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成长中的角色定位分析

2018-04-14赵思博刘小戈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理想辅导员

赵思博,刘小戈

(北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育人优势和高等教育办学特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根本目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大学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需要的人”[1]。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实施者、道德修养的指导者、校园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的亲密朋友,理应成为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其主要任务,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的直接实践者和政策执行者。由于辅导员的工作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认知、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等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起到了引导、导向、保架护航的作用。所以,辅导员在学生成长中角色定位的意识及其行动方式决定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这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可以说,角色定位的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我们认为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五大角色定位。

一、高校辅导员应该成为学生政治发展的领航员

高校必须明确“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靠谁培养人”的办学宗旨和办学方法。因为人是政治性的社会存在,因此学生成长过程既是社会化的过程也是政治化的过程;既需要认同社会规则也需要认同政治发展方式,两者同向并行,缺一不可。我们知道“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2]。邓小平讲的更透彻,他认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么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3]?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方法。同样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规矩是高等教育办学特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政治发展方向,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其一,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信仰决定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影响着人生态度、人生价值和人生目的。具有什么信仰,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所以,辅导员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学生就会不断坚定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的信念,为学生未来的政治取向奠定基础。其二,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从历史的角度、现实的角度和民族发展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地位和核心作用。坚定党的领导地位,坚定“两个维护”,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组织力量和核心力量不断壮大。其三,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做一名社会主义制度运行的忠诚维护者、务实践行者。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必须注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行所要求的合格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治理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辅导员必须努力承担起学生政治发展的领航员角色,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二、高校辅导员应该成为学生理想信念的教导员

人既是一种物质存在,又是一种精神存在。人不仅需要物质资料以维持自身的物质生活,而且需要理想信念以充实其精神生活。理想信念是人的特殊精神现象,决定人的人生境界和生活境界,也决定民族发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4]。这样才能让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我们民族发展的精神家园。

理想具有多重功能,其一,理想能够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人是有思想、会思维、懂生活的动物,而动物只是为了活着或繁衍而去活动的动物。理想把人从动物状态提升为人的状态,属于人的特有的精神现象。人有了理性的想法才能产生理想,理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种本质属性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形成发展变化的。辩证的理性生成不同的理想形态,不同的理想形态造就了不同阶层的从业者。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应该处于自愿接受的状态,但现实中并不尽然,所以引导学生志愿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素养就成为高校办学的应有之义了。其二,理想能够让世界丰富多彩。理想的此岸性与彼岸性之间有着湍急的河流,不同的人渡过湍急河流的方式方法不同,实现的程度和深度就不同,这就为世界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让世界多姿多彩,也为每个人提供了彰显自己个性和兴趣的机会和平台。其三,当代大学生理想拥有与时代同步的特质。改革开放再出发,推动社会迅猛发展,向大学生展现了新时代的魅力和使命,促使青年学生,一要具有执着的信念,坚定个人理想必须紧密依托社会理想,个人奋斗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必须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这些都展示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执着信念。二要立鸿鹄之志,坚信“志不立不成才”的奋斗精神,立高远之志,走务实之路,不怕困难,永不言败,展现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特有志向。针对学生的诸多特点,辅导员要把握角色定位,在适当时机,运用恰当方法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体现教导员的作用和价值。

三、高校辅导员应该成为学生价值观念的引领者

价值观念是人的一种特殊观念。观念,一般表示一切形式的思想、认识、看法,是指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主观反映。人的价值观念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中形成的。马克思精辟地阐释了,“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5]。可见,价值观念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人的需要和自我意识。而人的需要千差万别,自我意识因人而异。价值观念在需要的驱动下,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下,在价值活动中逐步形成。其归根结底形成于人的现实生活条件和物质生活状况以及物质交往形式。

同样,生活在不同背景下相同校园环境中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势必受到与其紧密联系的辅导员的行为影响和引导。辅导员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心理、思想和价值取向。一是辅导员政治价值观念的引领作用。所谓政治价值观念,是指辅导员对政治的价值取向的观念。辅导员坚定党的政治信念、政治要求和政治追求,就能够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交往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相关价值追求,塑造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念。从而认同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境界,引导他们不断在行动上与党的方针政策相向而行、同向发力,形成统一的政治价值行动,担负起复兴民族的重任。二是辅导员生活价值观念的引领作用。生活价值观念,意指辅导员对生活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在师生交往活动中,辅导员的生活态度、生活追求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态度和追求。辅导员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同追求,展现出不同的人生境界,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价值观念。三是辅导员学习价值观念的引领作用。学习价值观念,意指辅导员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价值具有的观念、意识或向往。辅导员认为学习是人生的生活方式,是人的本质属性,并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等等,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内心感受和价值追求。辅导员善于开展热爱专业课学习的启发工作,就能较好地带动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为学生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引领者的作用。

四、高校辅导员应该成为学生遵守规则的引导者

规则意识是人的社会化产生的必然结果,是人在社会交往中的自觉自愿地接受规则的约束意识。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人,具有规则意识是其前提性承诺,只有具备规则意识才有可能被交往中的人所接纳、所联系。没有规则意识,就无法形成有秩序的社会。人们遵守规则是形成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社会秩序中,理念与利益、文化价值和动机是相互渗透的”[6]。所以,我们在开展规则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时,辅导员起着引导性作用的角色和地位就不应被忽视。首先,辅导员要以身作则带头培养规则意识,成为遵守规则的带头人和模范执行者。辅导员在管理和教育学生过程中,在执行各项制度中,都要时刻体现出规则意识,比如,课堂考勤制度、学生资助制度、评奖评优制度、组织发展制度、党团活动制度,等等。其次,要善于宣讲规则意识、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崇尚宪法、尊崇法律;在校园活动中,鼓励和嘉奖遵规守纪的学生,形成遵守规则者获益,违背规则者受惩的公平正义的氛围。辅导员工作特点体现在众多方面,其中有三方面值得高度重视。一是体现在管理育人方面,辅导员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管理、生活管理、行为管理等加强引导、规范,通过每一项管理逐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二是体现在资助育人方面,资助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期间蕴含着运用资助制度规范学生的受助行为,教育学生用诚实守信的心理接受资助,偿还贷款,让制度执行的意蕴涵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用规则意识推进资助制度体系的良性发展;让辅导员的制度阐释、制度执行引发学生制度信赖的规则意识生成。三是体现在服务育人方面,辅导员工作实际上表现在处处适时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服务等方面上。学生在学习、生活、交际等活动中,都需要辅导员的帮助、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确立良好的学习规律、生活纪律和交际准则等,促进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自觉地生成规则意识、规则行为。辅导员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净化育人环境,完成育人任务。

五、高校辅导员应该成为学生生活困惑的解惑人

人是现实性的存在物,但人总是不满足于现实的存在状态,总是渴望超越现实的存在升华为理想的存在状态。马克思认为:“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7]。所以,有学者认为:“人们通过活动来创造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历史价值,有目的的活动就是表现和实现人们自己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也是人们生活的意义之所在。所以,‘生活’就是人能动创造自己的实践过程”[8]。人在不断创造自己的过程中体现出是主体性和主体意识,一当主体与客体建立关系,必将激发起人的求知、求善、求美的渴望,进而推动人以“实践”的方式不断创造理想的现实。

大学生的生活依然如此,是自己创造自己的生活,但不是在臆想中创造的,而是在承接下来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交往形式的条件下创造自己的生活意义。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免出现家庭经济条件不同的现象,这时大学生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生活困惑,比如,可能是经济条件为何差距悬殊?教育背景为何千差万别?心理状态为何各显特色?就业渠道为何宽窄不同?理想前程为何信心不一?等等人生疑惑不一而足,解惑答疑的任务势必落到辅导员的肩膀上和心坎里。

那么,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和执行者的辅导员。一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将困惑和冲突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好每一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9]。二要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良品格。三要做好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做好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奖助学金和临时困难补助等各项帮扶工作,将扶困与扶志、扶困与扶智相结合,改善贫困生生活,激发学习动力,明确奋斗志向。通过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来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成为学生的解惑者和引路人。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中,存在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10]。这四种关系直接影响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及其效果。可以说,建立和维系四种关系的前提在于辅导员的角色意识和准确定位以及担当的勇气。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引路人、领航者和解惑者,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培育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的承担者。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理想辅导员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混血家庭的悲剧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