻作文,学写童话,写感悟式作文等,发挥学生想象力,使创新思维得到更好训练。其次,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质疑、辩论能力的培养,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在观点的交锋、思想的碰撞中,思维迸发创造火花,使孩子们超越教师,超越教材,超越自我,达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理想境界。

整合三维目标,培育核心素养

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三维目标是目标相互依存和关联的三个方面,不是三个互相孤立的目标,应该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再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这些已成普遍共识。

1.理清三维关系。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它又是其他两个维度发展的依托。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作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础,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础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更加稳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

2.坚持三维一体。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教师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处处为我们整合三维目标提供了范式。如,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第6条规定:“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自信心”“积极”“感兴趣”是情感、态度的要求,“表达”“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是能力方面的要求,而“参加”“发表”就体现过程,如何讨论和怎样发表意见则体现学习方法的要求。

3.培育核心素养。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如果说语言能力是语文关键能力的话,那人文修养就是语文的必备品格。当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四个重视”,即重视阅读、重视积累、重视思考、重视表达,着力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高度、深度和内涵的提升,是学科教育对人的真正的回归。学科核心素养意味学科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探索语文教学之“道”

何为道?简言之,道就是规律。那语文教学之“道”是什么?

借用李旭山老师撰写的《也说语文之“道”“器”与“技”》一文中的观点,他认为,从处理教材上看,“道”是文章的思想灵魂,是义理;从教师专业修养和教学组织上看,“道”指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从“道”和实体形式的关系看,“道”就是教材反映的系统化的语文规律、语文价值。

结合近年来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应该在以下方面着眼用力:①充分认识母语教学的基础地位:语文在学生的各学科学习中、在人一生的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作用;②准确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可过分强调任何一方;③全面发挥语文教学的功能:坚持三维目标,不可单纯强调学习知识;④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切实加强语文知识的学习:夯实字、词、句、语法基础,提高听说读写能力;⑤重视思维训练,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思维: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发展抽象思维;⑥搭建促进生命成长的课堂结构: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互动结构;⑦积极实行开放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纸质书籍、网络、音像制品等,扩大课外阅读面,用阅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⑧正确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特点: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多观察、細观察,写出真情实感;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重视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通过情感投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既是我的教学心得,又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也是我的语文教学之“道”。

“道”是各种先进的新思想,是正确的学科观、教学观,更是基本规律、正确方向。“道”是启示,彰显着自身的价值。问道于自然,问道于语文。孙双金老师说:“语文之道,乃语文之规律,语文之原点,语文之真谛也。”自然之道,顺其自然;语文之道,回归语文。道之何在?存乎一心!

在革新中推动教育发展

回眸宝鸡地区这么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激活了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建构和探究,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路的过程。随着课改新理念、新要求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大家都在对课堂教学进行着重构与变革,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趣味活泼、精彩灵动。如扶风小学,在语文教学上探索出“四环节导学型”生本灵动课堂,实现了传统课堂教学向现代课堂教学的嬗变,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学习的乐园”。学校被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授予“全国新世纪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基地校”。金台区三迪小学以打造“全国书法名校”作为办学特色,六年来,学校先后有数名学生在中省市儿童书画比赛中获奖,有“小书法家”美誉,该校获“国家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2.提高了教师素质。新课改的受益者不仅是学生,还有我们的语文教师。一方面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教师的知识结构既“专”又“博”。在不断承担课题、执教公开课、互动互助教研等实践、总结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了专业素养。问题意识启思考,教学反思促自省,执教公开课激成长,提高了教学研究能力。另一方面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大大提高。通过参与课改科研课题,大家认识到“互联网+教育”时代,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现代教师的重要性,大家逐渐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技术和工具。

3.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也是当前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改切实转变了学生应试学习状态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状态,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主性学习也为学生搭建起构建知识与养成质疑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勇气的桥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三观目标素养
三观壁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论《许三观卖血记》中血的象征意义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