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气储运专业“3+2”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04-14邵宝力徐洪军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储运分段油气

邵宝力,徐洪军

(吉林化工学院 石油化工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近年来,高职与本科“3+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外一些高校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最优的课程体系衔接、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成为高校学者研究“3+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内容。本科专业与相关高职专业的联合培养模式从提出到开展已经有几年的时间,各省都在进行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总体指导和制度规范不够完善,两阶段培养目标的融合,课程体系有效对接不够合理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3+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一、国内外“3+2”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些世界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已经建立了几十年,职业教育层次和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的高端人才[1]。如德国、英国、瑞士和新加坡等根据本国国情和和社会需求特点,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2]。

国内很多省份如广东、吉林、江苏、湖北、福建等,先后开展了高职专业与应用本科专业“3+2”人才培养的改革试点工作。湖北省黄冈师范学院机电类专业开展了“3+2”分段人才培养试点。江苏省开展高职本科协同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如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常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了“3+2”分段人才培养工作实践;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苏州科技大学“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进行了建设试点实践;苏州科技大学和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举办了高职加本科分段培养土木工程专业项目;江苏财经职业学院分别与几个大学之间创建了一系列专业的高升本“3+2”培养策略,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吉林省确立了高职与本科之间衔接试点实施方案,通过建立高职与本科“3+2”的无缝衔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如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与吉林工程师范技术学院自动化专业的衔接教育进行了实践。山东省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选择专业相同或相近的省内部分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对接,开展了“3+2”分段培养的教学改革试点。广东省嘉应学院与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3+2”分段培养试点工作,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和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3+2”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探索。

二、油气储运专业“3+2”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 开展油气储运专业“3+2”人才培养的背景

我国要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需要大量从事操作控制、研发和管理的应用型高技术人才。我国高职教育重视技能培养,但毕业生的知识更新能力、创新能力、技术转化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等方面表现较弱,地方普通本科教育侧重专业基础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较差,都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和市场对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3]。这就需要发展高职本科联合培养的教育模式,加快应用型高技术人才培养。

为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4],要求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新型技能人才。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5]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6]指出当前职业教育结构不尽合理,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014年5月吉林省教育厅制订了《2016年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要求探索本科层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贯彻落实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试点实施方案精神,加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本科学历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结合本校的实情,开通高职“航空油料专业”与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直通车,以此提高专业的职业教育吸引力、竞争力,适应我国经济和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强力发展对油气储运人才的急切需求。

(二) 我校油气储运专业“3+2”人才培养的特点

我校是吉林省唯一开设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是国家发改委布点专业。2013年整建制合并吉林航空工程学校(国家级示范校)后,在原吉林航空工程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航空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硕士、本科和高职多层次办学。我校高职航空油料专业既具有航空航天类专业背景,又拥有本科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作为依托,是我校航空航天类专业和石油化工类专业深度融合后成立的优势专业。我校开展的航空油料专业(高职)+油气储运专业(本科)“3+2”分段人才培养具有如下特点:

1.搭建“直通车”

在一所学校的两个办学层次之间开展“3+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使组织、管理、协调更容易,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资源和师资共享都能够合理有效的进行。

2.“校企联合”办学

本科专业依托吉林油田公司、中油吉林石化公司,以支持地方建设为立足点,办学特色鲜明,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形成了企业与学校紧密结合、寻求共同发展育人成才的专业特色。

3.“双师型”教育

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除了校内教学外,在企业进行部分专业教学活动,聘任工程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担当兼职教师,利用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在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中由校内外教师联合指导。聘请企业工程师定期给学生做工程教育等方面的讲座,拓宽学生工程视野,使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及生产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4.持续改进

主动向企业征求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教学计划改革的建议,及时收集毕业生评价的反馈信息等,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的优化课程体系,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人才输出方向,保证应用型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5.教学手段现代化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微课、在线网络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 我校油气储运专业“3+2”人才培养的实践

我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具有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教学仪器设备的数量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培养方案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指导性文件,是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7],而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8]。为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合理,课程体系与本科阶段衔接得当,由高职的航空油料专业和本科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了高职和本科实验实训设备、资源共享。同时向企业征求课程体系设置的建议,收集毕业生评价的反馈信息,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3+2”高职与本科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保证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并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成效三方面确定“3+2”分段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为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利用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的机会,如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卓越班[9];在企业进行部分专业教学活动,聘任工程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担当兼职教师;在实习和毕业环节中联合指导学生,把教学工作纳入企业正常工作的一部分;聘请企业工程师定期给学生做工程教育等方面的讲座,拓宽学生工程视野,使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及生产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在理论教学方面,将单一的理论知识传授调整为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相应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10]。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通过高职-本科“3+2”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展现我校多层次办学,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沟通零障碍的优势。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中,实现了高职和本科师资、实验实训设备等资源共享,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及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衔接工作在我校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我校油气储运工程本科毕业生多年来受到了企业的青睐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经过高职-本科“3+2”联合培养后,技能和理论方面更加扎实,就业更受欢迎。

三、结 语

(1) 实现了高职-本科“3+2”模式的无缝衔接。其中,“3”:重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和可塑性培养,突出航空类特色专业基础能力培养;“2”:使学生接受油气储运工程基本训练,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使学生具有在油气储运工程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2) 由高职的航空油料专业和本科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联合制定高职-本科“3+2”分段式人才培养方案、主干课程标准及课程体系设置,使两阶段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衔接贯通,培养本科层次实操技能强、专业理论扎实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3) 高职-本科“3+2”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和家长的强烈愿望,是提升高职学生专业素质,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毕业时满足毕业要求,如在思想素质、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就业能力、职业发展轨迹、毕业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是我们开展“3+2”分段式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储运分段油气
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研究进展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油品储运系统油气回收
分段计算时间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
同贺《中国储运》杂志创刊二十五年