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分泌型癌20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8-04-15田连胜张宏岩
田连胜,苏 哲,张宏岩
(本溪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辽宁 本溪 117000)
乳腺分泌型癌比较罕见,属于特殊类型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内含有乳汁样分泌物,约为乳腺癌的0.15%,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青少年女性患者居多[1]。乳腺分泌型癌恶性程度较低,在临床诊断中要与印戎细胞癌等高级别癌进行鉴别诊断[2]。乳腺分泌型癌被WHO单独列为一种疾病类型,与其他类乳腺肿瘤的临床病理易混淆,本文就本院收治的20例乳腺分泌型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例乳腺分泌型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3~52岁,平均(35.8±2.9)岁;其中13例肿块切除、7例术中活检确诊为恶性肿瘤后接受改良根治术。20例病理标本以4%甲醛固定,常规选择瘤体、瘤旁组织、乳头、基底切缘、腋窝所见淋巴结等病理标本,脱水、制片后采用SP法标记CEA、CK、S-100、PR、ER、GCDFP-15、C-erbB-2以及P53、cyclinD1进行免疫组化分析。设置阳性、阴性、内对组,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2 结果
2.1 基本特征 20例患者中12例病灶处在左侧乳腺,8例病灶处在右侧乳腺;14例位于外上象限,4例位于内下象限,2例位于乳晕区。乳腺肿块直径介于1.2~3.5 cm,平均(2.1±0.5)cm;肿块边界清晰、质硬;3例压痛,2例乳头溢液,9例可触及肿大的腋窝淋巴结。
2.2 病理检查 ①巨检:13例肿块切除病例的标本切面可见直径1~2.1 cm的灰白间灰红色结节,边界清晰、质地坚硬,周围为灰白色间小灶状脂黄色、质韧。7例术中活检标本切面灰白色、边界不清、质硬,改良根治术后乳腺及腋下组织活检出多枚淋巴结。②镜检:20例标本的组织形态接近,有清晰的边界,为推挤式生长模式。瘤细胞分布具有实性巢状、管状、微囊性等特征,其中实体巢中存在大小及数量不等的腺样结构和囊泡状结构。同时可见管腔形状无规则性相互连通,可见内部存在红染均质的甲状腺胶质样分泌物及吸收空泡。另一方面,20例标本中瘤细胞基本一致,胞质丰富,呈淡红色泡沫状或颗粒状,有大量胞质分泌物。细胞核为卵圆形,处在中央或基底部;可见小核仁,无核分裂象。病灶中小叶结构消失、中央纤维化,巢间纤维组织有变性,少数存在灶性淋巴细胞浸润情况。20例标本多数为实性巢状,其中3例肿瘤病灶周边乳腺导管明显扩张,4例周围乳腺组织有泌乳期改变,3例伴有低级别的导管原位癌,2例在腋窝淋巴结内有转移癌。
2.3 免疫组化分析 20例标本免疫组化分析发现CEA(+)、CK(+)、S-100(+)、ER(-)、c-erbB-2(-)、GCDFP-15(-),4例PR(+),4例细胞P53(+)、cyclin D1(+),3例标本中5%~8%为阳性细胞,8例CD10被标记。特殊染色分析发现20例淀粉酶消化后PAS染色,且细胞内外分泌物为强(+)。
3 讨论
3.1 乳腺分泌型癌临床特征分析 临床上乳腺分泌型癌比较少,仅为乳腺癌患者中的0.15%,3~85岁均可发病,其发病中位年龄为25岁,青少年患者居多[3]。本组2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5.8±2.9)岁,稍高于国外报道的发病中位年龄,这其中可能与人种差异有关。乳腺分泌型癌患者几乎都为女性,男性也可发病,但男性患者极少。一般来说左右侧乳腺发生乳腺分泌型癌的概率相等,且乳腺任何部位皆可发病,包括副乳腺,尚未有关于双侧乳腺受累的病例报道。乳腺分泌型癌患者均未单发病灶,以乳晕周围病灶最多,在乳头、乳晕区可发现移动性生长缓慢的无痛肿块,且其直径多介于1~12 cm,平均约为3 cm左右[4]。通过超声扫描可见其呈结节状,其边界与良性乳腺肿瘤类似。个别患者有还表现为乳头溢液及胀痛等。本组中3例乳头压痛,2例乳头溢液。
3.2 乳腺分泌型癌组织学分析与免疫组化分析 乳腺分泌型癌的组织学特征非常突出,可分为实性、导管样、微囊性3种,①实性癌:肿瘤细胞排列成团块或片状,内含嗜酸性细颗粒、分泌小泡等,癌细胞团中腺样腔隙内含有红染分泌物。②导管样:癌细胞呈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导管状排列,增生呈乳头状。③微囊性:癌细胞排列成团块状,腺囊腔内含嗜酸性分泌物,主要为微囊,也有合并为大囊腔,周围被覆立方上皮细胞。还有研究者将乳腺分泌型癌细胞分为嗜酸性细胞与透明细胞,其中嗜酸性细胞体积大、有核仁、呈圆形/多边形、胞质封堵、为嗜酸性颗粒状,透明细胞与嗜酸性细胞的差异在于胞质透明。透明细胞分泌嗜酸性强的黏液,可分布在管腔内、胞质内、实体巢中等,经淀粉酶消化后PAS阳性、阿尔辛蓝染色阳性。嗜酸性细胞与透明细胞可并存,难以发现异形性,分裂象极少。超微结构观察可见肿瘤细胞表面微绒毛及分泌空泡均较多[5]。本组20例标本中癌细胞就是混合型,其排列为腺样、实性、筛状、囊泡状,少部分为浸润在纤维结缔组织内的小导管状,内部有较多的嗜酸性分泌物,吸收空泡分布于周围。研究表明肿瘤细胞α2乳白蛋白、S-100蛋白及CD10、E-cadherin阳性且GCDFP-15阴性时可能源于导管基底细胞,而PR、ER为阴性时的肿瘤细胞可能为非激素依赖性[6]。乳腺分泌型癌进展缓慢还可能与Ki-67、cyclinD1细胞增值率低、C-erbB-2阴性等有关[7]。
3.3 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诊断 临床上对于乳腺分泌型癌的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检查,可以诊断早期乳腺分泌型癌[8]。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但其须与多种癌细胞进行鉴别:①脂质癌细胞更大、胞质更丰富,呈透明蜂窝状,异型性则更明显,PAS及AB染色阴性,脂肪染色阳性;②浸润导管癌则有空泡细胞,但其空泡更少、更小,无细胞外腔及大胞质内腔;③乳腺小叶癌,这类癌细胞有胞质空泡,但其黏液物质不及乳腺分泌型癌多,以单行排列为主,细胞不粘附,与粘附生长呈团块状的乳腺分泌型癌明显不同;④大汗腺癌,这种癌细胞具有更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明显的核分裂象,无PAS染色阳性的大量分泌物。
[1] 汪颖南,顾依群,王爱春,等.6例乳腺泌乳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4):789-791.
[2] Vaysse C, Charitansky H, Alunni JP, et al. Voluminousjuvenile papillomatosis: Diagnostic,therapeuticand prognostic difficulties- a case report[J].Gynecol Obstet Fertil, 2011,39(1):e23-26.
[3] 马遇庆,杨重庆,刘冬戈.乳腺分泌性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7,23(2):147-150,155.
[4] Dali Li,Xiuying Xiao,Wentao Yang,et al.Secretory breast carcinoma:a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immunophenotypic study of 15 cases wit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Modern Pathology,2012,25(4):567-575.
[5] 丛琦,丛嘉.老年女性乳腺分泌性癌的病理与临床[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4,18(1):49-50.
[6] 曾郁,王超,方建萍,等.乳腺分泌性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3):87-90.
[7] Ohashi R, Sakatani T, Matsubara M, et al. Mucinouscarcinoma of the breast: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ytohistologicalfindings associated with neuroendocrinedifferentiation[J]. Cytopathology, 2016,27(3):193-200.
[8] 徐艳,石群立,周晓军,等.男性乳腺分泌性癌一例[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38(10):707-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