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和作法
2018-04-14陈立波董春欣陆文龙包海峰
陈立波,董春欣,陆文龙,包海峰
(吉林化工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1]。
“卓越计划”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回归工程、面向工程,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强化学生针对工程实际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学生通过实习既深入理解理论,又提高实践能力,能更快胜任工作,更受用人单位的认可,形成产学研合作共赢的格局[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4]。吉林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是吉林省教育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专业之一,实习基地建设是“卓越计划”的必要环节。
传统的实习基地运行已经难以跟上时代要求,很难满足学生的实习计划安排;校外实习大都为参观式实习,过程缺乏管理,实习质量得不到保障[5,6]。本文阐述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作法。
一、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本科层次工科学生累计在企业学习一年时间。因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各本科专业大都采用“3+1”培养模式,即三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学习[7]。在企业学习期间,不是以往简单的生产实习,走马观花,而是将生产实习、工程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结合起来,完成工程素质培养整体训练过程,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至关重要。
二、基地建设的整体思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基地建设的整体思路,满足培养卓越工程师工程素质的要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培养要求。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习单位演变就业单位;实习岗位与毕业环节相结合,结合岗位技术、工艺设置毕业题目,校企导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结合实习单位的生产性质、存在的环境问题和安全问题,开展科学研究,解决企业的问题。
三、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素质为主、兼顾就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习基地应选择在行业中有代表性、先进性的企业,要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既要找优秀的企业,还应要求企业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有企业道德[8]。结合上述实习基地建设的观点,确定实习企业。筛选环境工程领域具备技术先进、管理规范、企业文化建设好的企业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一部分是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对工作地域、企业和岗位较关心,注重引导该部分学生到南方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基地实习,使学生接触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另一部分学生准备考研,要充分考虑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时间的要求,安排在学校附近的基地实习,保证其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考研。
四、基地建设过程
(一) 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为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预定目标,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9]。对2016版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调整了2015级环境专业第七学期的课程,提前到第五、第六学期;增加土建工程、工程管理等部分工程素质教育课程;加强学生工程制图能力培养,增加了CAD制图课程;开展学生工程制图设计大赛,吸引更多的学生将业余时间用于制图训练,提高工程制图水平;改革相关专业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增加学生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制图试题,引导学生即注重理论学习,又注重制图识图能力培养。
(二) 编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习大纲
学生一年在企业学习不是简单的生产实习,更不是在企业“打工”,而是完成工程素质培养整体训练过程,达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大纲。大纲包括实习目的和任务、教学要求、教学环节、实习指导书、实习地点,重点对实习内容进行详细的安排,结合学生的实习岗位、工作性质布置实习任务。
(三) 实习基地遴选
在遴选实习基地时,充分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符合专业培养特点,具备水、气、渣等主要污染治理技术及设备开发;二是员工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能够感染学生,使学生实习期间能够很快地进人角色,同时为学生进人社会提早作好准备;三是企业规模中等、工艺流程先进全面、系统设备全,涵盖专业所涉及的设备[10]。
实习基地地理位置也是考虑的因素,江浙地区经济发达,工业企业发展迅猛。宜兴市建有国家首个环保产业开发区-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聚集了大量的环保企业,从最初的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发展成为集技术开发、工程治理、环保设备为一体的环境保护专业公司。因此,宜兴市是环境类院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基地最佳的城市。考研学生的学习条件是实现基地建设另外要考虑的因素,有约30%左右的学生计划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因此要创造条件保证他们的学习。建立1~2个学校附近(可在学校城市范围)的实习基地,安排这部分学生前去实习,既保证实习的生产进行,又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在校园内准备考研。
(四) 实习基地考察
初步遴选实习基地后,要对实习基地进行现场考察,以确定基地是否符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各项要求。重点考察企业规模、技术先进性、企业管理、安全保障、企业文化、员工素质、食宿条件等,确保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有一定保障。专业负责人先后两次前往无锡、宜兴进行考察,初步筛选2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预选企业,并对初选的企业进行网上核实,包括企营业执照、企业编码、企业法人等企业登记信息,确保初选企业合法合规经营,为学生实习和今后就业提供支持。
(五) 实习基地框架协议
与无锡惠山区、宜兴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联系,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经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筛选,最终确定十家条件最优的企业作为第一批实习基地。与上述企业就学生实习、企业招聘等相关事宜达成框架协议,签订协议书。实习基地框架协议书包括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安全保障、学生实习补助、员工录用等相关内容,双方按照框架协议书开展实习工作。
(六) 实习基地宣讲、面试
本次实习基地的签署,原则上保障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实习基地的要求。对于实习企业,更加注重实习学生的考核,为今后招收员工作提前准备。实习企业对本次实习基地的建设非常支持,既进行“校企合作、联合育人”,又可筛选优秀学生作为招聘的备选人。实习进行前三个月,邀请实习企业来学校进行宣讲,介绍企业,同时对报名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面试和测试。面试内容由企业确定,测试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工程基本素质、工程制图能力等方面。通过面试学生了解了经济发达地区相关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今后学习明确了方向。
(七) 实习协议签署
实习协议是实行顺利进行的保障性文件,约束三方按协议进行实习。实习协议明确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协议包括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安全保障、学生实习补助等内容,经三方签字后生效。
(八) 实习学生派遣
实习前,学校相关专业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讲明实习的目的意义、实习内容、实习考核、安全事项等。每个实习基地设负责人一名,负责实习地点学生的管理。每个学生安装微型平台下的安全警报软件,学生可随时拍摄五秒钟的现场视频上传给指导教师,既可反馈实习内容,又可在紧急状态下报警定位,同时监控学生的位置,保证学生的安全和位置监控。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企业负责人联系,派遣学生前去企业。到企业后由人事部分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岗位进行实习。
五、实习文件
由于本次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习基地刚刚建设,学生已经前往基地进行实习,但实习正在进行,一些问题还没有显现出来。为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确保实习质量,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制定了系列管理文件,包括指导教师职责(校内和企业)、实习岗位管理文件、实习安全管理文件。制定实习内容及考核文件,包括实习大纲、实习计划、中期考核办法、实习结束成果考核办法、实习报告、实习单位考核及评语,全面考核实习质量,找出问题和差距,为今后改进提供依据。
六、实习总结
(一) 基地总结
实习结束后,实习企业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作出评定,对其在企业的表现进行总结,对学生工程素质的提高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学生对实习企业、实习收获进行总结,汇报实习企业的性质、工作情况、对工程素质提高的自我评价,全面总结实习企业是否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习基地的要求,学生本人是否得到卓越工程师相关工程素质的提高。根据各方面反馈的意见和评价,综合判定实习企业是否合格,是否可作为下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习基地。
(二) 就业总结
本次实习基地建设的整体思路包括“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习单位演变就业单位”,既实习基地既完成“校企合作、联合育人”的任务,又提前遴选企业员工。企业通过对实习学生的全面考核,确定为拟招聘人选,部分学生毕业后将成为实习企业的员工,提前进行岗位培训。通过本次实习,学生对企业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就业率也将有一定的提高。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习基地建设对保障计划的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卓越计划实习,学生的工程素质将得到提高,对行业的了解更加深入。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必将培养出大批的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为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