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 让知识生成精彩
2018-04-17杨富民
杨富民
笔者结合人教版新课标《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这一课进行了一些探索,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课堂再现:
板块一:新旧迁移。
1.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投影显示):70×40,120×30。
生:因数末位都有0。
师:概括得非常准确,这些因数的末尾都有0。
师:谁来说说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
生:2800和3600。
师:你是怎么得出结果的?
生1:很简单,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然后数一数因数后面有几个0,加上就行。
师:不错,这是口算方式,那么你们笔算看看,想想与口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尝试笔算,同桌交流)
师:笔算与口算方式相同吗?
生2:一样,都是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然后再数一数后面有几个0,加上就行。
板块二:知识迁移。
师:我们再想想,能不能用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呢?
(投影显示):火车每小时行驶25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驶105千米,想想,能提出什么问题?(问题略)
师:你们提得都非常好。现在老师问一个问题。
(投影显示)它们20小时后,各行驶了多少千米?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并且列式计算)
生:很简单,算式分别是250×20=5000,105×20=2100。
师:大家再看看,这两道算式之间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是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是0。
师:那你们自己先算算看,两道算式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列算计算)
师:好好想想,第一个算式积后面的两个0是怎么来的?第二个算式积后面的两个0又是怎么来的?
生3:第一个算式后面的0是加上去的,第二个算式后面的0,其中一个0是5×2得来的,另一个0是后加上去的。
师:概括得非常好,说明你是一个细心的人。
板块三:情境迁移。
师: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到真正的数学王国去看看,请你们好好闯关!
第一关:数学门诊。请你们做个医术高明的小医生。
1.计算25×204时,第一个因数十位上是2,第二个因数十位上是0,两者相乘积是0,可以省略不写。()
2.求125×24时,因数末尾没有0,因而积末尾也没有0。()
第二关:购物超市。
1.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最小的积是()
A.100 B.1000 C.10000
2.1200×50,积的末尾有()个0。
A.4 B.34 C.5
第三关:设计世界。
师:请同学们自己做个小小设计师:
(投影显示)()×()=1200
案例反思:
这是笔者尝试的一节探索课。与传统相比,这节课有几个最大的亮点,那就是突出了迁移,强调了生成,通过让学生自行探讨,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知识体系关系。而这种关系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第一板块,笔者没有直接出示新知识,而是从口算开始,继而让学生思考笔算方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行探索。从而引导学生把过去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境中去,这种迁移注重知识转化技能的运用,不仅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融会贯通,做知识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仆。
2.知识表达的迁移。
在这一课中,教师没有从教材出发,没有停留在例题与练习之上,而是打破例题与练习之间的界限,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这是教师注意到了表达的重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理论实践之间的迁移。
这一节课更多的是從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内在需求出发,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或者技能后,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新实践,而这恰恰是现代课堂理念所提倡的。
作者单位河南渑池县天池镇笃忠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